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专业毕业生为何职业信心不足?

楼市   社会   2024-09-11 17:00   云南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的比赛中,来自浙江建设技师学院2016级建筑装饰技师班的学生马宏达勇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桂冠,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一消息在技术职业类教育领域引起也巨大震动。对于以技术工种为主且遭遇人才供给困境的物业管理行业,马宏达夺冠一事引发了这样的思考:现代物业管理需要怎样的技术工人?在机械化、智能化、机器人化越来越高的今天,为什么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如何让更多有天赋有热情的年轻人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能得到应有的物质、精神和社会的回馈?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就业调查

人才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都在于人才。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加速发展,行业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需求量巨大,物管企业“求贤若渴”。但作为人才重要供给方的高等院校,设置有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屈指可数。观察行业,本应“供不应求”的物业管理专业高校毕业生,并未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毕业生跨行就业的现象成为常态,甚至部分开办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由于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在招生时还面临生源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笔者采用文献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并收集了东北、东部、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开办物业管理专业历史超过10年的6所高职院校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二手数据,并聚焦西南某所开办物业管理专业超过20年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展开研究,以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

高职物管专业就业问题现状

高职物管专业毕业生行业流失问题严重,毕业后的三年,是毕业生离开行业较为集中的时间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东北、华中、西南的五所开办物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物管专业毕业生从行业流失较严重的问题,物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三年内离开物业管理行业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个别院校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90%。
聚焦到西南某高职院校A的情况,从2000年开办物业管理专业以来,已培养了近1,000名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笔者联系上了其中的207名,并动员他们参与了本研究。在这207名毕业生中,仅有80名还在物管行业,其余127名已经离开行业。根据对院校A物管专业毕业生发放的问卷结果,在127名离开了物管行业的毕业生中,仅有29.92%的样本(38人)是在行业从业3年以后才离开行业的,70.07%的毕业生(89人)均在毕业后的3年内就离开了行业。由此可推测,从毕业起的三年,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较容易离开行业的集中时期。

■ 高校毕业生在专场招聘会上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

高职物管专业毕业生在物管行业就业不难,但就业满意度较低
在对院校A物管专业毕业生发放的问卷中,本研究设置了“你毕业时是否已找到工作”、“你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否与物业管理相关”两个问题,来了解物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问卷结果显示,98.06%(203人)的样本在毕业时已找到了工作,(178人)85.99%的样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与物业管理相关。从数据可推测,高职物管专业毕业生就业非常容易,在物管行业内就业也不困难。
关于对就业满意度的了解,本研究设置了“请对你第一份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打分(打分介于0-5之间,0分满意度最低,5分满意度最高)”问项。该问项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总体样本的满意度得分为2.89分;而其中178份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样本中,满意度得分为2.78分,较之总体样本明显偏低。可推断,相较于其他工作来说,毕业生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更低。


2

以开办院校角度分析造成高职

物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

造成高职物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本着院校和学生方面能推动改变的目的,仅着眼于开办院校角度,分析造成高职物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
经过高职专业教育,学生并未有效建构客观而正确的职业认知,导致职业信心和韧性不足 
本研究设置了开放式问题“你离开物业管理行业的原因是什么”。在回收数据中,归纳总结后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以及这些词出现的频率如下:压力大(出现频次:85)、不喜欢(出现频次:70)、收入低(出现频次:61)、加班太多/工作辛苦(出现频次:53)、工作看不到希望/工作没前途(出现频次:51)、个人原因(出现频次:24)、结婚生子/家庭原因(出现频次:22)、工作无聊/枯燥(出现频次:19)、其他原因(出现频次:8)。
通过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压力大”后面表达的多是物管费催费压力、公司多种经营业绩指标压力以及由于物业硬件方面配置缺失或失当所造成的日常工作的繁忙与劳累的感觉;“不喜欢”表达的多是公司经营目标传导到员工层所带来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量,尤其是对客工作所需时间和精力的巨量投入但不确定产出所带来的情绪;“工作看不到希望/工作没前途”后面表达的,也多是对工作投入与收入增加、职位上升不完全对等以及日常工作繁琐无序方面的不满或失望,与“工作无聊/枯燥”后面表达的内容类似;甚至在“个人原因”后面,也有“每天都在重复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这样类同“工作看不到希望”的内容。
再观察专业学生,学生对专业的认知途径,无非是通过自身观察、学校专业教师及实习指导教师的宣教以及与学长及亲友的交流等有限的几种。学生生活环境中对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观察视角,仅能看到有限的基层岗位。
通过互联网等第二观察视角,最常看到的是招聘类和社会新闻类信息。招聘类信息中,最多的面对如学生这样无工作经验群体的岗位,是基层保安员和保洁员,不论收入如何,都不符合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的标准;社会新闻类信息中,对物业管理的负面信息远高于正面信息;学生通过与学长及亲友的交流,通常得到的负面信息亦多于正面信息。
因此,学生从第一和第二视角,获取较多的均是关于物业管理专业的负面认知,严重挫伤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
学校专业教师更多会向学生传达积极正面的专业形象,甚至会有意向学生展现行业“高大上”的一面。在校期间,这样做确实鼓励了学生的专业积极性,但带来的后果是,当学生进入行业时,会体会到巨大的反差,从而可能导致更多学生更快离开行业。因此,三年的专业教育,并未使学生有效建构正确而客观的职业认知,导致学生对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信心和韧性不足。
经过三年专业教育,学生并未有效建构职业能力,导致学生职业竞争力较弱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本研究认为:知识可以来源于课堂,但能力只能形成于过程。
在一次云南物管行业企业副总经理以上级别参会者的会议上,参会者普遍认为,他们挑选或提升员工时,专业背景并不重要,他们更看重的是能力。在他们的员工中,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员工并未体现出区别于其他专业从业者的明显优势。一位与会者进一步补充:“物业管理工作入行并不难,但由于物业管理工作包含的工作条线较多、较杂,真正难的是对客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对工程、维修等特定工种,公司通常是设置持专业证书要求来控制岗位员工的基本作业能力。而对客服或其他岗位,通常要求行业从业经验。”这说明物业管理行业的大多数工种,行业经验较之专业知识,更可表征能力。
传统高职的培养模式,是通过教学和实训实习来分别解决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通常超过1:1。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多数的实训内容和理论教学一样,都是在学校课堂中完成的,实际入企实习时间最多仅半年左右,入企实习的内容也是由企业根据当时、当地项目的情况来随意安排,少有系统实训、实习计划。也即,本应更强调实践的职业教育,其培养过程超过80%的时间,仍是按照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来进行,仅有约20%的入企实习时间,又是由各家企业甚至是行业外企业随意安排。这样的培养过程,未能全面、有效地建构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学生职业竞争力因此较弱。


3

以开办院校视角,改善物管专业

就业现状的思路

通过密切结合专业的劳动教育构建正确的职业认知从而帮助学生设置恰当的职业规划
职业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对职业的态度。只有充分的认知职业,才可能带来职业认同。物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工作成果多通过人的“动作”来表现,因此,大量岗位皆为体力或体脑力相结合的服务性岗位。物管行业管理者的价值,是通过提高这些服务性岗位的工作效率来体现,只有能熟练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方能成长为行业的管理者。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招聘会上物业企业“招贤纳士”

但社会上存在的轻视和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工作的思想较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对物业管理职业的认知和选择。问卷回收数据中如“工作的繁忙与劳累、每天都在重复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等离职原因,即是对职业的认识不清晰而导致对职业的态度不端正的直观表现。
劳动是教育的重大内容。劳动教育,是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物业管理工作中包括打扫、修理、安全防范、环境绿化美化以及与人沟通和对人服务等基本工作内容,既是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并都该掌握,又是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实施的,是各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较好载体。将物业管理纳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参与校园物业管理有关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劳动,从而不轻视并正确认识劳动;通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深度、不间断地参与校园物业管理有关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带领、监管及评价工作,加之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能逐步构建专业学生对物业管理职业的正确认知,从而恰当设置职业目标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深入研究完善并实施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实化的实训实习方案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如前所述,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实习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比例已超过1:1,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多数实训内容仍是在课堂中类理论课程形式完成,入企实习也多是由企业根据其当时当地情况随意安排,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实训、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获得工作经验的唯一途径,也是就业前训练学生将知识转换为技能的重要过程,应重视并实化这一过程。但目前的事实是,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是两条线,毕业生整体培养质量提高,虽能使整个行业受益,但具体到每个企业,对实习生培养投入的确定性与用人留人产出回报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最终仍需通过薪酬、福利等硬性条件来决定,这就使得企业的最佳策略是成为人才培养的“免费搭车者”,而没有动力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实训、实习过程。
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学校须深入企业认真研究,熟悉企业岗位及各岗位工作模式,认真研究学生实训、实习过程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以这一价值为前提,挑选与学生能力训练目标相匹配的岗位和企业,形成实训、实习联盟体,设计能使学生获得相对全面且有梯度的职业经验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实训、实习标准,再结合学校教学的特点,细化、实化实训、实习过程,并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方案严格培养,方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项目名称:新常态背景下云南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就业研究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21XJSK18


本文作者吴静,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陆昆林,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徐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原文发表于《现代物业》下旬刊2023年7期/总第604期




声明:

本文为《现代物业》杂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微信号后台管理员或xdwy200175@126.com,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现代物业杂志
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的全景记录,坚持以报道真相和探索真理的态度,把物业建设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改善和社区文明作为自己的目标,源源不断地为业内人士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丰富资讯和独特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