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周五的‘十万亿’

财富   2024-11-10 14:42   中国  
上周五,一直心心念念的债务预算出来了,‘6万亿+4万亿,一共10万亿’,乍一听特别大气磅礴,仿佛经济下周一将‘火箭式’原地发射冲天。
相关新闻发出后,评论区洋溢着期待的评论,各大媒体恨不得多打几个‘!’‘史上’‘最’以言表激动和震撼。
但根据我过往的经验,只能说太反直觉了。
要知道,如果是有真东西,那新闻调子早就开始向市场吹吹暖风,但那周五从开盘到收盘,指数一个劲的下滑、新闻客户端头条安静的连根针落地声音都能听得见、交易量是放了点,但主力一直净流出状态。
再加上消息放出后,富时A50指数期货几乎立刻跳水,我就知道好像不太妙,所以就仔细看了看正常新闻发布会的文字实录。
怎么说呢,数字是没错的,但和一开始的预设方向可能存在部分偏差。
先说第一部分的6万亿元,这部分钱增加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每年2万亿,是增量,但不是之前那种搞棚改拆迁,直接把钱撒向市场的增量。
而是一种置换增量,将隐形债务,比如地方政府或财政局出具对债务承担保证责任的承诺函、以企事业单位名义举债,地方政府统一使用、归还等等置换到明面上。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是方便监管,以防哪天突然出现问题产生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节省利息,尤其是这两年贷款利率降得厉害,过去那些高息贷款可以置换成低息贷款。
你要说这能对市场产生多么大利好,我觉得也没有,从个人看来,更多是减轻负担和保障运转。
至于第二部分的4万亿,我个人这连增量都觉得算不上: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
说白了就是这部分钱本来就要给的,但现在把用途限定了用途,只能用来化债不能用来干别的。
你要说这是利好吧,也可以是,但专项债券额度一年就这么多,其中每年的8000亿元还被限定用途,那消费、房地产的相关支持资金会不会减少?
嗯......我是觉得难评。
最后还有个部分,就是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这五年后的‘2万亿’,且不说五年有点遥远,就本身这件事按照正常逻辑,这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吗?
所以我就特别不理解,还有媒体厚着脸写‘12万亿’......
至于一些‘夺回定价权’、‘外媒做空’类似的言论,我就更难评了,也不知道这些朋友们周一是否还能笑得出来。
总之就是这次发布会的主基调,还是化债,关于一直念叨的房地产大规模收储和消费刺激,几乎没有。
唯一提到的一点开胃小菜,也就是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
但对比中国香港搞‘撤辣’那么大幅度的降低交易税收,我们除了契税可以降降,免征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的年限往下调整一下外,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空间。
尽管10月房地产市场确实回暖,甚至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价格出现上涨,但这更多是基于未来有‘增量资金’入场的上涨预期。
但如果没有相关预期,这涨势能维持多久真的不好说,毕竟中国香港‘撤辣’火热没多久后也回归平淡。
再加上周六公布的宏观数据CPI同比上涨0.3%,环比下降0.3%;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等来看,其实复苏可以继续观察观察。
说实话,周五这‘十万亿’加上周六公布的宏观数据出来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无法理解,难道就不能给点钱进消费、房地产吗?
不过今天已经释怀了,那就是给了也没啥用。
比如说消费,以旧换新已经搞了很久,比如车。
我那款车,从5月购价是20.99万,几乎什么都不送,6月车展送最高7000度电卡,再到后面原价两万的激光雷达免费送,11月最高3年贷款免息(我当时是1.99%利息)。
小半年,一款车价变相降了起码2.5万元,毕竟免息的话,我有钱也往最高额度贷留着钱吃利息.....这还是车降价的部分,相关补贴如旧车报废国补从1万提到2万,置换补贴也在涨。
车都这么促消费了,9月汽车类消费总额也只同比增长0.4%,远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即使有钱买,也不一定有钱养。
以我的使用成本为例,之前车停商场一个月800元、保险首年平均每月550,充电200,高速费、洗车、景区停车之类的一个月200不过分吧,养车一个月固定开销就1750元。
当然小城市会便宜点,但一个月1000块基本是跑不掉,大家口袋没钱,就算有补贴,总价不断下降但用不起。
当然,像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增长确实明显,但这就是一次消费,也没什么使用成本,市场盘子也小,再怎么激励也就那样。
毕竟一般家庭也不会买两个冰箱、洗衣机啥,而且这东西也不太可能半年、一年就换新的吧。
所以不是不促,是投钱后带来的增量GDP效果有限。
至于房地产几年前那次涨价去库存、棚改计划,说白了就是空间换时间,撒钱拆旧房建设新房,房子更多了,人口却没有相应增长,房子卖不动导致这几年问题一堆。
都三年了,还没彻底解决完。
如果现在再怎么干一波,且不说对资金量要求更高,等日后隐形问题爆发,我都不敢想经济会怎样。
所以我们期待归期待,但从目前方向上来看,对内还是排风险为主,内需是会提,但彼此心里都清楚很难拉起来。
所以目前的大方向是什么?
我个人感觉还是出海,去外部寻找增量。
扩大免签国、放宽国外投资者战略投资标准、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甚至深交都开始携7家公司走进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都是很好的案例。
尽管出海这条路并不好走,但真的也没什么办法,毕竟经济问题,向来解决方案就两个,要么拖要么对外转移,完全依靠自身内部是无法解决的。
参考资料:
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有关政策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308664967634791&wfr=spider&for=pc
2024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11/t20241109_1957353.html
财政部通报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3-11/06/content_X5KvmbipEJ.html
2024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降幅收窄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11/t20241109_1957352.html
2024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10/t20241018_1957039.html
国常会再部署稳外贸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166170551342302&wfr=spider&for=pc
宣介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遇!深交所携7家公司走进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http://guba.eastmoney.com/news,002074,1482104897.html

想说话的张凡
说些想说的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