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神经科学和遗传学等学科逐渐走向深度交叉融合,试图从多角度揭示文化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影响。近日,暨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中山大学社会文化与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SCAN Lab)团队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发表了一篇创新性综述文章,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文化组学”(Culturomics)。这一新兴交叉科学领域以跨学科的视角,将文化视为多层次结构的整体,系统研究个人特质、社会规范、行为模式与文化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理解人类文化发展带来新的科学框架。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是行为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连续多年排名行为科学领域引用次数第一位。本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罗思阳副教授,共同作者包括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袁航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汪寅副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Michael Harris Bond教授。文化组学的提出:以“组学”方法重塑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一直以来受限于单一维度分析,往往难以捕捉文化的多层次特性。例如,心理学研究可能关注个体的认知和情绪特质,而遗传学则侧重于基因对行为的影响。这些孤立的视角往往忽视了文化是一个多维、多尺度的动态系统。受到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方法的启发,罗思阳团队提出了“文化组学”的概念,主张从系统科学视角理解文化,并综合心理、生物、社会等多层面因素,形成全方位的文化研究框架。
图1. 文化组学研究框架
文化组学的方法:表征相似性分析(RSA)的应用
本研究提出,表征相似性分析(Representation Similarity Analysis, RSA)将可能成为文化组学跨尺度跨模态数据融合的核心工具之一。RSA最早应用于系统神经科学研究,通过对比大脑活动模式来揭示不同刺激或任务的相似性,而在文化组学中,研究人员使用RSA来对比不同层次的文化数据,比如个体的个性特征、社会价值观念、神经网络属性与基因表达模式等。通过这种多层次数据的对比,研究人员能够揭示文化特征在不同层面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一个更加立体的文化图景。 罗思阳团队的前期研究通过表征相似性分析,首次在文化研究中实现了跨尺度直接比较,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成果整合提供了新的方法。例如,在应对新冠疫情的案例中,研究人员可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在文化、政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应对方式,揭示了个体行为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深层联系。这种跨层次对比帮助我们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公共卫生行为的,从而为应对全球健康危机提供参考。图2. 文化组学跨尺度研究方法
文化组学的实践意义
文化组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它还具有丰富的实践应用潜力。首先,在公共卫生领域,文化组学可用于分析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对健康政策的接受度。例如,在疫情防控中,研究发现集体主义文化背景的国家更倾向于接受严格的管控措施,这一发现对未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文化组学在跨国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制定全球化策略,从而提升品牌的文化适应性和市场渗透力。未来发展与挑战
尽管文化组学为文化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难题,由于文化数据量大且复杂,如何高效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罗思阳团队认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有助于突破这一瓶颈,使研究者能够处理更多维度的文化数据。此外,文化组学还需要不同学科的深度合作,包括心理学、社会学、考古学、遗传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计算科学等,跨学科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这一新兴领域的拓展。
在未来,文化组学有望重新定义文化研究的范式,从单一学科走向跨学科整合,为文化理解提供全面的、系统的视角。这一研究为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实践应用带来了新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行为共性。本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方法工具,更为应对社会实际问题、促进全球文化沟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推动文化组学框架下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罗思阳团队创办了“面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交叉科学论坛,广泛邀请了来自数学、考古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神经科学、心理学、商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政府管理等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进行跨学科交流碰撞,已于2023年在广州和2024年在北京举办两届会议,与会师生进行了充分的跨学科交流,对文化组学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这篇发表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的研究,SCAN Lab团队进一步向全球研究者发出邀请,希望更多学者加入文化组学的探索,开展跨文化地域跨学科合作,推动文化组学成为理解和解决当今复杂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
转发许愿活动
转发本文将有机会获取图中随机手机挂件一枚,欢迎大家扩散^-^
参与办法:无分组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截图私信并留下邮箱,可许愿。
结束时间:11月30日,抽取3名幸运读者,工作人员将通过邮件与获奖者联系。
Siyang Luo, Hang Yuan, Yin Wang and Michael Harris Bond, Culturomics: Taking the cross-scal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f culture into the next decade,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24) doi:https://doi.org/10.1016/j.neubiorev.2024.10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