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英雄合影
英雄大会由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社会文化与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主办,会议聚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罗思阳副教授作为“英雄会”发起人主持本场专题交叉论坛。论坛上各路豪杰深入探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众多学者将最前沿的研究逐一呈现。随着各位教授“出招”,知识的宝剑交错碰撞,现场的气氛愈发热烈。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专业周繁文副教授率先出剑。一招“博古通今”之术让整个英雄会都躁动起来。周繁文副教授从考古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秘了远古时期长安与罗马两大都市的鲜明差异,并洞察出这两座城市对现代东西方城市和政治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长安模式的两大核心信条是整体规划和统一建筑风格,而管理方式则是以"礼“为华盖的封闭控制,注重稳定与高效,给人留下深远而独特的印象。罗马模式则讲求自由开放和二级权力结构,强调商业和宗教的共同生长,却在安全性和效率上逊色一筹。此双重视角必将更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现今以及未来城市发展与社会演变的理解。各位英雄也就周掌门最新的门派间合作需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当话题转到文化价值观时,英雄会发起人罗思阳副教授一身风范,提出他的论述杀手锏。这位英明之者握住了一本厚重的秘籍——《天气变异性与独立文化价值观》,犹如捧着精湛武技的秘籍,邀请各位豪杰共享其锐意进取的学术智慧。
秘籍里蕴含的四个研究实证,讲述了天气的微妙变动如何影响独立文化价值观的生成,深入探讨了其中的神经基础和演化过程。罗教授带领着众英雄行走在他的研究脉络之中,向我们展示了原来天气的变化与独立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之间有着显著正向关系,这一联系根植于脑区活动与环境调节的奥秘深处。他通过精妙的数学模型呈现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强大塑造力,引来众英雄叹为观止。罗教授的秘籍一出,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和赞叹。随即众英雄提出关于“天气变异性的独特性”、"如何将天气变异性扩展到更宏观的气候、气候改变"等具有深度的问题,与罗教授就这些话题展开了学术上的玄妙切磋。这是一场知识的交流,是一场学术的舞蹈,锐意激昂。
身怀百般武艺的杨博逸副教授挥舞着流行病学的利器,揭示出人类健康与大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他身处舞台中央,每一句发言都彰显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人类健康研究的独特见解及深刻坚持。
悠悠绿地为何重要?杨教授团队借助范围广泛的大数据,从东北至新疆,又抵广州,力图破译出自然绿地在缓解空气污染和增强体质两大作用中所揭示的秘密。他们以科学的方法,从城市的喧嚣中勾勒出绿色的梦想,以此幻化成绿城之美,赋予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杨教授更是雄心壮志,设想在自然条件日渐凋零的未来,我们如何能够运用人工手段,有效弥补绿地缺失所带来的灾害。他的睿智结合他的勇气,一如他在剑舞中的矫健,引人注目,令人敬仰。
通晓大气科学的剑客黄敏娟副教授将上午的旗鼓之争引向了高潮。深知空气污染已成为剑指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黄教授将其研究聚焦在臭氧污染对人类健康的盲目攻击上。她的剑走偏锋,锐利分析臭氧影响之深远,寻觅着能准确评估臭氧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的稳健流行病学指标。
黄教授的团队精心收集了最新的浓度-效应参数,立足于揭示臭氧污染暴露在不同数据集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时空变异性敏感性,为找寻最优评估方案与指标绘制了精确定位图。他们深入分析了不同浓度-效应参数下,粤港地区环境臭氧的时空变化与对健康的潜在影响。让人膜拜的研究结果出炉,MDA8应运而生,正是目前最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短期暴露时空变化研究的天命指标。这一剑,刺中了大气科学的精髓,瞬间让争鸣的诸位英雄噤声,为上午华山论剑的争辩画上完美句号。
下午由数学学院的田婷副教授率先登擂,一招AI在眼底彩照识别中的作用擦亮众人双眼。基于中山眼科中心的内部数据与Kaggle等公开数据集的20余万张彩照图像,田教授及其团队首先使用GDN激活函数进行图像增强,并建模进行疾病预测,发现优质图像的预测效果最优,实现了对眼底彩照的质量评估;随后通过图像预处理,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灶组织分割,建立了可解释的分类系统,实现对眼底彩照的精准分类与分割;最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构建了眼底彩照的AI智能分析系统,帮助中山眼科中心建立眼底糖网络标注平台,提升了眼科疾病的筛查效率,缓解了临床大夫的诊断压力。此招一出,引各路英雄争探神经网络于本派之妙用,数门不愧为科学基石。
商学院的郑晓莹副教授对于研究AI另有妙计,抛出人与AI的关系模型及其影响这一招式。郑教授提出人与AI有共存、共生、共进三层关系。共存关系中AI为人类提供服务但仅有工具属性,例如企业招聘时使用AI筛选简历;共生关系中AI从后台走到前台,成为与人并行的另一主体,例如餐厅中的机器人服务员;共进关系则是尚未出现但未来可能存在的一种关系,其中AI和人类共同占据一些社会角色并达到均衡状态。郑教授及其团队通过一系列研究探讨人与AI的不同关系如何影响人的认知与行为,以第一个研究为例,他们使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对比人们对使用AI算法或是人类管理员工的企业的态度,结果发现,人们认为使用AI管理的企业的道德性(morality)和能力(competence)更低,并且作为员工有更强的被物化的感觉。然而,如果AI在企业管理中仅起到一个信息收集的作用,最终的决策者为人类,则感知企业道德性与能力反而更高。这说明人们对AI的态度是情境性的,在何种情境中AI能获得更为积极的评价,以及人与AI的关系通过什么心理机制影响人们的态度,这些问题点燃了会场的讨论豪情。
来自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申梦晗副教授也使出了看家本领,因其曾被门下弟子们质疑所教授的数据分析宝剑的威力,故其团队近年关注会“数据分析”的文科生在求职市场的竞争力。
她采用了简历投递实验方法,对国内常用招聘网站向经管类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岗位投递了上千份简历,她的团队对简历的信息进行了操控,控制了性别、院校等等的无关变量,主要对求职者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进行了操纵,大致分为了不具备编程技能、能使用编程式数据分析软件、以及能使用计算机语言三类。结果发现数据分析能力越强,简历得到回应的可能性越大,从数据上说明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文科生确实在市场中更具备竞争力,但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女能力一样的情况下,男性相比女性能更多得到回应;相比男性,女性会编程能力带来的机会是更多的。报告结束后,申教授耐心解答关于实验设计的一些问题,比如样本量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市面上提供的岗位较少,表明文科生的就业压力确实较大。可以说这一招是相当有力地向其门派弟子证明了:数据分析这一宝剑乃纵横江湖之利器。
来自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余厚强副教授接过了压轴的重任,向大家展示了其门派秘宝:大模型时代的科研范式变革。人工智能的出现为第五范式的提出提供了可能性,第五范式就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提高科研生产力,促进科学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可以为科研活动带来诸多便利,比如赋能科研选题,助力实验设计与执行,增强数据处理与分析,推动科学传播与交流,支持日常科研活动与改变科研模式与环境等等。而目前已有对第五范式的实践,比如CFFF智算平台,伏羲大模型,深势科技,药物计算设计平台:hermite,Google deepmind,Alphafold2,Ithaca等。余教授认为,在座的英雄们应该更多地将大模型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科学体系,为未来功力的突破做好准备。报告结束后,有老师对AI可能导致之后研究工作同质化表示担心,而余教授认为AI很大程度是方便老师们开展重复性工作,能让老师们更多专注创造性工作,因此不会造成同质化。
、
听完八位老师的报告后,在座的师生们都开始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合作进行了讨(tu)论(cao)。余教授提了个很现实的问题:交叉学科合作后,成果到底算谁的啊?文章到底是发在学科A的期刊还是学科B的期刊呢?这真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部分学科曰:与合作对象商量,大不了合作两个项目,你发一篇我发一篇嘛。部分学科曰:我们学科比较开明,什么期刊都可以,不需要本学科的期刊。
杨教授锐评:实际上最开始没有学科之分,只是后来的人分的,现在搞交叉不过是分了又合,毕竟分开后发现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所以不如再合起来尝试解决,但也不要为了交叉而交叉。杨教授认为所谓的交叉学科交叉必然是自己做的东西里面的一个天然的交叉。毕竟目前世界上的很多问题很难用单一学科解释,往往要多学科视角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黄教授也问到到底什么才算交叉,罗教授介绍了目前常见的其中三种:第一种是应用多研究知识解决某个领域的重要问题;第二种是在单一学科取得优秀成果,且在其他学科得到很好的应用;第三种是与其他学科开展合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多学科共性问题。但是定义仅限目前,因为现实不可能真的只有这三种,只能说还在不断地概括拓展之中。
申教授表示整场听下来觉得人文社科是买方市场(需要别人合作),数学等学科就是卖方市场(别人都想与之合作)。周繁文教授表示非常认同,并且当场表示她们考古学是非常包容的,啥学科都有些沾边,并且需求量很大,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考虑一下合作,田教授表示,只要有数据,都可以探索(数据在手,天下我有)。模型什么的在科学研究中实在是相当好用。罗教授表示,心理学作为同时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属性的学科,在交叉融合中可以起到桥梁作用,心理学弟子啥都不会,最会的就是统计与数据分析,欢迎大家与心理学门派合作。
然后老师们也讨论到了交叉学科学生培养的问题,有老师问到:交叉学科背景下,未来的教育到底教什么比较好,能让学生的路走得更长远?怎样凸显学科优势呢?罗教授表示要做到这点还是得让学生有着相对广博的知识体系,尤其是要做真正有影响的交叉学科研究,还是得了解对方学科的一些特点,不用特别详细,但起码大的特点要懂,才能比较好地开展研究(话不多说,多学多肝就是了)。
8位高手的报告精彩纷呈,基于不同学科视角、使用不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了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领域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为与会师生的头脑带来了前沿新鲜的知识。
首届交叉“英雄会”,各科英雄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秘籍,并提出了与其他英雄的结盟需求。期待后续有更多门派英雄齐来论剑,在珠江边谈谈研究、搞搞交叉。
【相关链接】
图文作者 | 张玥 李劭 车钟悦 陈尚仪
图文编辑 | 不晓心读写
审核 | 神经的罗贝尔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