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Nature Catalysis:Pt(111)/全氟磺酸离子聚合物界面处耦合阳离子-电子转移及其对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文摘
2025-01-14 20:53
美国
研究背景
使用单晶表面进行的电化学研究为现代电化学和电催化提供了基础性见解。单晶电极在电极表面的结构上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确定性,这有助于解释复杂表面介导的电化学过程的实验结果。随着可再生能源被公认为全球向远离化石燃料社会转型的关键要素,电化学和电催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低温电化学设备如燃料电池和电解槽通常包含复杂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其中包含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极组件,MEA),而机制研究大多在电极与液体电解质之间的界面进行。这就自然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固液界面获得的机理见解能否顺利转移到固/聚合物界面,但由于固/聚合物界面的复杂性和电化学设备中表征的挑战,这个问题尚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单晶表面与聚合物电解质之间的界面可以显著降低固/聚合物界面的复杂性,因此可能是信息丰富的模型系统。
本文亮点
本文展示了Nafion中的磺酸根在Pt(111)上的吸附和解吸涉及不同的基元步骤,其中后者通过耦合的阳离子-电子转移进行。吸附的磺酸根不仅阻挡了部分表面铂位点,更重要的是,生成了两种额外的表面吸附物,即OH
Nafion
和O
Nafion
,它们分别表现出与裸Pt(111)上吸附的OH和O不同的动力学特性。Nafion中磺酸根的吸附对氧还原反应(ORR)在Pt上的活性影响无法通过现有的热力学描述符来解释。Nafion覆盖的Pt(111)上ORR活性降低的原因是O→OH转化和靠近吸附磺酸根位点的*OH还原受到动力学阻碍。
图文解析
图1| Nafion覆盖的Pt(111)上磺酸根的吸附和解吸
要点:
1.Nafion中的磺酸根在Pt(111)上的特定吸附已经得到广泛证实,但其独特的不可逆循环伏安法(CV)特性的来源尚不清楚。在0.1 M HClO
4
中对Pt(111)进行CV分析显示了公认的氢欠电位沉积/氧化(H
upd
)、双层和羟基吸附/脱附区域,分别在电位范围0.07–0.35 V、0.35–0.55 V和0.55–0.85 V之间(图1a,黑色轨迹),证明了本文的单晶伏安法的可靠性。除非另有说明,本工作中所有电位均参考可逆氢电极(RHE)标度。当Pt(111)表面通过滴涂和干燥覆盖一层Nafion离子聚合物时,CV中出现了两组额外的特征(图1a,红色轨迹)。
2.双层区域的一组氧化还原特征被归因于磺酸根在Pt(111)上的特定吸附和解吸,而羟基区的CV氧化还原峰,即0.55–0.95 V,尚未在文献中广泛讨论。有趣的是,甲基磺酸(MSA)中的磺酸根并未在Pt(111)上特异性吸附,这从双层区域缺乏CV峰可以得到证实,这表明除了OH
−
之外的阴离子没有特异性吸附。同样,当向0.1 M HClO
4
中加入0.1 mM丁烷磺酸钠时,CV中没有出现额外的峰,表明磺酸根没有特异性吸附。相比之下,当向0.1 M HClO
4
中引入0.1 mM硫酸盐时,CV中观察到了特征性的吸附峰。
3.与Nafion的双层区域相比,全氟丁烷磺酸、辛烷磺酸和十二烷磺酸未观察到类似的CV峰,进一步支持了烷基磺酸盐没有特异性吸附。在烷基磺酸中抑制H
upd
和羟基区CV特征的可能原因,包括电解质中的杂质可能性。Nafion中磺酸根的吸附和解吸不太可能受到更正电位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因为当CV的上限电位从0.95 V调整到0.60 V时,相关峰保持不变(图1b)。这些结果表明了一个谜团——当磺酸根连接在烷基链上时,不会在Pt(111)上特异性吸附,但在Nafion离子聚合物中却能轻松吸附。这些结果表明,将固体/液体界面获得的电化学洞见转移到固体/聚合物界面时必须谨慎行事。
图2|磺酸根解吸中的耦合阳离子-电子转移
要点:
1.在Pt(111)上Nafion中的磺酸根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可能涉及分子水平上不同的电子转移过程。当高氯酸的浓度从100 mM降至1 mM时,磺酸根的吸附峰在可逆氢电极(RHE)标度上向更高电位移动且变宽,而解吸峰的电位保持不变(图2a)。这种对比性的pH依赖性表明,磺酸根的吸附和解吸通过不同的基元步骤进行。磺酸根解吸峰在RHE标度上不随pH变化的现象,可以通过认识到在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过程中Nafion相的电中性要求来解释。这表明在RHE标度上磺酸根解吸峰的电位不会随电解质pH变化,因为磺酸根覆盖率在峰值电位处是固定的。这与观察到的在pH范围为1到3的电解质中磺酸根解吸过程中没有峰位移是一致的(图2b)。本文注意到,上述分析与明确考虑唐南电位时的分析完全一致,即在绝对电位标度上,磺酸根解吸峰对电解质pH的缺乏依赖性是由于唐南电位和RHE电位的共同偏移所致。
图3| 同位素标记实验
要点:
1.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质子是介导磺酸根解吸所必需的。在D
2
O中的0.1 M DClO
4
溶液中对Pt(111)收集的CV显示,与H
2
O相比,OH吸附/解吸峰预期地阳极位移了35 mV(图3a),这证实了D
2
O中没有杂质。在覆盖了Nafion的Pt(111)上,H
2
O和D
2
O中收集的CV中的磺酸根吸附峰重叠,而磺酸根解吸峰在D
2
O中比在H
2
O中阴极移动了约20 mV(图3b)。这些结果表明,水合氢离子或−[SO
3
H(D)]
Nafion
中的O–H(D)键断裂参与了磺酸根解吸的基元步骤,支持方程(1)中−[SO
3
H]
Nafion
的形成。同时,O–H键断裂/形成不是磺酸根吸附基元步骤的一部分。
图4| 磺酸根吸附峰的非能斯特行为
要点:
1.当阳离子是质子时,电极电位应参考标准氢电极(SHE)标度。为验证这一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在2 mM HClO
4
溶液中将Na+的浓度从0增加到100 mM,并观察到Nafion中的磺酸根吸附峰以每十倍浓度约28 mV的速度正向移动(图4b,c),这表明更高浓度的阳离子会导致磺酸根吸附峰向阳极方向移动。此外,当保持总阳离子浓度不变时,即在0.1 M HClO
4
和0.003 M NaClO
4
+ 0.097 M HClO
4
的情况下,吸附峰电位基本保持不变(图4d),这支持了影响Nafion中磺酸根吸附行为的是阳离子的浓度而不是其种类。此外,当溶剂从H
2
O切换到D
2
O时,没有出现吸附峰的位移,这表明在Pt(111)上的磺酸根吸附过程中不涉及O–H(D)键的断裂或形成(图3b)。这与提出的机制一致,在该机制中,阳离子(包括质子)与磺酸根之间不存在共价键。上述提出的机制总体上与电位依赖的红外光谱一致。
要点:
1.OH
Nafion
和O
Nafion
的形成与还原过程分别比OH
normal
和O
normal
的可逆性要差。在循环伏安法(CVs)中,当上界电位设置为0.90 V且扫描速率为50 mV s
−
1
时,OH
normal
的吸附和解吸非常可逆,峰分离可以忽略不计(图5a,黑色轨迹)。相比之下,OH
Nafion
的吸附和解吸特性高度不对称,峰分离约为40 mV,这表明其过程比OH
normal
的可逆性要差得多(图5a)。当扫描速率从5到500 mV s
−
1
变化时,磺酸根和OH
normal
的吸附/解吸的峰分离基本保持不变(图6),而OH
Nafion
的峰分离从32增加到65 mV,证实了OH
Nafion
的动力学更慢。
2.此外,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OH
Nafion
的吸附峰变得更宽、更弱,并且向阳极方向移动,这进一步表明OH
Nafion
的形成需要比OH
normal
更高的动力学障碍。同样地,O
Nafion
的形成比O
normal
的氧化还原动力学更慢。O
Nafion
的CV峰相对于O
normal
向阳极方向移动(图5b),表明在受到相邻吸附的磺酸根影响的位点上,OH
Nafion
→O
Nafion
的转化更为缓慢。合理推测,逆向过程即O
Nafion
→OH
Nafion
的动力学也比O
normal
→OH
normal
更慢。不幸的是,O→OH的CV峰与OH的解吸峰重叠,导致在扫描速率为50 mV s
−
1
或更高时约0.8 V处出现一个较宽的还原峰。
3.为了区分这两个过程,收集了较低扫描速率下的CVs。的确,在裸露的Pt(111)上,以0.1 M HClO
4
溶液中10 mV s
−
1
或更低的扫描速率下,可以在阴极扫描中看到一个单独的归因于O
normal
→OH
normal
转变的还原峰。相比之下,即使在5 mV s
−
1
的扫描速率下,也无法实现O
Nafion
→OH
Nafion
和OH
Nafion
→OH
−
的还原峰分离,这表明O
Nafion
的还原动力学比O
normal
更慢。在5 mV s
−
1
的扫描速率下,裸露Pt(111)和覆盖有Nafion的Pt(111)上的O
↔
OH转变的峰对峰分离分别为0.15和0.25 V,进一步确认在受吸附的Nafion影响的位点上,O
↔
OH*转变更不可逆且动力学更慢。
总结与展望
聚合物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化学界面是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过渡过程中电化学设备的核心。本文展示了Nafion中的磺酸根在Pt(111)上的吸附和解吸涉及不同的基元步骤,其中后者通过耦合的阳离子-电子转移进行。吸附的磺酸根不仅阻挡了部分表面铂位点,更重要的是,生成了两种额外的表面吸附物,即OH
Nafion
和O
Nafion
,它们分别表现出与裸Pt(111)上吸附的OH和O不同的动力学特性。Nafion中磺酸根的吸附对氧还原反应(ORR)在Pt上的活性影响无法通过现有的热力学描述符来解释。Nafion覆盖的Pt(111)上ORR活性降低的原因是O→OH转化和靠近吸附磺酸根位点的*OH还原受到动力学阻碍。
欢迎加入
催化与氨氢能源
微信群
催化与氨氢能源
一个只分享顶刊的博主。专注分享催化领域新闻资讯,传递科研思想,促进科研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共享。欢迎加入氨氢交流群,详情私信公众号,博主拉群。加v:Zhong_xiaoyu1122
最新文章
Nature Catalysis:河南大学原位电化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纳米尺度限域以稳定负载型原子精确低核铂团簇催化剂
第三届国际能源化学会议赞助商权益
Nature Catalysis:新型单原子纳米岛!!CoOx原子簇嵌入于Pt纳米颗粒
Nature Catalysis:Pt(111)/全氟磺酸离子聚合物界面处耦合阳离子-电子转移及其对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诚邀第三届国际能源化学会议(ICEC2025)赞助商(第一轮)
2025年中科大曾杰团队首篇Nat Commun: 揭示单原子距离效应调控新方法
Nature Catalysis 纳米颗粒和单原子位点间的协同效应
AM:用于催化小分子转化反应的金属基原子薄材料的缺陷工程
AFM:将钴原子簇部分与选择性氧官能团协调以增强电催化 H2O2 生产
d带中心和晶格应变保姆级教程和案例具体分析!速速保存和转载!!!
科研文章大图Origin直接一步到位!
2024年国家杰青名单重磅发布!
ACB:无配体合成原子分散超薄铜掺杂Cs3Bi2Br9用于高效高选择性光还原CO2为CO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王要兵课题组公开招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
年度重磅!最新研究前沿:2024年环境材料化学领域研究热点
AM:具有不对称吸附位点的双近红外响应 S 型异质结,用于增强氮气光还原
AM:氮掺杂多孔碳中超高载量双铜位点的制备及其在中性条件下电化学还原CO2至乙烯的增强性能
中国化学会—“2024年度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看看你的研究方向是否上榜
2025年度IUPAC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全球征集中
三天两篇Nature!引爆学术界核弹!电催化迎来史诗级大逆转!
JACS新机制:扭曲BiOCl莫尔超晶格光催化氯化甲烷重整
破纪录的甲酸电催化氧化 Pd 位点的工程拓扑和化学无序
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子催化剂配位锚定共价三嗪有机框架用于纯水相中选择性光催化CO2还原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单团簇在催化中的研究进展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单原子电催化剂中的助催化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Science Advances:微环境调控实现出色的电催化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为 NH3
AM:S空位工程实现高效CO2到C2H6选择性92%的转换
余家国光催化制氢!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种新型超晶格界面与S型异质结在光催化氢气进化中的应用
AM:通过硼掺杂对 MoxSy 进行电化学 N2 到 NH3 转化的界面工程
Nature Communications:将铜/钴基催化剂的活性相拼接可实现硝酸盐高速串联电还原为氨
nature communications:缺陷诱导的铜的三重协同调制在广泛的硝酸盐浓度下产生优异的电化学氨
Nature Communications:硝酸电合成氨用高熵单原子纳米笼的一般合成
招募课程讲师,待遇非常优厚||面向机器学习第一性原理领域
探纳米精微,筑未来之宏,2024全国纳米材料发展与先进纳米技术研讨会(12.6-9大理)
JACS:氧化物衍生的Cu(OD-Cu)在电化学硝酸还原中的不同活性位点的证据
EES:赤铁矿2.5A/cm2 电催化合成氨
丹麦 Ib Chorkendorff合成氨再发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通过堆叠式无膜电解槽从废水中直接电合成和分离氨和氯
EES:配位环境定制的单原子铜位电子结构用于硝酸盐高效电化学还原为氨
Nature Communications:梯度浓缩 RuCo 电催化剂用于高效稳定地将硝酸盐电还原为氨
河北工业大学李春利教授/刘加朋副教授AFM:串联效应促进MXene负载的双位点Janus纳米颗粒高效合成氨和锌-硝酸盐电池的供能
Nature Commun:通过控制局部 H2O/CO2 比率,实现高速率选择性且稳定的 CO2 电还原
Nature Communications:Ni2+-O-Pd 界面增强低电压电催化生物质氧化
Angew:单原子 Pd-Agn 位点上非常规电催化 CO 转化为 C2 产品
Nature Communication:晶体在等离子体中的作用
中科院院士成会明院士团队招聘海内外优秀博士后
中山大学欧阳钢锋/王嘉蔚团队JACS:新型膦酸化水溶性有机染料敏化的高效、无贵金属、水相体系用于光催化还原CO2
EES:基于制浆过程的木质纤维高效转化为宽温柔性锌-空电池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卤化物氧化介导的乙烯电催化转化为环氧乙烷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