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鞏驿至安定(今定西)的古驿道是走112县道(王定路)。中途有青岚山驿站,也称清凉山,在今青岚山村,赶大营路单中标注为青莲山。西鞏驿至青岚山村40里,青岚山至安定(定西)40里。与赶大营路单记录相同。
林则徐《荷戈纪程》日记记载:“二十五日,辛未。晴。昧爽行,十里王公桥,坡路高峻,在昔有桥,今桥已废矣。又十里周家窝,又十里青岚山(亦作淸凉山),山麓有旅店数家,行旅多住此。是日无可尖处,在此吃面。复上高坡,虽亦陡曲,而较六盘山差为迤遰。十五里贾河湾,又十五里安定县城。”
下图红色路线为古驿道,出西鞏驿西行10里至王公桥,过桥登青岚山,至山头上,走王定路至青岚山村。林则徐日记所记周家窝就是山头上,此地为青岚山最高处。
袁大化《抚新纪程》载,“过桥,上青岚大岭,丰隆陡峻,解两车骡马拽一车始得上,费尽人马之力。十余转而至山巅,上有村落,数家道旁穴居,鬻干馍、茶水。水皆冬日冰雪,作深井窖之。井深二丈余,掘土后,以杵筑之使坚,墁泥一遍,即不渗漏,土性然也。地名山头哈。(《渡陇记》云,“清岚山顶名曰周家凹”去西鞏驿十五里为清岚山最高处。”根据此记载,山头上为青岚山最高处。
从西鞏驿至山头上测距约7公里。与日记记载相同。青岚山顶的山头上即周家凹。
王公桥至山头上的古道路线示意图
在王公桥的原址,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以前,曾建有永济桥,取永远济民之意。清乾隆年间,巩昌(今陇西境内)知府王廷赞重修永济桥,百姓将他重修过的“永济桥”直呼为“王公桥”,足见他当时的民望甚高。
王公桥为何又称永定桥呢?
同治十年(1871年)10月,左宗棠从静宁进驻安定(今定西市),为了加快调动大队人马,转运军需,传递文书的需要,对安定境内的道路进行修筑。
其间工程量最大,历尽艰险的地段当属西巩、青岚山交界处山路及宋家沟的“永济桥”地段,除了山道盘绕的修筑,主要工程是彻底修建“永济桥”。工程完毕后,幕府请左宗棠作记,但左帅说:“掠美沾名,吾不为也,但名之曰永定”(见《甘青宁史略正编》卷十九)。以前的王公桥每遇山洪便坍塌了,反反复复,重修过许多次,但在左帅砖石为拱,彻底改建并命名“永定”,此后四十多年安然无恙,但安定百姓还是固执地把那座桥叫王公桥。
下图 今天的王公桥
下图 青岚山村
袁大化在《抚新记程》中记载,出青岚山“十五里,至清岚塘,有汛官、士兵来接见。清岚塘至县城30里。”清岚塘就是今天的四方堡,清代时有驻军,这里离青岚山村十里,距定西县城三十里。
上图 今天的四方堡即青岚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