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医院的“富”,与钱无关——专访养和医疗集团首席医疗总监兼养和医院副院长陈焕堂医生

财富   2024-11-11 12:04   中国香港  


提起香港私营医院,有一家医院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且无数政商界名流的名字与之关联:前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在那出生,蔡元培、金庸、梅艷芳、何鸿燊等一众知名人士生命的最后选择在那里度过。读到这里,相信每位读者的脑海中都已经有了答案,对,就是那家被广大民众冠以“富人医院”称呼的养和医院。


可细想下来,对于这样一家极负盛名的高水平医院,如果对其的了解和认知只停留于八卦新闻,而不深入探寻本质上它作为一家医院的独特及优秀之处,实在有些辜负。为此,记者特地专访了养和医疗集团首席医疗总监兼养和医院副院长陈焕堂医生,试着为大众解答,为何养和医院能成为香港私营医院之首。






01

答案写在医院大堂里


提及坊间对养和医院的普遍印象,陈副院长笑着摆手澄清:“当一家医院服务质量很高、医疗水平好,自然就会吸引大家,那富人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因为媒体历来关注名人动向,谁去了养和也就成了大家关注的新闻。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专为富有人士开放,经常在养和出入的多是普通人,医院里二等和三等病房的比例也高于单人病房。所谓‘富人医院’是外界给养和的绰号,并不能代表养和自身。”


高端医疗很出名,另一项工作却少为人知,“养和分别在北角、太古、中环、跑马地、港岛东设立了门诊,这些门诊由一支三十个左右医生组成的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服务团队进行服务。市民使用一次门诊服务,医生费四五百元,加上普通医药费用也就大概五六百元,按照香港的生活水平,很多普通人都可以负担。”


建立这样一只基层医疗服务团队的目的,不光在于提供普通人也能付得起的服务,更在于为香港医疗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对于此,陈副院长有着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服务益处很多,一是可以高效对病人进行分类;当一个病人感到心脏不舒服,直接跑去看心脏科,但最后可能发现并不是心脏的问题,耽误了时间。有了基层医疗,病人可以先由我们的门诊医生进行初步诊疗,判断他真正适宜什么科室,再将其转介过去,这样的分类流程对于提高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帮助很大,我们自己实践这样的体系,也就能起到引领作用,鼓励并支持港府建立并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其次,基层医疗不光起到医病的作用,我们的医生会向所在社区的人们灌输健康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健康生活、防患于未然,长此以往,最终可以令到整个社会公众都更健康、病患数量减少。”


听到这里,记者不免好奇,一家本应该以盈利作为核心目标的私立医院,为何要肩负起这样的社会承担?陈副院长表示,谜底不在别处:“当你走进养和医院,你首先就会看到大堂的中心位置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李树芬医学基金’(该基金会由养和医院首任院长李树芬所创立,编者注)。


换句话说,养和医院的老板不是某个个体,而是这个基金会,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支持医院提供慈善医疗服务。养和医院的盈利是基金会所有,基金会会将钱再投入支持香港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正向循环,而不是落入几个人的口袋。”





02

“尽我们的责任”


除了基层医疗服务以外,养和在香港医生培育体系中,亦扮演了重要的支持者角色。提及此,陈副院长爽朗一笑,直言自己就是这支持体系的受益者,“我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入学港大医学院的,入学第一天我就接触到了养和,我们上课的教学楼名字叫‘李树芬楼’!那时他将自己的地捐给了港大,于是港大以他的名字命名教学中心。如今校园变化,该楼已经不见,但医学生们可以见到一个芬培花园(‘培’字取自李树芬的弟弟、第二任养和医院院长‘李树培’——编者注),供他们休息放松。现在我们每年依旧会给港大及港中文大学捐款、设立医学生奖学金等,支持大学教育。


同时养和会作为医学生们的学习场地,供他们了解私立医院的工作情况,由医院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生给他们上课。在医生进修方面,养和会接收一些从医管局过来有进修需求的医生,包含各类科室。虽然整体人员规模不大,但尽我们的责任。


为了鼓励新生代,养和还接纳对医疗行业感兴趣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医院里参观,让他们观察医生、护士或药剂师一两个星期,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进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更为清晰。”


如今,养和医院为了更好的管理并发展人才培养工作,专门成立了养和创新及专业培训学院,将相关工作放在这个学院里进行统一统筹,以期更好的进步。





03

教育、科研和专业培训,成就养和


是医院,更是学校。而一所学校,真正要保证学校的先进水平和领先地位,光有教学还不够,科研十分关键,对于日新月异的医疗行业来讲就更是如此,用陈副院长的话来说,要有教育、有科研,做到持续进行专业培训,医疗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养和医院才可以保持住在私立医院市场里的领导地位。


这一点,作为一名医生,陈副院长有着切身的体会,“我毕业的时候,没有CT,没有超声波机器,没有人工受孕技术,这些都是后面慢慢才有的。如果我毕业后只做医生,没有继续接受教育、培训及科研的话,那我就停留在毕业那年,怎么能跟得上现在的医疗水平?现在养和会定期将有能力的、较为稳定的医生送到外国进行学习进修,美国、澳洲和加拿大,哪里先进送去哪里。


科研方面,我们开设有课程教医生怎么做科研,同时养和医院还是全香港首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和认证拥有临床试验中心的私家医院,许多医学实验就在养和开展。”谈到这,陈副院长幽默调侃道,“许多时科研相关的工作不会帮我们赚钱,只是帮我们花钱!”


无论教育、培训还是科研,其背后的核心宗旨就是一个——不断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市场竞争中,唯有不断精进自身,才可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理念,已深入养和的企业精神之中,陈副院长说:“我们常常鼓励我们的医生、护士及其他职员要有一份进步的心,即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可以怎样做得好一点?’”


要做就做最好的,1922年养和医院建院之时就订立了一条宗旨——“优质服务.卓越护理”,什么样的护理称得上卓越?陈副院长认为,当一个病人准备安睡时,护士为他盖上一张暖毯,让病人心理上备受安慰,这就是好的护理;就医环境做得更好更舒适,就是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的护理和服务,可以令到病人在医病期间,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痊愈。


在科室建设方面,养和医院则是采用精细化的分类方式以做到精益求精,陈副院长将之描述为专科中的专科,“ 我们的医疗服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层门诊,第二层是专科部门,最高层就是专科中的专科,举个例子,我们有眼科,眼科下又分专看小朋友的眼科、专看眼底的眼科等;妇产科下又分肿瘤妇产科、接生产科、母胎健康科、辅助辅助生育科等,每一个医生可以在自己的科目里面不断精练自己的专长。”





04

不是医病,是医一位有病的人


相较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在运营方面拥有着更多自由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医疗理念去运作管理,因此私立医院不光可以作为医疗服务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完善香港医疗体系的作用,如陈副院长所说,私立医院的存在实际上是给予市民多一个选择,“市民去公营医院,未必可以知道是哪位医生帮自己治疗,因为公营医院是采用团队制的方式,今天是A医生看,明天可能是B医生来巡房,后天换做C医生,而在私立医院,市民可以有更个人化的选择,选定一个医生全程为自己治疗。”


正因为私营的特质,私立医院才可以扮演医疗进步探路者的角色,养和医院才有了推崇独特医疗信念“全人医疗 全心护理”的空间,陈副院长向我们娓娓道来了这信念背后的深意所在,“当一位肺炎患者来到医院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不是像公立医院一样给他一些消炎药就算完成治疗,有病医病,而是还会关心他是否因为患病有什么担忧?医院里的临床心理博士会和他聊天谈心,缓解他的心理压力,使其身心都能得疏解。养和所奉行的不是‘你有病,我医你的病’,而是‘医一位有病的人’,这就是‘全人医疗’。”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养和更是毫不留情拿自己“开刀”,建立内外部复检委员会、外部监察机制,三套班子定期检视医生的每道工序是否适当合宜,并对数据异常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审察帮助,从而确保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这套体系甚至精细到统计病人伤口的发炎率。


古言曾写,“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良,不可信也。”一家医院的“富”,绝不在于它的收费如何高昂,营收如何亮眼,而在于它坚持高尚的医疗理念、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奉献社会的人文理想,私立医院该怎样存在?或许正应如养和医院的创始院长李树芬医生曾言:“愿尽我一生,使世界比我初生所见的更为美好,此乃吾之信念也。”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纳婕谧 本刊首席记者 

编辑:芦梦婷

审读:刘妍伶

监制:舒志勇


香港经济导报社
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杂志。商务合作:jdonline1947@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