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专业,仅仅是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只因为我跟不上社会的竞争,只因为我已经放弃比得上别人,我才能走自己的路,才有了过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的机会和自由。或者说:只因为我没有期待、没有什么必须打倒的,所以我才可能做我所做的事情。
卢安克我追求的生活是跟我熟悉的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的,但我去生活所靠的动力却不一样。这个动力也不是什么我想达到的目的,仅仅是一种不断冲着我与学生去创作的愿望。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不想影响或要求任何人做任何事。作为一个客人,我怎么能想改变主人的生活?我只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意与身边的人(学生)共同去追求和享受我们所喜欢的生活
问1:学汉字让学生那么累,我觉得,把文字当成交流工具的普通人,如果能用拼音就可以了,不必这么折磨学生。你怎么看?
卢安克:我们不认为,只要让学生不学汉字,只让他们学拼音,他们就更喜欢学习。学习兴趣不是“容易”就能带来的,而是“精神上的意义”能带来的。问题是,现在模式化的标准在排斥了精神上的意义。我们还认为,在做和创造中的学习就能启发小孩,让他们不累。
问2:希望我能够帮到你们用捐款的方法。
卢安克:谢谢你,但捐款的方法帮不了我们的事情,反而还会破坏我们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是不需要钱同样能做的。钱只会引起不适合的想法,使别人看不到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事情,也就是精神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东西。
问3:我是一个普通人,......你们所作的一切已经使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感到自己的无为。
卢安克:我们也是无力的普通人,也只做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的。影响力不会让人做到更好的事。影响力不给人自由,影响力是一种引诱。
问4:为什么你们做得跟别人做得不一样?你们的力量是哪里来的?
卢安克:如果要让你明白这一点,你就必须看我们所研究的精神科学。而如果你也去研究它,你就会得到同样的力量。在忘记它的时候,我们也失去力量。现在你可能会理解我们为什么翻译和发表那么多的精神科学的书。力量不是个人的,力量仅仅是通过一个人而表现的。
问5:以孩子为思考主体,看一下在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找到中西方教育的共通之处,殊途同归。
卢安克:在一个小孩出生时,还不存在西方和东方的区别,只存在个人天赋的区别。但西方和东方在思维上形成的区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
另外可以说“不同小孩需要走不同的路”,但不能说“殊途同归”。你说的“理想的效果”不能是针对目的的,它要包容各种各样让我们学习的困难和给我们生活带来丰富的“不正常的地方”。我们“不正常的地方”也特别多。
问6:你不同意过早开发儿童的智力,可是你听说过卡尔-威特和M-S-斯特娜夫人的教育吗?他们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取得了很大成功,并且生活得很好。他们的智力决不是通过大人们强化训练得来的,而是也是通过有趣的方式培养起来的。我想一个人很小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很多东西。
卢安克:教育上可以这样做,肯定是很有效果的,可是也是有一定后果的。后果比如在意志方面出现。在这只写发挥意志的这个例子:意志是什么?就是在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的时候还能坚持。
意志是怎样培养的?培养意志的手段是让孩子每天重复地完成同样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虽然是他需要意识到的,可是一定要是不理解为什么需要做。如果小孩已经开发智力,他都要先理解,后才愿意做。这样的小孩就无法锻炼意志。意志只能在开发智力之前培养。所以我们需要先完成意志的教育,才能开发智力。
问7:什么会让一个原来活泼主动和人交谈的孩子上了初中后就变得寡言少语显得忧虑呢?
卢安克:初中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因为青春期是心理改造的日子,所以这些小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心里的过程。会让这种过程严重起来的一些因素比如是学校和家长只要求他满足标准或者角色的做法。让青春期的孩子满足社会上的角色会让他们认为,这个社会与他们无关,为什么还要参与这个社会呢?
问8:关于3岁左右的孩子如何帮助他发展记忆能力,有没有具体的方法,是让她背诵能理解的儿歌好呢,还是背诵不能理解的古典文学如古诗,三字经,大学论语等?是让他死记硬背还是应交给他一些记忆的方法如:联想法?
卢安克:发挥记忆力的年龄是6到13岁。发挥记忆力的手段是更准的观察。比如可以和小孩一起考虑昨天碰见的那个人穿了什么衣服等等,记不起来就用想象力来完成。这样的做法会引起下次更准的观察,而且观察就会增加记忆力。如果让小孩背他还不理解的东西,应该是内涵精神的,不应该是内涵理论的。反正,给三岁的小孩讲方法是没有用。
问9:“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就知道了该怎样培养感情和意志。肯定不是通过让小孩在理论上理解这本书上写的知识!为了培养感情,我要让小孩意识不到地习惯根据每天的节奏重复一样的事。为了培养意志,我还要让小孩有意识地每天重复一样的任务。”能否具体举一个例子呢。我正不知道具体如何帮助我3岁的儿子?
卢安克:能培养意志的年龄是6到13岁,所以很难说一个适合3岁小孩的具体的例子。你太着急吧。3岁的小孩先需要锻炼和发展他的知觉能力。
问10: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儿童早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卢安克:小孩学习的动力不一样。让小孩学习的是好奇和希望,对未来的希望和相信。所以,如果不要破坏孩子们的希望,我们老师需要做成可相信的人,而且为了不要破坏孩子们的好奇,我们不要给他已经完成的标准答案,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来发现答案。
问11:我们出生在一个资讯爆炸的年代,媒体包围着我们的生活,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接受哪些媒体资讯更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卢安克:因为媒体给我们带来“人造的知觉”,所以媒体主要影响知觉器官的发展。知觉器官是0到5岁的小孩要发展的,所以0到5岁的小孩需要真实的可知觉到的环境。最真实的环境就是自然环境。不过媒体对人的发展也有它的需要跟好处,比如媒体能推动人的意识。
我们为了面对现代社会带来的问题需要那种媒体才能推动出来的意识。只是为了避免在"媒体垃圾"中迷路,我们需要让学生知觉到并分得清楚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垃圾。
另外为了避免被媒体而控制,避免紧张而引起的病,我们需要学会100%地关注一件事情,不让追求分散。
问12:我对沃道夫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我感觉沃道夫教育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艺术训练和帮助儿童完成一个个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建立他们的发展动力机制、达成目标的信心和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卢安克:小孩不是自己想要达成一个目标。更正确的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发挥他能帮助人类的事业,小孩需要慢慢的发现自己,慢慢地学会与他自己的命运(包括才能)合作,也慢慢地知觉到环境(包括社会)的需要。
因为6到13岁的小孩最信任的是美,也因为经过形象的理解能接受比较高级的(无法理解的)东西,所以艺术手段最适合小学的教育。这一切如何发生就要成为未来的研究题。
问13:我听说,华德福教育主要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给他们说一些不事实的故事让他们随便想象出来事实上找不到的东西。是吗?
卢安克:其实,中国人的想象力特别强,也许你想说的是创造力。华德福教育强调:想象力要成为一种能接受真实的本质的工具,给孩子们真实的形象。这当然不是直观的,而是东西或事情本质的比喻,因为小孩通过比喻中的感觉能接受的事实比直观逻辑上能接受的多得多。创造是跟想象相反的,创造工作不需要真实的,而需要一种乱和随便。
问14:在华德福基础原文的翻译中,我看到一些意思很不好的词,比如是“反感”。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美好的东西,怎么能出现这样的词?是不是翻译错了?
卢安克: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真实的东西,真理也包括坏的。如果人没有包括坏的力量,我们就不可能全面发挥我们的才能,比如人的意识(认识)是由于坏事才能发挥的。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好和坏,两个对比的力量。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反感”这个词的翻译并不是搞错的。
问15:我不理解,为什么塑料玩具对小孩这么有害?
卢安克:也不要想象得那么严重。7岁之前的小孩的任务是感觉和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塑料的本质对他来说是很难认出来的,所以塑料无法帮助他去了解物质的本质。这不是有害,而只是没有帮助。
问16:我的女儿读初三,看见她那么过分的读书,争名次,我很难过,她这么小就被逼得失眠,她没有快乐,我难过极了。可是我不可能把她接回家里,自己来教她的所有课程,家里也不会同意,转到华德福学校?
卢安克:你也没有必要让儿女上华德福学校。你可以先利用我们网站给你提供的知识来扩大你对人类的认识。如果你自己的认识扩大了,这对你的儿女也会起很好的作用。
如果告诉女儿,你对于他的成绩和考上大学等问题一点也不在乎,虽然老师为了他根据升学率的工资还会给他压力,可是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可以当一个好一点的“心理背景”。
另外,西方国家的情况证明,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生参加高考的成绩比为了考试而学的还好。中国也已经有小学毕业都没拿到的学生获得了上名牌大学的机会。
问17:电视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网络媒体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卢安克:电视和电脑严重地影响0到6岁小孩通过事实的感觉(知觉)要发挥感觉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他们平常通过活动去形成身体结构的发展。
录像和电脑游戏还严重地影响到小孩的思考习惯。他们不仅会根据游戏要求的本能反应得到“打”的习惯,因为14岁之前的小孩的头脑还在形成过程中,在物质上得到的结构就会根据这些思考习惯而形成,使这些小孩的头脑结构也不适合其他的思考。另外,大多数的媒体,特别是多媒体,会引起物质主义的思想。
问20:你们不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