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魔都的Jellycat,被国产文创平替了

文化   2024-10-25 11:02   甘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 | 阿绿    编辑 | Felicia    
校对 | 遇见    运营 | 小野    
排版 | 杨玮敏    图 |  视觉中国


买卖双方都清楚,叫卖刀削面、现切肉夹馍,都是成人版的过家家,但它的精髓就在于,让消费者见证生产的过程——哪怕这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表演。

要宽面还是细面?面要软一点儿还是硬一点儿?要软一点儿?好嘞,那给你多煮一会儿。

生活在城市之中,我们对这样的话语已经习以为常。通常情况下,伴随着这样的话语,你还能闻到馥郁浓厚的香气,不由得驻足张望,寻找香味的来源。


但如今就不一定了。


在今年国庆期间,如果你去山西太原旅游,在钟楼街附近游荡时听到这样的对话,那么,你会发现,吆喝叫卖刀削面的摊主,手里拿的并不是发酵好的面团,而是一团软乎乎的毛绒玩具;摊主会当着顾客的面,煞有介事地在毛绒团上几下,然后按照你的需求,从面前的碗里依次挑选肉片鸡蛋菜叶作为配菜——当然,它们也是毛绒制品。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一幕都显得过分荒谬。毕竟,能在这套流程中坚持下来,买家和卖家双方多少都沾点儿疯癫

但不管做什么产品,只要是针对年轻用户的产品,越才越招人爱。前有甘肃省博物馆带头,直播卖毛绒玩具版天水麻辣烫,如今又有山西本地的文创品牌上街表演削面……种种现象表明,卖玩具的要想生意好,不仅要吸引儿童的目光,更需要打动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在英文中,有专门的单词来形容这种现象——“Kidult”,即由儿童(Kids)和成年人(Adult)组成的合成词,专指保持着儿童心态的成年人。

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大人玩具便是Jellycat。这个创立于1999年的英国玩具品牌,最初的定位是婴幼儿安抚玩具兜售情绪价值,是品牌的制胜之道之一。


将美食与毛绒玩具结合,并不是Jellycat的独创;但利用自家生产的毛绒玩具完成表演,它确实是独一家。

从去年9月开始,Jellycat系列限时体验店陆续在纽约、巴黎和伦敦三城开张,结合当地特色的美食(比如炸鱼薯条),为来店消费的顾客提供沉浸式打包表演。今年,随着Jellycat CAFÉ限时体验店落地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这种新奇的玩法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店铺体验的点评很快扩散开来。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在Jellycat CAFÉ限时体验店中消费后,店员会拿出如同奶油喷枪的工具,假装在玩具上挤上奶油,用包装纸包好,再递给客户,还会贴心提醒,回去尽快吃哦,奶油化了就不好吃了

今年国庆前后,各地文创品牌接连出手,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产品”。比如做肉夹馍的陕西文创店,会要求店员用陕西口音询问顾客 要肥肉还是瘦肉,甚至还像模像样地用菜刀在毛绒制成的肉饼上剁几下;在天津,顾客可以在煎饼果子店选择加油条或果篦……

其实,买卖双方都清楚,这是一场成人版的过家家,但它的精髓就在于,让消费者见证生产的过程——哪怕这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表演。

更重要的是,地方文创版的Jellycat,不管在选品和定价上都更接地气了: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59元,陕西的肉夹馍49元,苏州博物馆的大闸蟹59元……均价两位数的文创玩偶,让人们在为情绪买单时多了一些心安理得。

在特色美食与情绪价值的加成下,这些特色文创玩偶,也成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门槛更低的街里cat


从如今社交平台上各种vlog(视频日志)来看,文创产品门店的每一位店员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如同饭店烧菜的大师傅一般,选菜、配菜、切菜、打包……在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中,顾客获得了一种熟悉的沉浸感。

这种沉浸感也被店家延续到线上营销之中。最近,由苏州博物馆推出的蟹黄黄大闸蟹毛绒玩偶,在社交平台上再次引发关注。除了玩具本身的独特造型,官方账号的入戏也让不少消费者印象深刻。在网友追问为什么苏州博物馆的大闸蟹都是母的的帖子下,官方账号工作人员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天冷了公蟹才肥美——离谱的答案中透着一丝合理。

但如今,在热度逐渐退去之后,针对这些文创产品的争议也越发出圈。有人看不惯这种抽象行为背后的荒诞逻辑——对小朋友来说太幼稚,对成年人来说刚刚好玩具越来越怪了,这是好事吗?

似乎确实如此——人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会喜欢怪东西。我的好友小赵,在今年十一假期时没有选择旅行,而是选择从上海回到老家看望家人。那几天,她在社交平台频繁刷到与Jellycat相关的内容。

她本想赶个时髦,给3岁的小侄女带个上海特产限定奶茶包,但在店里逛了一圈后还是作罢,转而选择了最常见的小熊背包。她说:怪东西只是成年人的癖好,小孩子还是喜欢可爱的。

或许只有成年人才会在丑萌的怪东西上获得共鸣,在不被主流审美认同的丑东西里治愈自己,重新爱上自己。


END



作者简介: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 




读者原创版
你的失眠伴侣、等餐伴侣、上下班伴侣、马桶伴侣,当然也是成长伴侣…… 欢乐图文、实用资讯,原于我心、为你而创,专治各类无聊、郁闷、无所事事!适合正年轻、曾年轻、想年轻的人士关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