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鹏 | 醉翁之意不在水:关于浮槎山水的两个谜

文化   情感   2024-10-31 00:01   安徽  

巢湖和肥东共享的浮槎山上,有处神奇的泉水,号称“天下第七泉”,大文豪欧阳修曾亲笔撰文点赞,写下了名篇《浮槎山水记》,这可能是史上最著名的泉水推文。但是,有两个谜我一直未解:

一是浮槎山的泉水真的有那么好吗?

二是欧阳修虽然在附近的滁州、颍州(阜阳)多地任职,但是从未到过浮槎山,他为什么要写浮槎山的泉水?

今天,我来试着打捞这一失落的泉水,解开这个千年之谜。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01

单从水质来讲,浮槎山的泉水肯定是杠杠的。

“浮槎山水六安茶”,这是本地人的“水质自信”。

我家在浮槎山下,从小喝的水,算是浮槎山“直系亲水”。在外工作的人或嫁到外地的姑娘,回村时总会夸赞家乡的水好。

我年轻时到上海读书,一开始根本喝不下土腥味和次氯酸钠气味浓烈的自来水,虽然是开水,土腥味道依然很重。这时,我就怀念起家乡的水。

适应了上海的自来水,全国其他任何地方的水也就不在话下。

喝惯了家乡浮槎山的水,其他城市的水就是渣渣。

我曾经写过《天下第二鸡》,最正宗的做法就是浮槎山泉水炖老母鸡汤。

所以,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浮槎山的水是不错的。不错到什么程度呢?自说自话“吹水”肯定不行,还得别人说。

欧阳修见多识广,以他的感受来评价,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唐宋时期,经济发展稍好,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人喝茶是风雅且时尚的事,好茶自然要好水泡,于是,研究水、给好泉水排名就和现在研究白酒、给白酒排名一样,什么七十二名泉,天下第N泉等等。

现在领导有多爱酒,那时的领导就有多爱泉水。

北宋时期庐州府的李端愿市长(镇东军留后,知州,约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吧)肯定也好这一口,偶然发现(估计也是本地人告诉他的)浮槎山的泉水很好。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现了一款近似“茅台”品质的泉水,必须要公告天下,“这是我老李发现的”,“庐州第一,全国前十”。

咋办?找全国最有名望的大佬帮忙站台背书是最聪明的选择,欧阳修是最佳人选。

李市长是懂市场的。至于他是否想拉动地方经济,这就不清楚了。

于是,李市长就把自己发现的泉水装一桶寄给翰林学士欧阳修,并写封信,详细介绍这款水。

不远千里给快递一桶水,肯定不是“千里送鹅毛”做无用功。

欧阳修一喝,果然很棒。

欧阳修这样的大文豪+大网红+大领导+大学者,自然是遍饮全国名泉,深交各界泉友,深得好泉水的精髓。

以他的地位和人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一个品质不好的泉水写文章。

以上是我基于常识的推测。

浮槎山泉水一直很好,直到遇到识货的知音李市长和文圣欧阳醉翁,才暴得大名。

李端愿也因此被载入浮槎山的历史。

02

浮槎山泉水好到什么程度呢?

能不能达到“庐州第一,全国前十”。

欧阳修对浮槎山泉水的评价,是有客观标准作为依据的,并不是完全凭直觉、靠感情。

当时水质评价标准是陆羽的《茶经》:“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山泉水最好,属于第一等,是优质矿泉水;

江河水次之,属于第二等,良好品质;

井水是最下等。

其中,第一等的山上矿泉水,又以乳泉、涌泉为优中之优。

欧阳修基于李市长的描述,结合《茶经》和自己的口感综合判断:浮槎山泉水至少全国前十。

为啥?

唐代的张又新在其所著《水记》中,将庐州境内的龙池山泉水排名全国第十,而欧阳修认为“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所以,浮槎山泉水排名全国前十是符合逻辑的。

龙池山估计是肥东桥头集的龙泉山(——也是一说)。

陆羽《茶经》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在水环境科学,是有道理的。流动的水不容易滋生细菌和虫卵,所以迪斯尼乐园中的水景都是流动的,这样较少滋生蚊虫。山泉水是从岩石中流出来的,是源头活水,经过砂石过滤,非常干净卫生,在那个年代,这种朴素的知识是靠谱的。所以,陆羽这个标准没毛病。

“死水咸而活水甘甜”(苏轼《天庆观乳泉赋》),流水不腐,江河水也是这个道理。古代人口密度没现在这么大,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所以流动的江河水也是较好的饮用水源。

井水大多是一潭死水,含氧量、细菌含量、悬浮物大多是不符合现在的饮用水标准的,将其列为最低一等,也是科学的。

现在也一样,最好的自来水源是水库,主要是山泉水;其次是江河,南方大多数城市境内都有江河湖;最差的是抽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

《茶经》中提到的乳泉,“乳”是泉水中的细密的小气泡组成。现在年轻人爱喝的可乐、雪碧、苏打水等碳酸饮料,以及国外的香槟酒中,都含有气泡,这大概是从中国古代的乳泉中受到的启发吧。

毕竟,我们唐宋时期的文人就开始喝气泡水、气泡茶了。

宋代文人喝气泡茶是一种高端的时尚,参见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晴窗细乳戏分茶”句中的“细乳”就是泡茶时产生的小气泡。

宋朝人喝的茶不是绿茶类的散茶,是饼茶。先将饼茶碾成粉末,沸水冲泡,并用茶笼快速击打,于是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以泡沫鲜白、均匀、久聚不散为最佳。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热茶中的气泡是空气,那么,乳泉中的小气泡是怎么来的呢?

现代研究表明,泉水中小气泡主要成分是含有氡气的空气,在高压下溶入泉水,泉水溢出地面后,压力下降,溶解度下降,于是空气在泉水中释放变成小气泡,密集的细小气泡呈现出乳白的颜色。

氡是放射性元素,属致癌物质。

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室内氡手册》,基于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室内氡是继吸烟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危险因素,约有3%~14%的肺癌由室内氡导致。

房子建好后,建设单位一定要进行氡气浓度检测,不能超标。

所以,从卫生健康的角度,乳泉要先煮开,散发掉氡气,最好不要喝冷泉水。

浮槎山的合巢泉,欧阳修推测是乳泉,这是基于李端愿的描述,他并未实地考察调研。而李市长的描述可能有夸张成分,实际可能不是(我没有亲测,也未见相关研究报告,建议当地相关单位可以找自来水公司检测一下)。如果不是,则更符合现代健康标准,是好泉水。

03

一桶好泉水,就值得欧阳修这样的文坛领袖费神劳力写一篇文章?

显然不可能。

欧阳修见过大世面,喝过太多的好泉水了。

那么,欧阳修为什么独独钟情于当时毫不知名的浮槎山泉水?

我推测,一方面是他欣赏李市长,另一方面且最主要的是这件事触动了他,他有心里话要说。就如同他在《醉翁亭记》中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在浮槎山泉水这件事上,他很可能也是“醉翁之意不在水”。

“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浮槎山水记》原文)

我说啊,小李是杰出的人才啊。

儒家把人分成五个等级,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和庸人。

“贤”是仅次于“圣人”的杰出人物,是欧阳修笔下能给出的最高分。

估计李市长的信和人品打动了欧阳修,确认过眼神,价值观接近,是一类人。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浮槎山水记》原文)

达官显贵富豪们,恨不得榨尽天下万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物质欲望,是最低级的幸福感。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欧阳修也很看不上这些贪官暴发户的做派。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浮槎山水记》原文)

这段文字让人陶醉。远离世俗繁华,在长林丰草的山间居住,听山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喝山石上滴滴答答的新鲜泉水,这是享受大自然,是精神的丰盈,不受俗世间物质欲望的任何诱惑。小李做得好。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矣。” (《浮槎山水记》原文)

小李也是个二代,现在也是大领导,富贵之事听得多也见得多,明白在物质享受之外还有山水之乐。登高探幽,走常人走不到的路,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风景,他也因此收获多多,到达人生巅峰。这和醉翁爱好相同。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浮槎山水记》原文)

小李还能放低身段,不耻下问,喜欢结交贤士,远离酒肉朋友,工作勤勉能力强,领导群众评价高。

以上这么多篇幅都是表扬小李,交代写作背景。文章结尾点题了。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浮槎山水记》原文)

这两句话,才是欧阳修内心最想说的,被李端愿的一桶水激活了。

千里马,被伯乐发现,这种事情是有的。

但是,哪有那么多千里马、那么多完美的人。即使不是千里马,但是有伯乐找出闪光点并提携重用,这才是常态,而且更有价值。酒香也怕巷子深,如同浮槎山的泉水,就是因为小李发现,我才知道这是好水。所以我要写这篇文章,讲一讲如何发现人才,如何用好人才。

这才是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关键动机,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实际情况也是,即使誉满天下,才略冠天下的欧阳修,已经被证实为货真价实的“千里马”,老赵家不用你,你也是白瞎。

让你到滁州去当醉翁,让你到阜阳守颍州西湖,你能怎么滴?

浮槎山泉水,质量再好,没有李市长发现并对外宣传,也就是普通的一汪水。

04

《浮槎山水记》是欧阳修人生感悟和哲学思想总结,是在《醉翁亭记》基础上,更深刻的思想升华。

是他一辈子愿意提携年轻人、力所能及地给年轻人更大舞台的真实想法。

也就在他写《浮槎山水记》前一年(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主持了进士考试。一次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颢,程颐等影响中国历史的诸多大神,完全践行了他提携、重用优秀年轻人的宗旨。

发现人才,发现好泉水;用好人才,推广好泉水,其实是一个道理。

没有宽松的环境,真话都不能讲,就因为我醉翁性情耿直,坚持正义,支持范仲淹,主张新政改革,你老赵家就给我贬到偏远的滁州。没有人才,没有自由的市场经济,整天搞党争,重用马屁精,大宋还发展个P的经济,说好的百花齐放呢。

所以说,《浮槎山水记》表明上是写水,实际上是借发现浮槎山好泉水这件事,表达的他的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

这是被严重低估和误读的一篇文章,同样的,浮槎山合巢泉也是被严重低估的泉水。

如何让浮槎山和合巢泉“再次伟大”,这是个问题。

当然,发现好泉水不容易,推广好泉水更不容易。发现人才不容易,用好人才更不容易。

隆重推荐大家有机会登一次浮槎山,喝一口浮槎山的泉水,看山上的云卷云舒,花开叶落。品人生浮沉,是非成败。

打油诗一首,表达对浮槎山水的爱意:

浮槎山水六安茶,

水甘茶香藏天下。

亲友闲坐情如故,

不说大事说桑麻。

附录欧阳修《浮槎山水记》原文:

浮槎山水记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最忆是巢州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Ψ 一阵微微的巢湖风……Ψ



忆巢州CHAOZHOU


WELCOME TO OUR C.H.

I HOPE YOU LIKE IT

最忆是巢州
致力于传递乡音乡情,鼓励家乡人书写家乡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