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首长》任意一章节,请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目录索引
去武台山的路上,丁元英和韩楚风谈话真正的精彩处,是关于王庙村的。
丁元英说,“跟村子没关系,跟觉悟、境界也没关系,但是跟文化属性这个提法有关系。用她的话说,王庙村的穷既然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如果一个神话改变了村子,那又该怎么理解文化属性?”
虽然精彩,但也确实难懂,原因只有一个,只要谈到形而上,丁元英就会将装A提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王庙村这件事,为什么跟村子没关系,跟觉悟和境界也没有关系,只跟文化属性有关系?村子里的民情风俗是不是文化?影响个人觉悟和境界的,是不是文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和文化属性撇得这么清?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到底什么是文化?
到底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甚至武断地认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不仅仅是今天的人,而是从古致今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没有思考过。
不信,我来问一问度娘,看度娘思考过没有。
度娘是这样说的: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一段话)。
接下来一句说:早在《周易》里,中国古人就有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
不好意思,我的理解力很成问题,对于哲学家们总结归纳的一些概念,决是难以准确理解。
另一方面,我又确实想过,文化是什么东西这一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严肃,所以,用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研究。
于是我想到,要搞清楚文化是什么东西,首先必须搞清楚文和化这两个汉字最初的语义。
文是什么?如果查百度,她会告诉你,是文字、文化、文饰、文武、文明。
天啦,这还需要说吗?如此反过来,文字是什么?是文,文化是什么?是文,文饰是什么?是文。这种答案蠢不蠢?
如果这样研究文字,必须钻进一个死胡同。
于是,我撇开文字,直接研究语音,我将所有发音为wen或者weng的汉字列出来,文、闻、吻、问、稳、温。
我的脑子顿时炸裂了。老祖宗这脑回路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一些字,为什么发同一个音,仅仅音调略有不同?
当然,早在此之前,我研究别的汉字发音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在没有文字之前,所有汉语语音,都只有一个中心语义。那也就是说,wen这个音,只有一个相同的中心语义。
沿着这个思路思考,我发现,这个音,原来只表达一种行为:龟甲占卜。
古人用龟甲占卜,首先要选择龟甲的纹络,这是文的原始语义。
选好龟甲后,要将其置于某类器皿之上,要稳。
放好之后,要用火烧,这是温。
烧到一定程度,要进行观察。观察行为,嗅气味,是闻,听声音,是闻,辨温度,用吻,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是问。这是一个典型的望文问切过程。
占卜过程,完善了人类整个思维信息,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就是文,也就是纹。
也就是说,文在早期的语义,就是纹,后来要用文来表达与文化相关的一切,才在文字前面加了一个绞丝旁,专指纹。
文,原来就是人类的思维信息全部。度娘所说的什么什么的总结,不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吗?
但是,这还没完,除了文,还有一个化字。
化又是什么东西?
化其实是两个人字。汉字双人并列,有四个字,第一个是比,第二个是从,第三个是北,第四个是化。
最早的汉字,这四个字,就是双人的不同排列。后来,汉字进化,为了避免混淆,左边的人旁,有了两种写法,一是写成人旁,一是写成北字的左边偏旁。这个偏旁,我还真不知怎么称呼,特意问了一下度娘,叫将字旁。人的右边,演化后的结果比较多,除了仍然写成人,更多写成匕。
也就是说,两人并列,同边相向,方向向左,是从,两人并列,同边相向,方向向右,是比。两个人背靠背,是北。两人一上一下,是化。
这四个字,讲透了人与人的关系。
两人相遇,第一件事,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是相互不服气,所以要比一比。比出了高下,就会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服气了,就从了。第二种,不服气,就北了。第三种,惺惺相惜,俨如钟子期和俞伯牙,便如一样。或者俨如男女,化在了一起。
原来,化是一种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的结果。
既然如此,文化并列,也就是文产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的结果了。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一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二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三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四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五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六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七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七部第二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八部首发
点击进入:刘茗钰城市客厅第001章
点击进入:大亨出世第001章
点击进入:深圳斗牛第001章
点击进入:在河之洲第001章
特别提醒:每日看完更新后点一下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可以及时收到最新章节推送的信息
读二号首长一至九部以及我的更多创作,敬请关注公众号唐小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