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一词最早来源于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的梵语“禅”的音译与“定”的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梵汉并称作“禅定”,有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
据佛教说法,从其意义上说,一个修行的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生出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
概括来说,禅定是大乘佛教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其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佛教说,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的过程的手段。
其实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其实手法都与禅定相通,无论是持咒、祈祷、礼拜、诵经,其得到的效果,与佛教的“禅定”基本相同,这也是宗教信徒对其宗教宗派深信无疑的深层原因。
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形成过其有文化特点的“修炼”行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冥想、超常静坐、宗教祈祷、瑜伽等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修炼”行为,其本质均是反复的暗示与自我暗示~也就是催眠与自我催眠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入静”。
修行者调摄身心,通过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反复进行,使修炼者的大脑的同步有序性增强,“入静”实际上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抑制状态,这种状态与睡眠的自然抑制状态不同,从医学上说,“入静”的自我保护性的抑制状态,优于“睡眠”的自然抑制状态。
现代神经医学对于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进入所谓“入静”状态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入静状态可以减少导致神经紧张的肾上腺素和可的松减少;降低肌肉的紧张,降低氧的消耗,肌肉和皮肤的传导率降低,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大脑两半球活动同步化,脑电波趋于协调一致,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反应速度较对照组提高约百分之30。
修炼者的敏锐感增强,在修炼一段时间后,某些修炼者感觉世界似乎变得更清晰、颜色更鲜艳、快感更强烈,依照神经医学的经典结论,特定的感觉与情绪的改变,与某一区域释放的化学物质有关。
“入静”对于修炼者所产生的强烈的欣快感的化学物质,在1975年被命名为“内啡肽”,内啡肽是“内源的”与“吗啡”两个词的缩略语,这种在分子结构上与天然吗啡完全一样的物质,对人同样具有麻醉作用,其区别是“内啡肽”是人体内自己合成的,是人产生欣悦感的源头,被称为“通往天堂的钥匙”。
内啡肽和荷尔蒙一样,扫过我们的神经网时,能被相对应的神经细胞接收,内啡肽一但被感受区域接受,就改变神经细胞的电流,然后将改变了的电流传给毗邻细胞,使人产生愉悦感和极度的欣悦感~类似于性高潮的体验。
比如,在热恋时恋人所分泌的内啡肽的力量,任是如何劝说都是无效,那么,某些宗教与某些“神秘修行”的自我催眠行为,所导致的内啡肽的增加,也就是其行为产生对信徒与修行者强大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它们这时的感受是别人体验不到的和不可替代的,这与其个人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境界、修养、文化、学历、学识、阅历……种种非生物性的因素无关。
其它一些非宗教活动,也会同样让人分泌出内啡肽,被当事者迷恋,这些行为包括:跑步、爬山、参加聚会、看球赛、跳舞、蹦极、打球……等等,只是这些同样能让人产生愉悦感和极度欣悦感的行为,在听上去,没有“禅定”、“入静”等等宗教用语的“神秘”感觉而已。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浓密的大雾里,很多人会产生与“入静”者失去知觉的同样感受,对于相应进一步研究,在四十年代,心理学家把半透明的玻璃凸镜罩在受试者的双眼上,放在昏暗环境中,模仿浓雾的状态,受试者,很快进入“入静”者的对外界刺激的极度敏感的过度反应状态。
这也就证明了“禅定”等修炼方式,所产生的“入静”状态产生的原因,就是用单调的连续刺激和根本与刺激,对于人类大脑来说,反应是相同的,现代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方便实用的、有点儿被某些人认为是笑话式的行为的方式使人快速“入静”。
“把一个乒乓球刨开,扣在双眼上,在一个极黑暗或者昏暗的环境中,用强光照在乒乓球上,瞬间,就会让人产生“入静”状态的“视觉空虚”感觉,这是介于看不到东西,与根本不看的双重状态下的同一种感受。”
禅定与入静会对于人的紧张的感受和身心有非常好的调整与释放,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修炼行为,“禅定、入静”对于某些特别人群修习者,会带来极大的身体与心理的伤害,这种情况被称为“走火入魔”,后果极为严重,当年写出“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诗人海子,就因为“走火入魔”不能自拔,而自杀身亡。
走火入魔,俗称“附体综合症”,这类人的特征是,时时处于可暗示状态,自身角色混乱,常常处于幻听、幻视状态中,有暴力倾向,随时处在伤人与自伤状态,对亲情、友情、爱情麻木冷淡。
这类人通常习惯于夸大自己的的重要性,过份追求别人的注意,轻视、无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过度激愤、自卑、空虚,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总在评价自身在过高和过低两个极端徘徊不定。
这类人常常自述有第六感官体验,对人际关系、历史、感受有妄想式观念,把本来无关的细节甚至臆想出来的细节串联到一起,疑神疑鬼,其语言表达往往过份暧昧不清,过份执拗,过份委婉,让别人感觉莫名其妙、无所适从。
感觉这类人不知道自己的个人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做什么,情绪多变、冲动、永远抱怨,在目标、职业、交友、性等方面缺乏同一性,其价值观、品性永远不定。
还有一类人,特别容易走火入魔,就是癫痫病患者,特别是侧头叶癫痫病患者,这类人常常有莫名其妙的“神秘体验”,以上这些人不适合“禅定、入静”体验,否则,其后果是不可控制的,对自己,对其它人都可能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