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先生的大作《怎么看“尊王”、“忠君”和“三纲”》(《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10日)引起学界的关注。方先生的文章,将中国帝制时代的皇权专制制度笼统地称为“君主制”,在“君主制”的名义下,论证皇权专制制度的合理性、正当性和进步意义:“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事实证明,在当时条件下,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前项:古代与中国相似的民族或国家,都实行君主制,君主制的生成具有必然性;结论:所以君主制是好的———古代人类唯一有效制度。由于相信“君主制是古代社会条件下唯一合理的政治制度安排”,方先生对“尊王”、“忠君”和“三纲”做出了正面肯定,理由是:“尊王”就可能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因为“王”是当时国家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而“忠君”,则有可能为苍生谋福祉、为社稷谋太平,因为国君作为最高权威在当时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三纲”特别是“君为臣纲”,则可能意味着从大局出发、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意味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意味着忠于自己的良知和做人的道义。方朝晖列举诸葛亮、岳飞之例,说明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的积极意义;以“今天的法官有时昧着良心草菅人命,但我们不会因此否认‘法官要你亡,你不得不亡’的合理性”之例,来证明“君为臣纲”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合理性。方朝晖对时下人们崇尚的民主制度颇不以为然。
其立论根据之一是,“民主政治只不过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制度安排,而不是可以超越具体的历史文化处境普遍有效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没有普遍盛行于古代世界各国,而仅见于古希腊城邦。方朝晖以世界一些地区的所谓“民主化”造成动荡为根据,说明民主制度不宜推广。民主制度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不合“国情”就不宜推广。
方朝晖质疑民主制度的根据之二是,许多西方现代学者认识到,“即使在现当代社会条件下,自由民主制也不是普遍有效的。”
方朝晖质疑民主制度的另个理由是,“二战以来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和地区,从东亚到南亚,从亚洲到拉丁美洲,迄今为止真正成功的还为数甚少。”
方朝晖最后的结论是“以党争和大众政治为特色的民主政治,并不符合以集体主义、关系本位为特点的中国文化,儒家式的贤能政治仍将是未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或基石。”“民主”或者“专制”二分式思维是徘徊在思想天空的“幽灵”,主张抛弃这种思维习惯。
作者简介
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