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被要求做一个好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要正确且及时地叫“阿姨好,叔叔好,婶婶好”,要这样不能那样,这些都是满足外在的标准。这样的教育虽然有些好处,但也会有很难处理的后遗症。一直让小孩子这么“好”上一圈,基本就散乱掉了。
大人们常常会打乱小孩子正在他内心世界的原点向外面的世界静静地感受和体会的状态,过早把孩子从内在拔了出来而流于表面。
如果我们从3岁到30岁一直在这种被拔苗助长的散乱状态,最后我们的中心在哪里?没有了。其实成人保持自己的觉知和稳定才是重要的,身教重于言传,况且,很多家长还没有足够的基础去言传。
以后,我们再跟别人招呼和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我们是全出去了,还是留了一点在里面。所谓全出去了就是忘掉了自己,全都聚焦在这件事或别人的看法等外物上,古人叫“心为物役”。
我今天早上和杨老师打招呼:“早!”杨老师对我笑了笑,但90%的他还是在自己那里。我们的媒体和娱乐节目喜欢宣扬某种忘我投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待久了有个副作用——散乱,失去定的能力。
摘自:李辛老师《精神健康讲记》感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