姚荷生:小便的诊断意义(图片版)

健康   2024-11-01 19:12   江苏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一、二便的生理意义

二便是人体水谷(水液食物)代谢的产物。

小便是水液代谢的生理产物。

大便是食物与水液代谢,但主要是食物代谢的生理产物。

二便往往相互关联。

水谷代谢是全身各脏腑相互协同作用下得以完成的复杂生理过程,且脏腑在水谷代谢过程中作用和地位各有不同。

临床观察二便症状,可判断致病因素与脏腑功能的异常变化。在《伤寒论》中有许多二便症状的描述。


二、正常小便的标准

——小便日3~5次,每次量中等(成年人为180ml/次),尿时畅通,淡黄透明为平人。

三、小便病理分析与鉴别

要观察小便的畅度、色泽、次数、便质、量及形状。

1、辨表里寒热

如“水液混浊,皆属于(湿)热,澄彻清泠,皆属于寒。”(《素问》)

“清利为邪在表,赤涩为邪在里。”(李梴《医学入门》)。

2、次数

频数——短赤而甚或坠胀灼热者是下焦热逼,清长而或不能久待者是下焦虚寒;

频数不利——色深黄,甚则浑浊,内夹砂石粘液或血,尿时灼热急迫或胀痛刺痛,为热邪偏实(多夹湿);色不过深,无灼热急迫痛苦,不可因黄便谓之火,为偏热偏虚;若热实而尿少尿闭,须防津液枯竭,内闭外脱;

次数不多——量也较少,其色淡,小腹胀满,为寒为水湿停滞;

次数多——或夜尿多,量亦不少,其色澄彻清冷,尿时无力而不能自禁,此阳虚不固,甚则饮一溲二,必致阴阳两俱衰竭;

3、色泽及性状

总以清稀色淡为寒,浑浊色深为热,此为常例,亦有“肾冷则小便下如米泔”和“肾热则小便如膏”之说,可见肾寒、肾热都可使小便浑浊,但仍有比较清稀与浓浊之分;

小便清:

小便黄赤:

茶褐色:

洗肉水色:

深黄色:

小便粉红:食物或药物染色
小便浑浊——湿邪蕴郁于里,下注膀胱。
色赤不利,为湿热蕴郁。色淡不利,为寒湿蕴郁。


小便絮状悬浮物:

补充讲几种情况:

(1)“尿血”与“血淋”不同

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血淋多属膀胱病,其道近,多兼小腹急满,癃闭特甚;
尿血多属肾病,其道远,多兼腰背痠痛,小便自利;

不过尿血亦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暴起,尿血鲜红,尿时一般尿道有热涩感;虚者多属久病,尿血淡红,尿时毫无刺激(义取上海中医学院编《中医内科学讲义》)。唐宗海所谓:“其血溺(尿)出,皆有淋滴不通之象,乃尿血之实证也。此外又有虚证,溺出鲜血,如尿长流,绝无滞碍者,但当清热滋虚”(《血证论》),当即指此。
血尿

(2)尿夹砂石为“砂淋”

《金匮》有“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剧者有“立则溺闭,卧则溺通”。小腹坠胀急痛较甚者,当以膀胱关系较多;腰际痠痛或痠痛较甚者,当以肾的关系为主

(3)“遗尿”甚至“溲便遗失”

出现于严重的病程中(如伤寒、温病、中风等),在神识昏迷的情况下多见“肾绝”,神识清楚而“小便不禁”或“二便不禁”而不自知者为“肾虚,膀胱不约”甚则为肾败;

小儿尿床(成人亦有而较少)为先天不足,发育不全,脬气不固

“溺后遗沥”、“夜尿多”,多见于老人,属下元不足

妇人产后小便失禁,淋漓不尽,多因临产伤脬

若痿痹而兼溲便遗失,乃“少阴病热极......肾主二阴,......而怫热客其部分,二阴郁结,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溲便遗失而不能止。”(喻嘉言《医门法律·先哲格言》引刘河间),颇类现代脊髓神经病变的截瘫。

(4)“关格”不得小便

小便秘而饮水不入,饮一杯吐出杯半,唇燥,眼红面赤,脉转沉伏,此阴盛格阳,名曰关格。所谓“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是也”(赵氏《医贯》)。关格病,颇类现代的尿毒症,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脾脏部分》;《从诊断的普遍意义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汪栋材老师的硕士毕业论文

转载自:杏林真传 版权声明:本文正文部分版权归原作者姚梅龄、汪栋材及原出处所有。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三味妙药解崩漏:地榆、贯众、白头翁
喉痒呛咳,越咳越痒,越痒越咳,痰少难咯者,加味喉科六味汤主之。
//////////


【 阅读往期精彩 】

#中医入门合集  #十二经络白话解  #东海医集
#老中医经验  #中医妙方  #验方秘方  #国医大师
#伤寒名医验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四君子汤  #病因赋  #药性赋
#药性歌括400味  #医学三字经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中医连载合集
-END-


小白郎仲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养生健康爱好者等参考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