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至甘州

文摘   2024-11-19 08:58   天津  

      从山丹至甘州(今张掖市)有东乐和仁寿驿两站,

     山丹县,隶属甘肃省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塞上明珠、丝路重镇金张掖的东大门。山丹原名删丹,历史悠久。据《山丹县志》载,删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钟山寺处,“以晓日出映,丹碧相间如‘删’字,又名删丹山,而县以此得名”。

   焉支山在县城北,即汉时匈奴所歌“夺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下图    山丹县佛塔1910年莫里循拍摄

     1948年的山丹佛塔   网络图片

    在山丹县,我没有找到这座佛塔的遗址。


       上图  今天的山丹县


      山丹县城西十里有大佛寺,下图是1910年莫里循拍摄的大佛寺外景。


      清代裴景福的《河海昆仑录》记载了这里的大佛寺,“十里,大佛寺,喇嘛住持,寺当狮山北麓,面东,虚无一人,西廊系一犬,望人而吠,大门中殿均有佛像、画壁,大佛贮五层阁,下层仅见其足,至五层始见面目,头大如五里烟墩,足小拇供一人卧。”

      陶保廉《辛卯侍行记》记载,大佛寺是明代正统年间太监王贵等建,万历初年巡抚侯东莱重修。同治初被焚毁,近年又重建。边地民穷,集此巨资,作为无益,可惜啊。可见作者之体恤民情。
       今天的山丹大佛寺

       从大佛寺至东乐驿的道路,陶保廉在《辛卯侍行记》中记载非常细致,“山丹河屈经其东北,距寺前数里,土人又称清泉河(有村曰清泉堡)。三里经石嘴岩,上有亭榭。涉山丹河西北行,二里祁家店(俗称十五里店子),有渠水树木,铺户七八。(两旁有小堡,迤西有碉楼。)二里石嘴子。(小村数处,南有小山,错列甚近。)二里道北一堡(南有大庙)。半里静安堡。半里二十里铺,居民三四十户。五里路南有小堡。一里半大桥寨。(四隅有小楼凸出,附近居民五六十户。)半里过桥。(河西属东乐。)三里大墩庙。(望见路北方堡有三楼:一方台式,一高长堆垛式,一胡卢式。)二里十里墩。(下有小障废屋。)二里乐定堡。三里五里墩。(小村废堡。)五里(过土沟二)东乐城,土民来接,进东门。(城周二里半。)

      下图  这条路边墩台和堡垒有很多,《河海昆仑录》记载,边地最重墩堡,墩以识路望远,堡以聚民御侮。自兰州以西,凉、甘、肃三州颇繁盛。

      我们在今天的地图中能找到其中大部分地名。这条古驿道是312国道南的一条乡村公路。

       上图  山丹县静安村,清代的静安堡。


      东乐县,今山丹东乐镇,距山丹县20公里。有赶大营路单写作“东安县”,实为东乐县。
     1913年由张掖县析置东乐县治,今县城西东乐镇。在赶大营路单中有东乐县这一站,这份赶大营路单可能形成于1913年以后。

      

        仁寿驿, 在今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赶大营路单中写作古城堡。清时仁寿驿,也称仁寿堡,俗叫东古城。《甘州府志.古迹》载:“城东五十里,今仁寿驿,俗称“古城”是也。汉张掖郡屋阑县,东汉及晋作“屋兰”者即此。” 

      今天的古城镇正在以“屋兰古镇”为名片,打造文化旅游小镇。

         古城村新建的旅游景观

       仁寿驿西门,村民介绍这座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裴景福《河海昆仑录》记载,仁寿驿西门楼“城系土筑,壁立一丈五六尺,楼高二丈余,不倾裂,土性使然”。今天的仁寿驿西门外层用砖包裹,里面仍是土墙。

       从仁寿驿西行,经山阳铺、架子墩、碱滩堡、二十里堡、青龙铺即到甘州(张掖)。

西北纪行
通过文章图片影像资料记述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历史及后裔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