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与全球气候变化

文化   2024-07-15 14:56   广东  

 

人类与气候的互动发生在社会组织的各个层面,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机构因素、推动气候变化的技术、人口学变量以及经济趋势的影响上。缺乏对个人层面决策与行为的考察。Susan Clayton等人在2015年7月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文章总结了三类对气候变化有贡献的心理学研究。

  1.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支持行动的意愿存在很大差异。以往研究发现,公众的环保行为并不会因为教育或知识的增加而增长,而是受到对信息来源评估的影响。例如,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不仅来自于直接经验,还来自于公共媒体与他人提供的间接经验。认知与动机偏差会调节这些间接经验,从而改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图1 公众对气候变化感知的途径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呢?心理学研究强调,要想要信息得到关注与回应,需要信息的来源可信、具有吸引力;信息相关、清晰、连贯;信息接收者有积极性,有能力行动。如研究发现,社会和政治身份是人们是否接受气候变化信念的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偏右或信仰体系强调个人自治而非集体关系的个人,倾向于拒绝主流气候科学。

此外,个人偏见会影响其对接收信息的加工。偏见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动机性偏见:激发对所接收信息的特定解释。例如,读到将气候变化归因于中国过度使用能源的文章的美国人更有可能将气候变化归因于人类行为。认知偏差:风险感知将受到认知上更“可得”的近期或常见事件的影响。例如随着当前媒体的报道,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在增加。期望偏差:个人倾向于寻找证实而不是测试他们信念的信息。例如,接受或拒绝气候变化观点的人被要求阅读两篇文章,拒绝者认为持怀疑态度的文章比不持怀疑态度的文章更可靠。

因此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考察社会身份的潜在影响,以更好地理解对气候变化的信念如何在某些人群中变得意识形态两极化。此外还需要对已知的信息处理偏差如何影响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进行更多的研究。

  1. 驱动环保行为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传统研究主要关注使用化石燃料的消费技术、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技术、影响化石燃料采用和使用的经济力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心理学研究强调应当考察采用和使用这些技术的非经济预测因素,如认知和动机因素(价值观,信仰等)、社会因素(规范,公众承诺等),以及影响行为的计划特征(信息类型,财政激励的形式等)。

图2 驱动环保行为的因素

环保行为包括私家车与其他出行方式的使用、家用电器的冷暖使用时间、用电情况等等。其中,反馈是一个影响环保行为的重要因素,会受到社会规范的调节。例如,人们被随机分配接收邻居的能源消耗反馈,当反馈显示他们比其他人表现更好时,人们可能会增加他们的能源使用。同时,提供的信息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会受到价值观的调节。例如能源效率标签可以让消费者意识到家电使用的化石能源或他们购买的供应链中体现的化石能源。此外,还应当关注人们的思考与决策过程,例如将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财务收益上,可能会减少他们对后续可持续行动的参与。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探索影响高影响力家庭行为的非财务因素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确定个人单独或集体采取行动的情况,阐明个人行动与社会影响之间的差距,这些行动可以带来大规模的政策变化。

  1. 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和适应性反应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图3)。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范围或强度,从而产生社会压力。同时,由于创伤经历、经济混乱等原因,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负面心理后果,此类事件也会破坏促进健康和福祉的社会和制度体系,比如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和有组织的心理健康服务等。对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或社会边缘化人群来说,极端天气事件的负面影响还有可能加剧不平等和怨恨,增加个人和社会冲突的可能性。

环境条件的缓慢变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气温的逐渐升高和降雨模式的改变将使许多人面临经济损失、粮食无保障,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环境的渐变和突变都可能导致人口迁移和被迫流离失所,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心理影响,包括焦虑、悲伤和失落感,以及支持和归属网络的破坏等。

图3 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福祉的机制

影响人们适应能力的心理学因素包括不同种类,1)社交因素:有研究发现,与同伴讨论气候变化和农业创新的农民更可能在种植实践中进行创新;2)合作: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引发了短期个人利益与长期集体利益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社会困境,为解决这个社会困境就需要合作,而心理学研究中对合作行为产生条件的探讨与此高度相关,有助于社会困境的解决,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3)社会心理过程:要考虑个人如何理解有关气候变化风险的信息并采取相应行动,如研究发现,人们通常会低估受灾害事件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倾向于反应不足而非反应过度,所以在设计宣传教育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社会心理过程;4)地方依恋:强烈的地方依恋会阻碍成功适应,因为它会降低人们学习新技能或考虑搬迁的意愿。因此,未来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以及环境退化对地方依恋和身份认同的可能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探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能性以及鼓励人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最后,研究者呼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促进跨学科合作,而心理学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心理学作为一个枢纽学科,起源于物理学、生理学和哲学,因此能够跨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合作。同时,组织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跨学科团队更有效地运作,而教育心理学可以评估多学科学位项目等新型教育实践与传统单学科课程的相对优势。

参考文献

Clayton, S., Devine-Wright, P., Stern, P. et 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Nature Clim Change 5, 640–646 (2015). https://doi.org/10.1038/nclimate2622

作者 | 袁  航 黄桂玲
图文编辑 | 不晓心读写 
审核 | 神经的罗贝尔博士

神经的罗贝尔博士
社会文化与神经科学实验室(Socio-Cultural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Lab)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