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大佛寺和亭口车辙印遗址

文摘   2024-11-06 07:56   天津  

       林则徐《荷戈纪程》记载,自彬州向西北都是沿着泾河而行,泾水从平凉而来,众水汇入,最宽处有几百丈,泾水两岸都是高山,如墙屹立。离彬州二十里有大佛寺,即庆寿寺,唐代贞观二年由尉迟敬德所建,佛有三尊,一正坐,二旁坐,高约八丈,宽约二三丈。都是就着岩石錾凿而成,此外其他造像还有很多。这里二十里之间枣树最多,桑林也葱葱弥望,诚然一幅《邠风》图也。

       1911年,清末袁大化在《抚新纪程》中记载了彬州大佛寺的情景,“出北门(彬州),西、西北行,左山右泾,泾右仍山,土人皆呼为原,穴处其中。有枣林,长十余里,傍泾西南岸。咏《豳风》"八月剥枣"一语,犹见古昔遗风。傍泾河南岸行,二十里大佛寺,石骨嶙峋,盖明蛆山也。佛就岩石为之,高八丈余。停舆登楼瞻拜,第二层楼檐正对佛头,旁有观音像,亦就石刻成。西院一洞,有后周摩崖字,余多唐、宋、元、明题迹,劣僧置灶其中,烟火熏黑如漆,多不能辨。东院石洞有范文正摩崖题笔,居人凿孔置枢,以坏其字,良可惜也。佛阁三层,依岩凿穴,飞檐画栋,耸插崖前,望之如仙山楼阁。山行至此,耳目一新。唐贞观间命尉迟敬德监修。”



        上图  罗汉洞内造像

      彬州大佛寺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和超度在豳州浅水塬大战中阵亡的将士所建。北宋仁宗皇帝为养母刘太后举国庆寿时改为庆寿寺。明景泰年间称其为大佛寺,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佛寺石窟依傍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架木为楼、凌空飞阁。在400米长的岩面上,开凿洞窟130孔,佛龛446处,造像1988尊,历代题记170余幅。特别是高20米的大佛是世界窟内最大的阿弥陀佛造像,自古被誉为"盛唐石窟艺术奇观"。

      在大佛寺右侧山崖上,我发现一条残缺的标语“我们司机要有前方将士……”下一行“交通部西北公路管理局”。这条标语写在1940前年后的抗战时期,是激励所有运输司机要有前方将士不怕牺牲的精神,做好物资运输工作,为抗战做贡献。甘新公路和西兰公路开通后,有大批苏联援华物资从新疆运往西安,所属为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
      1943年的西北公路半月刊

      渡过泾河,西岸即亭口镇,从这里到长武四十里都是上高坡道路,车舆要用纤绳拉拽。

       亭口镇在今长武县亭口乡,东临泾河。据考证,亭口因泾、黑两河在此交汇,是汉以来出使西域的必经渡口。又因距彬州(今彬县)、甘肃灵台县邵寨镇、彬县北极镇、长武县城各40里,古代40里为一亭,故取名为亭口。

        上图   今天的亭口镇

        长武县亭口镇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在古驿亭口段有一段路,至今保留着车辙印记。

       丝绸之路古车辙遗址位于亭口镇亭北村老龙山下半山腰处,是汉代以来丝绸之路过境亭口唯一一处双向石道遗址。东为上行道,西为下行道。两石道分别经老龙山数十丈峡谷,在亭北村与杨厂村交界的沟壑土桥相汇。是通往长武,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东西石道全长各约110米和50米,最窄处宽3米,最宽处宽3.5米。坡度25度左右。车轮与石道摩擦产生的痕迹因山石结构相异,深浅不一,最深处达30多厘米。东道始端有路人祈求平安,烧香焚纸的小石窟。两道东侧有一处仅能容一人下蹲的石洞,为路人避雨壁雷而凿。




       上图  东侧上行道路

     上图  西侧下行道,路旁有个人工开凿的小洞,行人可以在此避雨。

      清代丝绸之路上山坡上的马车

      今天,从这里经过的312国道已经建设了黑河大型桥梁,方便了通行。

    黄色路线为亭口古驿道示意图。



西北纪行
通过文章图片影像资料记述杨柳青人赶大营的历史及后裔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