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台县向西,沿168县道至小屯村(三十里腰站),经黑沟村与335国道结合,至大泉村,西行至吉木萨尔(孚远)。袁大化记载这里,其西村庄稠密,榆树夹道数十里,密不透风,土民不知剪削,连根砍伐,以供炊薪。
出奇台西行,在小屯附近的农田和远处的天山博格达峰。奇台县西北湾乡有很多天津杨柳青人在此居住种菜。
吉木萨尔有北庭故城遗址,俗名“破城子”,北庭,唐武则天所命名。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古城村,是在原唐代庭州城基础上建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为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地。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666米,东西宽约959米,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有内外两重。现存角楼、敌台、马面、城门等。
北庭故城附近农民正在收割玉米
吉木萨尔县附近的榆树林
孚远县(吉木萨尔县)沿335国道西行,西三十里有双岔河,即今双河村,莫里循在此拍摄了照片。袁大化《抚新纪程》记载这里为三岔河,这里有数家店铺,渠边都是榆树,土人不知削枝留干,丛生如荆棘,不能成材,只供炊火。
今日双岔河
这里长林丰草,弥望无涯,土地肥饶,农业最盛。皆赖天山雪水,引之灌溉。
黄色路线为古驿道,今183县道。到三台,西行至老台乡后继续走405乡道到滋泥泉镇(赶大营路单为芝麻泉子)。再沿132县道西行,与216国道合并至阜康。从阜康至乌鲁木齐是今G7京新高速。
上图 吉木萨尔至滋泥泉子,黄色路线道路就是古道。
三台今三台镇。
裴景福《河海昆仑录》记载,“向西行十里,多碎石,村树连绵,田土膏腴,望天山渐远。宿三台。市面甚盛,多天津人。”这里也是赶大营的天津人落脚之地。
滋泥泉今滋泥泉镇,赶大营路单称芝麻泉子。裴景福在《河海昆仑录》中记载,“居民三十户,井水尚甘,滋泥左有山,山根出煤,天山在其南,名夹皮山,孚远西北尽榆树,旧名榆树滩”。
阜康地处丝绸之路"新北道",自北朝以来逐渐成为贯穿中原地区与天山北麓乃至中亚、西亚地区交通路线的必经之地。唐朝在阜康境内建立城镇、烽燧等,旨在确保东起伊吾(今哈密)经县境直达碎叶的"唐朝路"的畅通,以及接待和护送过往使者,既有力带动了当地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又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
上图 黄色路线为阜康至乌鲁木齐古驿道。今216国道接京新高速公路。
赶大营路单中,阜康至乌鲁木齐有古牧地和红庙子两站,红庙子即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有一座红墙古庙,坐落在今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九家湾的平顶山虎头峰南坡,是依地势而建筑的红色墙的关帝庙,俗称红庙子。
迪化,土名乌鲁木齐,意为红庙子,以城北红山上有红庙得名。官场以湖南人为最,故有小湖南之称。商场以天津帮极多,有“八大家、八小家”名称,苏广京货,无一不备,大都由草地而来。市面交易,纯用纸币,生银绝少。源自清李德贻《北草地纪行》,记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
三年后的1910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乌鲁木齐拍摄了街道景象。
从乌鲁木齐商业街悬挂的标识,我们可以看到有聚兴成、源顺成、德恒泰、东兴永、永裕德等商号名称,而这些商号都是天津商帮开办的。根据资料记载,这里是乌鲁木齐的东大街。
天津至乌鲁木齐,八千里路云和月,百年沧桑看巨变。戈壁连黄沙,明月伴天山,这是丝绸之路、玄奘之路、赶大营之路、莫里循之路……。祁韵士、林则徐、洪亮吉、方士淦、裴景福、袁大化等清代官员、文人的日记,以及百年前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留下的珍贵照片,记录了古道驿站的原始风貌。玄奘法师“宁可就西而死,也不东归而生”的铮铮誓言激励着我前行的脚步。探寻历史的遗迹,感受当今生活,当我站在古老的烽火台上,远望天山的皑皑白雪,我不禁感叹,人生不过百年,我们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又如古道上的行旅,走过的路会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印迹终究会消失在苍茫的旷野之中。
感谢各位支持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