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班主任比赛,有幸被分到情景答辩组当评委。37位选手,记了满满21页的笔记,是评委,更是给予我学习和反思的机会。
如果我是选手,如何让自己的情景答辩得高分呢?我想谈谈自己的浅薄见解。
情景答辩题多以班级中各种棘手问题、社会关注的各种热点以及某教育名家的观点等呈现,问题千千万,如何去回答?
01
在构思情境答辩时,我们可以精炼地将其框架化,以“四维度·三要素”的形式呈现。
1.三阶段策略
问题界定:首先明确该情境的本质与核心挑战,即“精准定性”。
策略规划:基于问题界定,设计应对策略与方案,实现“策略定制”。
执行与调整:明确实施方法与步骤,灵活应对变化,确保“有效执行”。
2.三视角转换
转危为机:面对困境,积极寻找转机,将潜在危机转化为成长与发展的契机。
情绪调控:从消极情绪中抽离,调整为积极心态,促进问题正向解决。
优势重塑:利用不利因素中的有利元素,重构情境,实现不利条件的正面转化。
3.三层次行动
即时应对:聚焦于当前情境,迅速而恰当地处理眼前事务,确保事态不恶化。
后续跟进:制定后续行动计划,持续跟进以巩固成效,预防问题复发。
长远规划:从此次经历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类似情境设计预防与应对策略。
4.三层面展现
在答题时,要思路清晰,给评委展现你是一个“三有”(有理念、有学生、有实践)好班主任。
有理念:
教育理念清晰:展现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信念和追求。在答题中,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影响日常班级管理和学生培养。
如: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需求;持续学习:展示自己对于教育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
有学生:
如,深入了解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自己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状况及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关爱学生成长: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关怀,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通过有效沟通和互动,建立基于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有落地:
即策略具体可行:在回答情景答辩题时,能够提出具体、可操作、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策略,避免空谈理论,要注重实效;执行力强:展示自己在执行策略时的坚定决心和高效行动力,能够克服困难,确保策略得到有效实施;反思与改进:强调自己在实施策略后的反思和总结能力,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管理方法和教育策略,实现持续改进。
02
03
情景答辩后,一般会设两分钟情景追问环节。作为选手,我们一定要明白此环节的意义何在?评委追问,不是为了问倒参赛选手,而是为了托举参赛选手。
1.评委是托举者。在选手四分钟的陈述中,没有来得及展现自己的亮点或情怀时,评委会在追问环节让他有机会展示出来。如一选手在回答:“一孩子在学校劳动后,衣服湿了,家长因为此事,找到班主任,让班主任下次不要安排他家孩子参加此活动了。作为班主任,你该怎么办?”
选手在答此题时,方方面面都答得挺好,可由于时间关系,她开展了劳动班会,没来得及展开说。于是在追问环节,评委给了她机会,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您具体分享一下你这节劳动班会的具体流程。”
2.评委是补台者。如一位选手在答此题时:“双减后,单元考试也变成常规练习,小A回家作业不再认真做,课堂上也不再专注听讲,作为班主任你该怎么办?”选手在回答此问题时,一直围绕小A做文章,如给小A带到开心小屋,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与他沟通等。追问环节,评委为了拉她一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双减后,作为班主任或学科老师,如何在课堂提质增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弥补她前面答题的漏洞。
又如“班级转来一名插班生,上半学期跟同学们相处不错,可下学期性格突然大变,同学们都不太愿意跟他玩,作为班主任,你该怎么办?”选手在回答时从插班生个人、班级、学科老师等入手,试图去转变该同学,可他漏了题中的重要信息,性格突然转变。于是评委追问“这个孩子突然变了一个人,可能是什么原因?你会怎么做?”这就给了选手补台的机会。
3.评委是挖掘者。通过选手的回答,挖掘优秀班主任的品质,让他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能够绽放自己,呈现特色。如评委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无外乎这几个:“请您分享一个家校沟通的成功案例”“你平常在班级管理中,有什么高招、妙招、巧招?”“你在跟家长沟通时,如何将你的育人理念传递给家长?”等类似开放的问题。
总之,选手在情景答辩时,不仅要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还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管理智慧,让评委看到一个可亲、可敬、可赞的班主任,赢得评委们的认可和好评,从而让你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