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生,是钱没给够......
湖北天门用20w不到的补贴,换来了出生人口同比17%的增幅。
1.天门的实验
天门的实验:基因筛查减免费用1000元,分娩补助300元,一次性生育奖励3000元,产假补助4800元,育儿补贴每月1000元,鼓励生育购房奖励12万元,产业工人购房补贴6万元……“育儿补贴发放至3周岁,我们能领3.6万元。如果买房,这18万元购房奖励和补贴将派上大用场。”李芳敏细算发现,这7项加在一起,竟高达22.51万元。
天门市对全市16.3万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育意愿调查后,于去年9月出台鼓励生育五条措施。
经过半年试行,该市将五条措施升级为“七条意见”,通过发放育儿补贴、减免孕育费用、保障产假待遇、强化住房保障、提供托育服务等措施,提高居民生育意愿。
“按照鼓励生育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别享受9.63万元、16.51万元补助。”天门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该市还出台多项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向教师、医务人员、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等特定群体发放购房补贴,可与鼓励生育购房奖励叠加使用。
对于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可享受6万元购房补贴,如生育三孩,叠加鼓励生育政策奖补后,最高能够拿到22.51万元;对于双职工教师和医务人员,可享受12万元购房补贴,如生育三孩,叠加鼓励生育政策奖补后,最高能够拿到28.51万元。
现在看,这钱花的有效果。。。。。。。
2.补贴生育的经济影响因素
我们先算算,补贴生育到底能需要多少成本?
如果中国要实现1200w的出生人口并且稳定下来,考虑到未来20年,生育高峰期的妇女数量每年大约是750w左右,再怎么着头胎也能生出来600w左右的规模——也就是,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如何让居民部门愿意多生600w?
如果按照二胎及以后每个孩子平均成年之前综合补贴20w计算——这个已经很高了啊,尤其是在四五线城市。那么每年的财政补贴规模可能在1w亿左右。每年1万亿的投入,到底能拉动经济多少?
这些人,在一生当中按照每个人能产生的GDP是500w计算(长周期,考虑经济增长,这个差不多,也就是年均1万美金左右的GDP),也就是你投入了20w(假设现在当下一口气发放),未来80年,能给你产生500w的经济产出,这个杠杆是25倍!甚至更好,这种投入产出比,你去哪里找?年化投资回报可能高达4%——这是一个非常NB的总量数据了啊。
我们再看看,当下的产业补贴政策:一年在家电消费电子,汽车上的补贴,少数也有大几千亿吧?不如再加点钱,补贴生孩子这事儿......而且这是当下就会产生的消费,还增加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
至于杠杆的事情?
我们算一笔账,如果补贴30年,扭转生育意愿,30年也就是30万亿的投入,这个杠杆,中央政府绝对加的起。
而且最关键的是,孩子生了,家长多少都要贴点吧?按照政府1块钱,拉动家长1块钱,1万亿的花销,当年可能就能拉到2万亿的消费,关键是,这个东西要持续20多年啊......
这存量的30万亿支出,考虑到税收的增加,GDP的扩张,可能只需要zf的杠概率增加10-15%就能解决问题啊。
这样最关键的是:扭转了经济结构——真正的消费驱动了;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力,这类杠杆是好的杠杆——否则现在加到基建上,未来没有人了,这些杠杆全完了。
3.历史是轮回
过去30年,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计划生育和城镇化,导致居民部门本来应该用于生育的支出变成了居民部门的储蓄。本来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转向了出口,地产和地方zf债务。
现在应该是逆转的时候了,有限的公共财政支出,如果放在鼓励生育上,首先万亿的投资规模是可以承担的起的,其次是产出杠杆极高,最后就是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国家未来半个世纪的发展潜力。
如果能有效的扭转这种人口持续下滑的趋势,未来未必没有大机会。
将人口视作资源,而非负担,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这种杠杆是非常优质的杠杆。
只是,这里寻租的空间,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