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蜜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家庭主妇,平日里操持家务、照顾一家人。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看到桌上摆着她最爱吃的清炒葫芦瓜,脸上露出笑容。
“哟,今天是我最爱吃的葫芦瓜啊!”韩蜜笑着对老伴说道。
“是啊,刚买的新鲜蔬菜,看起来还挺嫩的呢!”老伴一边帮她盛饭,一边说。
韩蜜闻着葫芦瓜的清香,忍不住多夹了几筷子,没多久,她就吃了一大盘。吃完晚饭后,韩蜜和家人聊了一会儿,突然感觉肚子隐隐作痛。
“怎么回事?肚子好像有点不舒服……”韩蜜皱了皱眉。
还没等她说完,肚子开始剧烈疼痛,她忍不住直奔卫生间,紧接着开始拉肚子、呕吐。
家人一看情况不对,赶紧带她去了医院。刚到医院没多久,家里的其余四口人也陆续开始出现了类似的症状,胸闷、呕吐,弄得一家人都惊慌不已。
“医生,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韩蜜的老伴忍不住问道。
医生查看了情况后,说道:“应该是葫芦瓜发苦了,这类蔬菜如果发苦,很可能是有毒的。你们吃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味道异常?”
韩蜜回忆了一下:“确实觉得有点苦味,但没多想,觉得新鲜的蔬菜嘛,应该没事儿。”
生活中常见的葫芦瓜,发苦后为啥不能再吃了?
普通的葫芦瓜是很安全的,平时大家可以放心吃。
但如果葫芦瓜吃起来有苦味,那就要当心了!
苦味说明其中可能含有一种叫葫芦素的有毒成分,而这种成分恰恰是导致中毒的“罪魁祸首”。
葫芦素本身并不是葫芦瓜的常见成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储存不当、温度变化等,会促使葫芦素大量产生,使瓜肉变苦。
苦味的葫芦瓜若被人误吃了,轻则恶心、拉肚子,重则可能出现上吐下泻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怎么辨别呢?很简单,吃葫芦瓜前先舔一小口,如果发苦,千万不要吃!
除了发苦的葫芦瓜,生活中还有一些食物稍不注意就可能带来健康隐患,以下三种大家也要特别小心:
有些人喜欢在家自制葡萄酒,但自酿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过关,容易滋生细菌,生成毒性强的甲醇。当体内有过多的甲醇时,会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除此之外,自酿酒在密封和发酵过程中,若温度、时间控制不当,酒精发酵不完全,可能也会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所以,家庭自酿酒虽有趣,但风险大,不建议喝。
未炒熟的四季豆含有皂苷和血球凝集素,这些物质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和拉肚子。
炒四季豆时,一定要将其充分加热至熟透,不要为了图省事就炒得半生不熟,为了健康,更要小心。
每年因为误食野生菌而导致中毒的事件都不在少数。
有些野生菌外观与可食用菌十分相似,但其中可能含有致命毒素,一旦误食,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致命。
采食野生菌需格外谨慎,建议购买正规市场的食用菌,避免冒险尝试。
有些人喜欢尝鲜,看到特别鲜艳的海鲜就买回家尝试。
事实上,许多颜色艳丽的海鲜(如某些珊瑚鱼、贝类)可能含有天然毒素,误食之后可能出现过敏甚至中毒反应。
购买海鲜时,最好选择正规市场来源,尽量不要去尝试不熟悉的品种。
干木耳或薯类食材泡发时间过长也会滋生细菌。
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木耳等食材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对肠胃造成刺激。
泡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以内,泡发后尽快烹煮,避免长时间泡发后再吃。
土豆等薯类食材一旦发芽,就会生成一种叫龙葵素的毒素,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
对于发芽的土豆、红薯等,应尽早丢弃,不要舍不得吃,以免引发健康风险。
新鲜黄花菜含有一种秋水仙碱,若未煮熟就吃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吃黄花菜的话,最好选择干制品,或者在烹煮新鲜黄花菜时充分加热。
生活中多一些防范意识,留心日常饮食,才能更好地守护家人的健康。每一次进餐,都是一次健康投资,而健康生活,从细节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