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祥 | 葫芦与葫芦瓢

文化   旅游   2024-10-21 00:02   安徽  

如今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小时候种葫芦的事。那时种葫芦,一是食用,二是养老葫芦锯瓢。葫芦瓢是各家必用必备的器具。

春天种葫芦,首先要挖好坑,坑里施足基肥,然后下种,浇水。出苗后,勤浇水,勤锄草,有时还要捉虫子。葫芦长藤牵蔓时,施追肥,搭架子,让藤蔓顺搭的架子往高处爬。开花结果期,勤施水肥,葫芦有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供应,结的葫芦又大又正相。正相的头茬葫芦不摘,让它慢慢长老,用来锯葫芦瓢。不正相的葫芦就摘下来食用。

满架的葫芦藤蔓,满架白色的葫芦花,满架大大小小的葫芦挂着,风一吹,叶摆藤摇,蝴蝶、蜜蜂在葫芦花上展翅,一架葫芦的藤蔓花果就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极具观赏价值。

摘下来的嫩葫芦,炒着吃,或下面汤吃,放点蒜米姜末,鲜嫩爽滑,清香可口。这嫩葫芦有丰富的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和钾,解渴除热,利水消肿,常吃葫芦,可以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

秋天来了,葫芦藤渐渐老去,葫芦叶渐渐泛黄萎缩,葫芦藤上养的头茬老葫芦外皮橙黄,这时将老葫芦摘下来,下锅煮一煮,然后将葫芦沿居中线锯开,刮去外表皮,挖出内瓤,这就是葫芦瓢了。

葫芦瓢是每家每户的必用器具,实用价值特别高。舀水要用葫芦瓢。浇菜园要用葫芦瓢。点麦种菜,用葫芦瓢盛种子,涛米煮饭要用葫芦瓢漾砂,喂猪和猪食时用葫芦瓢舀米糠,蚕豆,豌豆,向日葵炒熟后,盛在葫芦瓢里冷却……葫芦瓢轻巧好用,耐用,用葫芦瓢浇菜园,从瓢里泼洒出去的水十分均匀,形成一片白白的薄薄的水膜,落到菜畦上,总是“噗”的一声,水立刻就被土壤吸收了。

葫芦,葫芦瓢与农家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就衍生了葫芦与葫芦瓢的民间民俗文化。男大当婚讲媳妇,媒婆总是在姑娘面前夸耀未来夫婿家生活条件好:“锅瓢碗盏样样齐全。”哪家孩子长得漂亮,一句赞美的话就脱口而出:“好种出好苗,好葫芦摡好瓢。”女人们聚在一起,喜欢谈论人家是非长短,人们总是用“不要说人家瓢大碗小”这句话来婉转地规劝。有人说话没有逻辑性,思维混乱,前后不一致,人们就用“东一榔头西一棒,东扯瓠子西扯瓢”来形容。事情多而乱,事先没有规划好,又没做准备,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件事又出了问题,真是“按下葫芦又浮起瓢”。“照葫芦画瓢”,就是按现成的模式、规范或思路比照着去做,容易把事情做好。也比喻没有创新,全盘照搬。“瓢泼大雨”形容雨下得大,下得急。

当年孔老夫子赞扬颜回:“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这“一瓢饮”,道出了颜回深居简出,潜心做学问,生活简单随便的豁达心境。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落难困顿到“大雪飘飘赛鹅毛,身歪青灰头顶瓢,我虽有了安身处,天下穷人怎么熬”的窘境,自己“身歪清灰头顶瓢”还在怀民忧民,由此可见仁心大德。58年天大旱,我们巢县人民万众一心车巢湖水抗大旱,豪迈地喊出:“端起巢湖当水瓢,哪方干旱哪方浇”,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旱魔,夺取了晚稻丰收。这葫芦与葫芦瓢与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情结有多深厚。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一瓢饮”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与专一,或对自己职业的坚守与挚爱。葫芦生命力强,子粒多,繁衍生息不绝。用葫芦做成的瓢盛酒,新婚典礼的“合卺之欢”由此而来。这一风俗起源于周朝,后来才改为“交杯酒”,这“合卺”就是同一个葫芦锯成两个瓢,用红丝带连结,新婚典礼之时盛酒互换对饮。饮后两瓢合一,红丝带缠绕,寓意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还寓意千里姻缘一线牵。

葫芦与葫芦瓢的神韵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抱着葫芦天天刮,往年学剃头匠,师傅教徒弟苦练基本功,刮脸刮胡须的刀功就是由练刮葫芦而成。“悬壶济世”,“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葫芦又成了医学,救死扶伤的医德仁心的招牌。

追溯到史前文明,传说伏羲、女娲都是葫芦的化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七千多年前的葫芦种子,由此推算,我们的先人在石器时代就会种葫芦了。《封神演义》中的宝葫芦,都是法力无边的神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更是魔幻神奇,《宝葫芦的秘密》,《葫芦娃》,这些神话故事倾倒了无数的孩子们。

葫芦还象征着平安顺利,富贵吉祥,健康长寿。它口小腹大,其外形极具观赏价值,特别是亚腰葫芦。由葫芦、鲤鱼、元宝、寿星、童子组合绘成的中堂画最受欢迎,悬挂的人家最多。常见稀罕的孩子颈上大多都戴着金葫芦,玉葫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铁舀子,塑料舀子,铝制品舀子进入千家万户。如今,农村很少有人家种葫芦,葫芦瓢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自然成了稀罕物了。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