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4日,我从深圳湾口岸怀着上前线般的紧张通关入港,至今已快两月,身处第五波疫情未了之时,生活便多出来些麻烦。
消毒,消毒,消毒......
4月下旬入港,其时第五波疫情已明显得到遏制,从高峰时每天的万计降到了几百人,但对没有真正经历过疫情的我来说,依然是严峻吓人的,消毒防疫那根弦绷得很紧。
入境到女儿家的当天(通过“来港易”计划入港的免酒店集中隔离直接回家),进家门就是彻底的消杀:鞋、衣、帽、行李包无一不酒精喷洒,稍后便是洗头洗澡换衣装。落座后,又主动要求来个新冠快速测试,怕影响女儿(她每天上班不仅要扫码还要报告快测结果方可入场)。
第一次做快测等待结果时多少还有些紧张,看滴液下去,很快就出来一条红杠,就生怕再出来一条。测试结果安全了才安稳地坐下,可已经前后忙乎了好一阵了。唉!实在麻烦。
接下来的日子,每次出门都是全副武装:2个口罩叠加戴,2顶帽子配套(里层医护手术帽,外罩太阳帽),当然,你如准备随时洗头发可以从简。嗨,可惜了来港前我用心烫染的头发,几乎没有显露的机会!
然而,最觉得麻烦的还不是这种进出家门的穿戴与消毒,而是每次购物回家,大包小包的蔬菜、水果、鸡蛋、肉类弄进家门后的消毒。有外包装的一律消毒拆换,好办,可鸡鸭鱼肉及水果适合喷酒精吗?直接放冰箱存储吧,想想众人拿捏过,确乎有些脏。每天去买吧,又怕撞上个无症状者被共了时空,很是纠结,心想有谁能教我一个简便易操作的消毒办法呀。
一天,去一写字楼,发现大门口立着一台自动感应消毒机(智能消毒站),只要靠近感应区就喷吐出阵阵消毒雾气,人还可前后转身高低各部位接受喷洒,真棒。
要是自家门口能有一套该多好啊!省得一双手拆了包装洗、放入冰箱洗、脱下外衣还要洗,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双手干涩、满屋酒精味儿。
由此,我便生出一些奇思怪想:要是能研发一种透明隐形防护衣或者时装型的防护衣,把人从头到脚全部包裹起来,进家门脱掉不就省事儿了嘛,真期待这样的科幻服装早日变成现实。
接种再接种,核酸又核酸
香港现在推行的是疫苗通行。
还是邮局,不过是住家附近的另一家,邮局依旧袖珍,但堂面清爽、洁净、安静,比先前那家至少高了2个档次。但遗憾的是预约未成,解释说无法把凭内地身份证接种的信息与入境通行证接种关联,让我去另一家邮局试试,但好心提醒不必急这两天,说最近预约接种人特多(政府要求5月15日前完成接种),原本9点的上班时间提早至7点晚上依然难下班。
一听说人多我就怕去,女儿建议直接去接种站碰运气。
果然,在一个復必泰专门接种点,就有预约和无预约两项服务。年满60的无需预约且优先,我出示身份证、填报资料后,就被领到下一间屋。
尽管工作员态度温和、说话和气我仍不免紧张,因为第一次接种復必泰有些担心反应,另外,身后两个老外大大咧咧的明显未保持一米距离,还有触屏签字、拿纸质资料等等环节,生怕沾染上什么,故见到消毒液就上前搓手消毒。
轮到我了,坐下被问的第一句竟是“之前有感染过吗?”什么,新冠?当然没有,我连声否认同时不免诧异,她怎么像问“有感冒吗"那样的轻描淡写?
大概是两地证件互联未通,工作员反复操作申请依然未获通过,找来了一位年轻人商量一阵后对我说:现在你只能用港澳通行证申请接种,但回到内地无法证明。我二话没说就签了字,不能证明无所谓——内地本来就还没接种第四针。
接种的老少皆有人也不少,但服务到位。
工作员有条不紊地一组一组传唤到指定的一个个小隔间(注射前我又听到了是否感染过那句很平常的问话)完了又指引大家分批坐成一列,同时派发接种证明及手册,外送一包口罩。后来女儿开玩笑说我没运气,疫情爆发之初,政府为鼓励港民接种推出了多种大礼包,甚至还拿出了一套住房作奖品。
无需自己留意时间,半小时到点就有人招手请你离场。环顾全场秩序井然,无一人喧哗。我刚拍了一张照,前座的小伙子扭头指墙上“禁止拍照”字样,我赶紧收手。
终于完成了四针接种。我一身轻松回到家里没有任何不适,暗自庆幸。然而,第二天早起便觉脸上热乎乎,手臂也开始疼痛,晚上竟发起烧来,头晕、腰腿关节也感疼痛。赶紧查手册对照,其症状就是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坚持不服药,多喝水、增加睡眠时间,第三天一觉醒来症状消退了,一阵欢喜,外出不再那么危险了吧。
接种如愿以偿,核酸检测也按要求进行着。
根据海关防疫要求,入境后第5日和12日当前往指定地点接受核酸检测。
女儿预约了环境较好、人可能较少的检测点。为避免乘车,前一晚在女儿带领下熟悉了路线。
满以为认得路了,结果走进一条条相似的街巷左转右拐没几下就迷糊了,幸好遇上个勉强能说普通话的热心人带路,才赶上了预约的时间点。
预约十点整,九点四十过了,体育场铁栅栏门还锁着,门外只有几个排队等候的。
当操场上的挂钟指向9:55分时,一个背包小伙开门进入,穿戴好衣服、在帐篷内四下喷洒消毒,9:57分一位女员工进入,10:00开了门,同时帐篷后面出来一位着全身防护装的医护叫大家照预约与否分道进去。
测温、扫码、登记、核对姓名领取样本瓶后,等候叫号进入前方十多米处的帐篷屋。
因误留了女儿的联系电话 ,最后核验信息总也对不上,医护努力说着港式普通话,我却不明白,她比比划划验证了我手机上的预约信息、电话号码及证件后一脸困惑,最后写了一小纸片给我(上有样本编号、电话号码)费劲地说:“如果48小时后收不到结果,打电话查询”这句我听懂了。这个女医护的耐心、细致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以至于第12天再次核检时,她虽全身防护得只露护目镜下的大眼睛,我也一眼就认出了。
本来很担心摘下口罩取样的感染风险,结果多虑了,因为一人一隔间完成离开后,医护站到外面招手示意才接受下一位。当然,我再次感受了他们说出是否感染过那句话的超然与淡定。
第二次核酸检测本来很顺利,没想到结果却迟迟未反馈。
48小时、72小时,最后5天都过去了还没有消息不免有点担心,连续几日上网站查询仍无果,便催促女儿拨打卫生署电话。对方态度极好,仔细核对了信息查找,但稍后回复查无结果已转至另一部门,请我们留意电话。两天后告知结果正常且已发送通知本人,还加上一句“已符合港府防疫要求了”。
我可是翻遍了手机都没找着信息,难道不小心给删了?唉,还是自己太过紧张,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平日监测已很到位。只要去过人多的场所或者稍感嗓子异样,定要做回快测。家里各种快测包、防护品一大堆,有时都忍不住为那大量废弃的快测盒、口罩等等给环保的压力而叹息。
嗨,有关防疫的种种规定、要求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我终于可以自由进出各种公共场所了,当然,还得自己夠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