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风华】曲霞印记(四章) | 黄震

文摘   2024-11-04 17:43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曲霞印记(四章)


作者:黄震



1. 花园庄:武状元拳打秦司空


泰兴人民引以为豪的武状元张兆,出生在曲霞镇的花园庄。千年科举共产生778名文武状元,张兆占据一席,真是无上荣光!

清乾隆年间,花园庄习武之风盛行,张氏兄弟尤为出色,拜师学艺习武弄拳。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十八般兵器日渐精通。张兆在堂兄弟这一辈排行老八,因此小名“张老八”。天赋异禀,加上勤奋刻苦,张兆一路通过了童试、乡试。又以武举人的身份过关斩将,顺利参加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喜获头名状元。太和殿唱名魁首闪耀,西长安门外挂榜名列榜首。兵部盛大“会试宴”上,乾隆爷亲赐武状元盔甲。张兆披红挂彩,上街夸官。巡捕营护送衣锦还乡,炫恩耀荣。春风得意,风光无限!

随后,张兆得到朝廷重用,忠诚带兵守护一方,保卫边疆勇于担当,为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调任江西总兵之前,有段时间回乡省亲,住在花园庄老家。每日里迎来送往,与亲朋好友们尽享家族兴事。这期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泰兴人民口耳相传了两百多年。

一天午后,张兆微有醺意,就掇了把竹篾椅子,躺在家门口的大榆树下。浓荫遮日凉风习习,很是惬意,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话说一队人马路过,为首的是季家市巡检姓秦名司空。此人为官一任,作威一方。九品的官儿不大,“僚”的架势不小。他与泰兴县衙关系甚密,经常来来往往。五十华里的路程,出行的排场总要做足。前有衙役鸣锣开道,后有“肃静”、“回避”虎头牌高举,八抬大木轿上,秦老爷微眯双眼,晃晃悠悠满满的得意。这天从泰兴县城返回,估计猫儿尿也喝得不少。轿行到花园庄,见到路边有人横椅睡觉,挡住了半个路道。衙役鸣锣喝道:“让开,让开,让老爷上街。”谁知躺椅上人竟然不动。乡间路道不宽,抬轿靠边也是可以通行的。但见秦老爷大声喝令:“把这人轰走。”状元爷被嘈杂声惊醒,刚坐起来,两个衙役就走过来推推搡搡。状元爷稍抬手臂,衙役就滚到了河坎上。秦司空一看,这还得了,指挥衙役轿夫一起上,自己操起抬轿的木杠子,冲上前去。状元爷夺过杠子,一个横扫,几个人全部倒下,杠子落下正好打在秦司空的屁股上。秦司空哼哼唧唧冲上前来,又吃一拳,当即“哎吆哎吆”,落荒而去。围观的村民们一阵哄笑。

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这个段子以歇后语的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季家市老爷——秦(擒)司(事)空(共)”,讽刺那些没事找事、自找麻烦的人。“秦司空”的故事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

晚年的张兆研习文墨,留下不少佳作好句。“呼童磨墨两三池,待我酒酣书大字”,颇有豪放洒脱之风。



佳话续连,史垂英名,古老的花园庄而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双向四车道的省道修到了村头,出行极为便捷。张氏名商能人数次为家乡奖学捐教,淳朴村风孕育出无数优秀才俊。地方乡贤修建了“聚贤亭”,村民们安居乐业,花园庄愈加清新恬静。现在,“状元故里”的金字招牌已成为曲霞镇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四海游子、八方来客!


2. 陈公堂:疏河修闸莫大功德


“陈公堂”庙门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

“疏河添三闸骥渚歌功襟江颂德,绝命赋十章云台尽节烟阁褒忠。”

这副对联让一段尘封几百年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得以继续传播开来。

上联写的是陈函辉任职靖江县令时的事情。“疏河添三闸”,陈公主政,疏浚河道,修建了多座河闸,饱受洪涝之苦的老百姓因此受益。“骥渚”是靖江的旧称,“襟江”是泰兴的别名。界河以南是靖江,界河以北是泰兴,水利工程惠泽两岸,两岸百姓都为陈公的善举而“歌功”“颂德”。

下联写陈函辉革职回到浙江临海县家乡之后的事。明王朝灭亡后,反清事败,陈公悲愤交加,自缢之前写下了“十章”“绝命”词赋。云雾烟霞中的亭台楼阁,似乎都在致敬陈公。“尽节”意思是为保全节操而牺牲生命,“褒忠”意为褒奖忠良。



明朝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陈函辉是一个异乡人,在靖江担任县令前后六年,居然能够让邻县的泰兴百姓数百年来供奉祭祀,不能不让人对陈公肃然起敬,并引发深思和感慨。

陈函辉出身官宦之家,家境优裕,幼时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培养。然而弱冠之年,家道中落,才华横溢的陈函辉遭遇到人生低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38岁考取举人,45岁才考中进士。终于,在47岁那年得了个七品芝麻官。虽是中年得志,陈函辉内心依然意气风发。走马上任靖江县令,憋着的满腹抱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他着手实现报效朝廷的人生理想。靖江地处长江北岸,土地贫瘠,百姓困顿。陈县令大刀阔斧,力行改革。首先废除苛捐杂税,推行著名的“一条鞭”法,将各种徭役、田赋和各种杂费合并为一,按照土地多少折合银两征收。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也完成了赋税任务。在官府设立义学,为农家子弟提供学习的场所,当年就有人中举。最值得夸赞的当是水利事业。长江洪涝灾害,每年都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陈公疏河筑堤,开辟良田。不出几年,全境面貌一新,百姓安定和乐,吏部考绩列第一。

靖泰两县土地接壤,曲霞方言中有个歇后语,“靖江县泰兴县——现(县)靠现(县)”。然而,由于界址不清、旱季抢水,两县百姓争斗的群体事件频发。洪涝来时又同遭淹荒,两县百姓苦不堪言。陈函辉亲临现场考察,会同泰兴县令撒豆划界。他襟怀坦白,把大片有争议的土地划给了泰兴。又开挖直通长江的界河,修建水闸。旱季开闸引水,涝时拦闸挡水,平时行船运输。自此之后,界河北岸的曲霞百姓和靖江的百姓一样世世代代从中受益。陈函辉的高风亮节,怎能不让百姓世世代代感念不已!

后遭小人谗言,陈函辉蒙冤丢职。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深受“一贫坚士节,九死励臣心”的家训熏陶的他,哭入云峰山中。“生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赋诗绝命词十首,悬梁而去。噩耗传来,界河两岸百姓无不捶胸顿足,面南而跪,嚎啕之声感天动地。百姓自发建立“陈公堂”庙供奉陈函辉,又改村名为“陈公堂村”,并在陈公生辰之日,农历的十月十三,举行盛大的庙会。每年的庙会历时三天,热闹非凡。

陈公有言:“惟将子孝臣忠,贻与世间同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兴修水利,扩建书院,推行法制,体恤民情,为五百年县令之典范。”斯人已去,精神永存。“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法号“群华”的僧人,打小就进了陈公堂庙,在庙里长大。庙拆了几十年,但他一直还能记起当初庙门两侧的这幅对联,每一个字像镌刻在脑子里的似的,非常精准。

曲霞的百姓永远记着邻县的县令——陈函辉!


3. 搨扒街:霞幕圩的青石老街


曲霞老街贯穿东西,西至西石桥,东到扒街,发狠也就两里长。

“圩”,是个很奇怪的字。且不说字典上的多音多义,这里的读音却是字典上没有的。居然读的是半边音:“yú”。

“蛤蟆圩”更是个奇怪的地名。传说这里曾经出现过一只大蛤蟆,体型和重量都大得罕见,位冠周边,因而得名。如此随性的命名,显得有些不雅。闲谈打趣,当地人多有不屑,于是常见到有人写成:霞幕圩。当然,“蛤蟆圩”官方名字是泰兴的——曲霞镇!

曲霞镇东大街上有个更为奇怪的街名——“扒街”。先认识一下啥叫“扒”,百度也好,搜狗也好,都抱歉没有这个词。“古董”扒简简单单的结构,农家在打谷场上,用来推拱稻麦晾晒的工具。取其形与街道相似,于是得名为“搨扒街”。其实,就是常见的“丁”字形路。为什么不叫丁字街?目不识丁嘛,乡下人识字不多,连“丁”字都不认得,怎么办?就用农具扒来命名吧,来得生动,来得形象。大俗不大雅,稀松平常的命名,几许的淡然,几许的淳朴。也许黄河水中黄颜色的泥沙太多了,就叫黄河吧!也许长江蜿蜒曲折,太长太长了,就叫长江吧!也许是这样的,的确是这样的!


 “扒街”是一条老街,街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街面不宽,三块长形条石铺就,从东到西清一色的青皮条石。记得最清楚的是中间那块条石上,有条深深的车辙,仅仅只有一条车印痕。可以想见当年,独轮车是行人载物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卖猪羊的,有卖粮食的。还有小媳妇回娘家,推着独轮车,一边是小娃娃,另一边为了平衡,放上一大块坚实的泥块。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车来车往,天久日长,石头也被磨出一条深深的条辙印。现如今的老街上还有些老房子依然挺立,还可以找到一些青条石,依然依稀可见那些深深浅浅的辙痕。

“蛤蟆圩”是泰兴最南端的古镇,与靖江相邻,隔着一条名字叫“界河”大河。“扒街”名字,千百年来就这么口耳相承着。没有书面的记载,没有远播的名气,如同这片土地上的许多普通的人,千百年来无声无息地过着平和的日子。


4. 毗芦市:三镇交界的古村落


毗芦市不是城市,是个村的名称,地处曲霞的最西边,与泰兴的新市和靖江的红光交界。

“毗”,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都念“pí”,是“与……相邻”、“靠近”的意思。“芦”,就是芦苇,长江中下游的江滩上,芦苇丛生。“市”,买卖之所也。《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就是指的这种小集市。“毗芦市”就是靠近江边芦苇丛林的小集市场。


图片选自网络

遥想当年,江水滔滔冲击江滩,形成的江滩越来越大。勤劳智慧的人们,不断筑堤建坝。江边地名中的“圩”字比比皆是,其本义就是低洼区防水护田的土堤。一道道圩堤围起了一片片肥沃的土地,第一道圩堤取名为“头圩”,接着有了“二圩”“三圩”……人们依江而居,繁衍生息。在一片靠近芦苇荡的圩上高地,渔民把捕捞的江鱼江虾,露天摆摊交易,换些生活用品,集市渐渐形成。“毗芦市”的地名也应运而生,并在江畔为人们广为熟知。其实在古代,“芦苇”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蒹葭”,《诗经》里有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此浪漫的意境,与芦苇丛毗邻而居的毗芦市人,最不陌生的吧!

岁月静好,流逝有痕。千年的江滩冲积,毗芦市村渐渐远离了江岸。但这个古老的地名,还是伴着古老的集市场沿袭了下来。勤劳善良的毗芦市村人,过着半市半耕的农家生活。时至今日,毗芦市依然保持着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大集场的习俗。方圆十里的人们踏着春天的脚步,蜂拥而至。各有观赏,各有买卖。无四海之珍奇,有农家之必须。时现车水马龙的热闹,多有川流不息的繁华。

当然还有,传奇模范刘绍安,当年就是攥着写有“泰兴毗芦市”的纸条,找到了战友毗芦市的家,践行了感天动地的“生死之约”!

呵,还有呢!毗芦市还有一道小有名气的地方美食:毗芦市猪脚爪。用浓厚的酱卤汁,炖上整块的猪蹄。色泽红艳,肥肥的却不油腻,实在是舌尖上的家乡味道。

毗芦市,在泰兴最南端连接着两个县的三个乡镇。桥东是曲霞,桥西是新市,界河南边是靖江红光,北边是泰兴。老国道江平路穿村而过,交通极为便利,是下江南的必经之地。周边几十里的江北人去上海去苏州,都喜欢到毗芦市车站买汽车票。随着高速路的发展,路过毗芦市的车辆,不再像往昔繁多。毗芦市村又恢复了久违的宁静! 

后补:此文发表之后,多位同乡好友指出,“毗芦市”应该是“毗芦寺”,我想想倒也觉得有道理。遂实地打听,又走访了几位老者,都表示没有毗芦寺庙的印象。是为遗憾呢!


    

      黄震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读书,把教学心得和生活感悟转为文字,偶有小文散见报纸期刊。





相见湾读书荟
阅读,写作,分享。我们诚心相约,相见湾,我们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