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有个“反驳型人格”伴侣是什么体验?

文化   2024-07-25 18:00   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贝小戎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查泰莱夫人康妮为什么最后坚决要跟她丈夫克里福德离婚?从他们平时的争吵中能看出一些端倪。谈到矿工罢工时,克里福德对康妮说:“不要说这种女人气的话!“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吗?”还讽刺地称她为“我亲爱的小福音传道士”。康妮说:“你这就等于说一只蛋想怎么腐败下去都行,只要它的外壳还是完整的。”克里福德说:“我想,人不是蛋。”

康妮望着天上的白云,说:“我想可能要下雨了。”“下雨!为什么呢!你觉得天要下雨了吗?”这让我想起《纽约客》上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事实改变不了我们的想法”,即使在支持我们信念的证据被完全驳斥之后,我们也不会对这些信念做出适当的修正。

《小舍得》剧照

康妮的丈夫是一个固执的反驳型人格。争强好胜是其内心恐惧的一种表现。“同时,争强好胜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他觉得自己很弱小、很不可靠,仅此而已。争强好胜的人,大多害怕直面自己的问题。对于争强好胜的人来说,实际上谁都没有威胁他,他却感觉受到了旁人的威胁。”

中国有句俗话,“在同一个锅里吃饭,哪有锅盖不碰碗勺的。”吵得太厉害会让人身心疲惫、心灰意冷。GQ上的一篇文章说,一段感情会经历五个阶段,从“蜜月”阶段到冲突,一直到持久的爱情。根据这些阶段,一旦你对你的伴侣最初的迷恋开始消退,你们都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对方——你可能不喜欢你所看到的一切。这往往会导致一个危机时期,在这个时期,你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争吵。虽然有些情侣会为分手而斗争,但其他人会挺过去,进入关系的下一个阶段:决心和长期承诺。

太太万岁》剧照

经常争吵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工作、其他关系,甚至睡眠。所以,如果你决定遏制你们的不和,首先要确定你们到底在争论什么。吵架最常见的主题是家务和脏乱、钱、性、食物、工作和休假、家庭和其他人际关系、养育子女和睡眠。争论一件事很容易延伸到另一件事。大多数争吵都是关于权力和控制、关心和亲密,或者尊重和认可。

专家说,吵架时应该避免批评或指责,防御性的反应,表示蔑视或不尊重、骂人,或者对伴侣冷淡。要“避免旧事重提、夸大其词、一概而论,使用总是、从不这样的绝对词。”

面对爱争吵的人,想靠口舌去压制他们往往适得其反。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说:“我的同僚默瑟是诸多有病态辩论癖的议员中的一位,他情绪激烈、思维敏捷、滔滔不绝,容忍不了任何跟他不一致的见解。在一次无聊又冗长的唇枪舌剑中,他就坐在我旁边,还问我为什么面对别人一句话就可以推翻的谬论居然默不作声。我回答说,反驳他人很容易,但是缄默不语很困难。在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我身负重任,可以做到当仁不让,但是一般情况下,我倒是很愿意聆听别人的心声。”

三十而已》剧照

争吵没有意义,是因为逆火效应:当我们努力说服他人改变想法时,我们的努力适得其反,因为对方往往会陷得更深,我们越是想把他们从自己的看法中拉出来,他们越是抓得更紧了。

我们的看法有分歧,不仅是简单的是非、对错问题,而是涉及价值观上的选择,甚至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一个认为吃饭时嚼出声不文明,另一个认为放开吃才过瘾;一个认为给孩子喝自来水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另一个认为自来水能用来刷牙就能用来喝,而且小孩子的身体也很皮实。一个认为买衣服要少而精,一个认为可以多买些性价比高的。

有人不断反驳别人,不是为了找出真理,而是为了高人一头的成就感。《认知陷阱》一书中说,人们在得到那些支持他们信念的信息时,会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多巴胺激增。即使我们错了,坚持己见的感觉也很好。争论是人类的一种决定性品质。我们生来就会与他人和自己争论,我们通过这样做的动力和能力来证明我们的存在。“争论既是一种智力建构和修辞艺术,也是一种自传性过程。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关于我们生命价值的持续争论,我们争论的方式讲述了我们是谁这一故事。”

剩者为王》剧照

争到最后,往往是一方得意洋洋,另一方心生嫉恨,到最后明白,不争才是上策。《今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说,“我们日益好斗的文化使得争论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过于频繁。与此同时,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在有效处理冲突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解决冲突有五种常见的方法:合作、竞争、妥协、迁就、避让(avoid)。合作是最好的结果,实现双赢,竞争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赢,妥协和迁就都要做出一些牺牲,避让就是不去争吵,随对方怎么说。“你无法让步,因为你根本就不去吵。有时候你要退后一步,意识到让和你争论的人以你的方式看待事情可能并不那么重要,或者甚至不可能。”

如果你的伴侣或者什么熟人,在什么事情上都要跟你吵,而且不停地反驳你,一定要吵赢,那往往是因为他不快乐、缺乏安全感。不快乐,所以要在你身上发泄其挫败感;没有安全感,所以通过贬低你、炫耀自己的聪明来弥补他所缺乏的自我价值。或者他们就是本性上好争辩,属于高冲突型人格。对于这些人,只能综合权衡一下利弊,划得来就忍,划不来就远离。

马克·拉瑟福德说:“赞成或反对做某事,两种意见永远都会有大量的理由。辩论的艺术在于充分地表达它们,而生活的艺术则在于忽略它们中的百分之九十九。”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米花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