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庆说陪你走过第2917天
近日,某地教育部门公布的台账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去年9月,湖南某数学教师在春季学期被家长举报10次,举报内容令人啼笑皆非,当时一度上了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不实举报一旦发生,教师疲于自证清白,分散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校也要反复核查事实、写情况说明、与家长沟通,甚至不得不出台一些奇葩校规。长此以往,如果针对教师和学校的不实举报成风,校风、家风和社会风气很可能走进一个怪圈,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将受到影响。
举报是家长、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途径之一,不实举报则有违监督本意。在广泛关注中,不实举报不减甚至增加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部分公众对教育规律不了解,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不理解,对学校管理理念不认同,一旦教师行为有违自己的认知、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便选择举报。
有媒体报道,贵州某小学唐老师给因公外出的同事代课,引发班上一位学生不满,该生遂以手抄报的形式辱骂老师。事发后,唐老师借助班会课对学生这一行为进行了教育。此后,家长以唐老师的行为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为由拨打市民热线进行举报。
现实中,除管教学生不被理解外,作业布置得太多或太少、对学生太温柔或太严格、回复信息太晚、没经验带不好班、穿着不得体等,也往往成为举报教师的理由。
二是有的教师管理严苛,容易被学生误解,一些学生就会故意截取老师的言行、板书、文章片段进行举报,破坏教师形象。受学生这一举动影响,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上课自救指南”这类令人唏嘘的内容。此外,学生如果网络素养缺乏,也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
三是学校民主管理机制不健全,家长缺乏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的通道,或担心使用通道达不到预期效果便通过举报的方式引起学校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天安排早晚自习课,一年秋季开学学校通知学生尽可能住校,方便管理,同时减少家长接送次数。
有的家长在班主任处报名时并没有异议,离开学校后就进行了举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通过与该家长沟通发现,家长不想让孩子住校,可又担心拒绝住校会引发班主任不满,便想通过举报的方式破除学校新规定。现实中,这类举报在一些不重视民主管理的学校更容易发生。
四是教育管理部门在考核考评时对信访工作赋分过重,导致有的学校对涉教举报特别敏感,一味迎合家长,间接“培养”了家长的举报意识。一个同行曾经负责某校工会工作,在一次小范围交流时表示“看见考核方案就头大”。原因是信访维稳很难做,遇到如实上访却无法帮其解决问题而被扣分可以接受,遇到不实上访也要扣分实在难以接受。另一位同行分析,上级如此规定自有考虑:但凡有上访,学校管理一定有不到位之处。正是严苛的规定导致一些学校在处置信访事件时一味迎合家长、委屈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自然会你退我进、动辄举报了。
五是举报形式多样化,对新型举报方式缺乏管控细则,为不实举报提供了土壤。按照国家信访制度,举报一般需要留真实的姓名、电话,说明具体的原因、背景、情节、危害,有的还要提供相关佐证资料,并且无一例外要告知不实举报、扩大化举报、恶意举报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发微博、拍短视频等方式让举报更简便、门槛更低,且跨过了相关要求、省略了相关环节,对举报人没有任何约束。如此,不实举报、扩大化举报自然多起来。
六是社会道德约束乏力,一些人相信即使编造事实举报也不需要承担责任。梳理各类涉教不实举报通报会发现,学校层面的通报一般是表态,比如加强教师教育,帮助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将来,担心学生情绪爆发出现意外情况,一般不会对学生给出实质性惩戒。对家长的不实举报行为,考虑到不激化矛盾和受限于管理权限,只要情节不是特别严重、影响不是特别恶劣,一般也不会寻求公检法帮助,追究举报人责任。这无疑也助长了举报之风。
基于上述原因,刹住不实举报不正之风,维护教师静心教书育人,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公众,以及教育、宣传、公检法等多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对症施策,打好整体协作攻坚仗。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