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普遍存在的民族狭隘主义

文化   教育   2024-03-11 11:18   广东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理解不同国家人民间的合作模式对于推动国际关系和全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而民族狭隘主义(National parochialism)——即与外国人相比,人们更不愿意与外国人合作的现象,在国际关系和全球协作中尤其显著。Angelo Romano等研究者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42个国家超过18000名参与者的调查,深入探讨了民族狭隘主义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影响因素。

民族狭隘主义可能会对全球性的公共事业构成挑战。例如,在应对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或环境问题时,需要国家间的协作与信任,而民族狭隘主义可能成为其中的障碍。民族狭隘主义对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性议题时,如何有效促进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也提出了挑战。以往研究尝试用进化机制来解释民族狭隘主义:

  1. 人们期望从内群体成员那里获得更多的合作,更关心他们在内群体的声誉。通过与内群体成员合作以获得间接利益(例如,良好声誉),避免被排除在群体之外。

  2. 文化进化理论提出,文化通过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出现的规范和制度塑造了现代大规模合作——特别是民族狭隘主义。规范和制度可能影响了歧视的相关类别,例如世界各地国家民族狭隘主义的程度。具体而言,制度、法律可以为陌生人之间和跨群体边界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例如,法治或政府效率),这将促进互利的社会交换并减少民族狭隘主义。现代世界宗教也是文化机构,它们促进了群体间合作的规范,从而减少民族狭隘主义。

基于第一种理论解释,民族狭隘主义应该在各国普遍存在,且只有当合作行为被内群体成员观察到时才会发生。从第二种理论的角度看,各国在民族狭隘主义的程度上会有所不同,而诸如法治和现代世界宗教之类的社会制度的文化差异应该会与民族狭隘主义共变。

为了验证以上假设,该研究对42个国家,共18411名参与者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使用囚徒困境实验范式(Prisoner’s dilemma game),采用3(相同国家合作者,其他国家合作者,陌生人)× 2(公开决策,保密决策)被试内设计,测试参与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合作倾向。然后,研究者通过问卷测量了参与者的关系流动性,探究关系流动性与民族狭隘主义的关系。同时,研究者还收集了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比如年龄、性别、最高受教育水平等。最后,为了探索文化对民族狭隘主义的影响,研究者分析了不同文化类型和文化距离对民族狭隘主义的作用。

1  实验范式

 通过分层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发现:

民族狭隘主义的普遍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42个国家中,大多数参与者都表现出民族狭隘主义,与其国内的陌生人的合作比与外国人多。这种现象跨越了不同的文化、经济和地理背景,显示出民族狭隘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在不同国家间促进合作时可能面临的挑战。

全球各国的民族狭隘主义

公开决策与私下决策的差异:

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在公开环境下还是在私下中,参与者都表现出更愿意与同国人合作的倾向。这意味着民族狭隘主义不仅是一种公开的社会行为,也是个人内心深处的倾向。这种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如何表现出对同国人的偏好。

文化距离的影响:

研究还探讨了文化距离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即便是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国家,其民族狭隘主义的程度也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文化距离并不是影响民族狭隘主义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对于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结果支持了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即人们可能因为期望从内群体成员那里获得更多的合作,而倾向于与他们合作。研究结果还揭示了文化进化理论在解释民族狭隘主义现象中的作用。文化规范和制度,如法治和政府效率,可能影响了人们对于不同国家成员的合作倾向。这些发现不仅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来减少民族狭隘主义,以及不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国家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Romano, A., Sutter, M., Liu, J. H., Yamagishi, T., & Balliet, D. (2021). National parochialism is ubiquitous across 42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Nature Communications12(1), 4456.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4787-1

作者 | 段  琴 陈尚仪

图文编辑 | 不晓心读写 

审核 | 神经的罗贝尔博士


神经的罗贝尔博士
社会文化与神经科学实验室(Socio-Cultural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Lab)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