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与山姆:零售行业与资管行业的转型方向

文摘   2025-01-15 13:42   广东  

胖东来火了,但是火的理由真的是让人悲哀:卖好货,卖真货!

由于工作原因,10多年前,我经常跑许昌,因为有个许继电气,一般来说去了许昌就会去一下平顶山,因为平高电气......所以,我是看什么的,你就知道了。

当时,去过胖东来,的确感觉不错......没想到这10多年后,胖东来出圈了。

  1.  物竞天择

胖东来做了什么NB的事情吗?仔细看看,胖东来好像什么都没做.....就是开了个商场,卖点质量高的东西,你说服务好不好,的确是好.......

你说他们的员工开心不开心?钱给够了,谁都开心.....尤其是本地的人,上一个钱给够了的企业,是华为...

这样的一个零售企业,取得的成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尤其是在资产管理这个行当,哀鸿遍野之际。

胖东来也创办了30年了,中国的零售行业从业人员是应该反思!尤其是前几年投新零售的人,看着一帮帮倒逼的新零售,再看看胖东来,一级市场的需要问一下自己:真的懂零售吗

国美曾经辉煌过,苏宁曾经辉煌过,永辉曾经辉煌过.......现在轮到胖东来了,那些新零售们,坟头草都已经三尺高了。

在胖东来的背后,其实有一条消息,大家并不关注:山姆会员店入华20多年来,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创历史新高

我手机删除了一批图片,国庆的时候回东北,在靖宇县当地的一个超市里拍到了一个照片:山姆代购

其实,前两年,山姆火过一次,大家都没太注意,就这么过去了......现在胖东来火了,零售的小伙伴真的应该想一下: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相比于山姆,胖东来的火爆,再看看衰败的永辉,家乐福,沃尔玛......大家难道还没看到中国消费升级,正在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实现吗

2.消费环境的变化与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你去超市,核心就一个,想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是最基本的目的,但是能把这个做好的人,极少。

人都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中国过去的零售行业,首先要完成的是商品触达,也就是供应链商品的丰富程度。这个事情,在过去20年里,无数的零售企业,已经基本做到了。中国现在99%的人口,估计网购都没有任何问题。你只要想买的东西,应该没有买不到的,只有买不起的.........

其次呢,中国的消费者,在10年前,客观来说,收入水平一般,对商品来说,还是追求性价比,追求价格的绝对优势。从空间维度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既能有山姆的火爆,也能有拼多多的繁荣。

但是,当对品质的追求,都已经渗透到了许昌这样的城市的时候,不知道拼多多,还能有多久的繁荣?或者说,拼多多,需要做战略转型了。中国消费者收入的提升与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是消费环境转变的大战略,如果不能针对这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型,最后都是死路一条。

门店之前的环节,都算是供应链。以前的供应链核心是:品类,效率,成本这些关键词。但是以后,可能需要加上商品品质!

山姆你说有服务吗?我想,山姆的服务,对我来说,只有两个:试吃+退货

比如试吃,很多人直接想到的是:这不是增加了成本吗?但是你要想啊,吃的那点物料成本在整个零售价格体系中,占比能有多高呢?试吃这个环节,一方面能促进购买率——尤其是你带着孩子去,孩子说这个薯片好吃,你会不买吗?其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试吃可以减少退货率——你吃了,觉得不错,然后下单,你都不好意思退——因为退货本身隐含了自己判断的错误,人都不愿意否定自己!但是,你要去沃尔玛买的东西感觉不好,你肯定觉得是商家骗了你........

还有一个就是退货。其实山姆通过会员费的事情,已经基本剔除了一些客户退货很爽快,但是这背后也是数据支持的!你想一下,如果一个经常退货的客户,会发生什么能精准识别无效客户,才是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山姆给了奖励(比如1499的茅台),另外一方面我估计就是会员费,和商品价格上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货的问题。

另外,消费者看到的是,山姆的品质,当然价格也贵。但是品质决定了两个关键性的东西,周转率+退货率——通过提升商品品质的方法,提升供应链效率,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山姆当下,网购比例已经达到了50%左右,这极大的提升了坪效,我们前面写过一个前置仓的商业模式观察,就举的这个例子。目前来看,非常成功。

购物,对高收入人群(通过会员费的方法识别出来)来说,一个隐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一次购物,基本是小时为单位。现在出现了网购模式,实际上,对高收入家庭来说,影响非常大。而且对品质信赖,退货方便,那我为什么不在山姆买呢?毕竟,日常用品占家庭支出的比重,不会特别高,尤其是增量部分不会特别高。这种情况下,因为信用和品质从而大幅提升了供应链效率,这个才是新零售的核心逻辑

这个只有在国民收入和诉求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生,现在可能就是这个关键性的拐点。

以前的零售,基本就是在卷价格,卷现金流,现在开始卷品质了!商家关心的是赚不赚钱,而不是关心品质——当劣质商品能赚钱的时候,谁关心劣质不劣质呢?当高品质的商品,才能赚钱的事后,大家必然会转向对品质的管控上。时间没到,大环境不具备,是很难得到大发展的。

与其通过采购成本控制,供应链的高效管控降低成本等方式,来赚钱,不如换个思路:通过商品品质来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退货,加速周转,同时通过商业模式设计筛选客户——只做精准客户,同样可以赚钱

当下,对品质和信用的诉求,从前两年的一二线城市,已经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还看不懂这个变化趋势,做个毛线的零售啊。

通过过度营销的方式,通过欺骗的方式(各路大V们),来进行零售,肯定不是零售业未来转型的方向——这也就是说,线上还是线下不重要,互联网改变不了零售行业,只是改变了一个通路而已,这是内卷的表现。

互联网的大V们,估计马上会出现类似的变化,选定商品,做好品控,只做自己核心的目标客户,减少退货,而不是销量巨大的同时,退货率巨高!你要的是赚钱,你的钱不是通过规模赚的,而是你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品质与信用,是你唯一能提供的核心服务!

3.对资管行业的启示

作为一个从业15年的资管人,这些年看到了行业太多的变化。

我们不说广义的发债,非标,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这些都涉及违法了——我惊讶于违法的事情,居然还有人现在敢干。我们只说,那些合法环境下,骗钱的模式。

a. 行业分工不合理。比如私募产品的代销问题。你通过销售渠道购买的私募产品,往往都是业绩好的时候,销售会和你推荐,因为好卖!业绩不好的时候,让你赎回,因为净值归一重新开始算carry(细节我就不说了)。说实话,高买低卖的普遍存在,很难制归咎于投资者的不成熟,可能是渠道PUA的结果——因为利益,所以让客户高买低卖。

b.赌狗/赛道模式。那些集中于某个行业,业绩一旦很好,迅速的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规模,收取管理费.....对产品的评价,只有过去特定时期的业绩,除此之外,一律不看。什么回撤啊,波动率啊,一致性啊,集中度啊,根本没有人关心......兰兰,坤坤,电车女神,菜狗.......哪个不是这样呢?利用人性的弱点,满足自己的利益。前几天有个文章刷屏了,就是怎么弄死你的客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觉得只有公募这么做,私募中的量化,是这里面的重灾区.........还是那种能拿出来明确说的重灾区。

这么玩下去,早晚把行业玩崩........

人们总愿意将成绩归于自己,责任归于外部,尤其是JGJG。但是说实话,JG是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回过头来说,谁又用最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了自己呢?人前都是满口仁义道德,人后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行业里存在的问题,内因才是让行业走到今天的主要矛盾。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机构,坟头草也有三尺高了。

但是,在亏成这样,回本无望的情况下,资产管理行当未来的发展,可能真的要痛定思痛,回归本源——为客户赚钱

a.你能不能保证旗下产品业绩的一致性?不要用多策略找结构,提carry和多策略不冲突。

b.能不能披露一个关键指标profit and loss

c.能不能披露最大回撤,夏普比率?

d.能不能披露持仓集中度,少一些赌狗

e.能不能披露换手率,不要出现那种半年换手率20多倍的公募产品了

f.能不能真的对照一下基金合同,不做违背合同的事情

...........

资管人,当下能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敢做的好像又不多.......

我们可能真的需要向山姆,向胖东来学习了,学习的不是那些如何降本,如何欺骗消费者,而是真的拿客户当朋友,当家人........

这也是我写这个公众号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不去找那些真的对品质有需求的客户呢?只做他们的生意,有什么不好呢


从零售行业里,资管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了........

鱼与塘
·从业15年 一直在管钱的严肃财经人·不盲从、讲逻辑、看长期·链接本人获得硬货内容,进我粉丝群秒回·前公募基金研究总监/投资经理·清华大学物理学士/金融学硕士·出版「价值投资-基于ESG分析框架」「精通Matlab金融计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