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根·迪瓦恩(Megan Devine)是一位私人心理治疗师,她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将近10年。2009年,她亲眼看到还差3个月就满40岁的丈夫马特溺水身亡。
马特体格强壮、身体健康,凭他的能力和经验,不可能溺水。但结果是,马特离开了。这个偶然的、无法预料的事件撕裂了作者的世界。
梅根·迪瓦恩因悲伤造成的生理症状而备受煎熬(健忘、认知障碍、焦虑),她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和临床技巧,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们对悲伤援助有错误的认知,以为悲伤援助的目标是使人摆脱悲伤,或者不再感到痛苦,又或者认为悲伤是一种可以很快忘记的不幸。
正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使许多悲伤的人感到孤立无援,他们不仅身陷悲痛,还感到有种被抛弃的孤独。
真实的悲伤与局外人看到或猜测的完全不同,安慰和劝解毫无用处。不是每件事都有原因可循,不是每次失去所爱最终都能将悲痛转化为有用的东西。
这里的悲痛不是“求而不得”,也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因此,对于悲伤情绪,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与审视,作者鼓励读者将悲伤视作人类在面对死亡和丧失时的自然反应,而不是需要纠正的异常情绪。通过将焦点从“悲伤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转移到“悲伤是需要被照顾的经历”。
本书为读者展示了如何运用同理心和情绪技巧来度过悲伤时期,本书不只是写给悲痛者的,它提供的方法适用于每个人。
因为,丧失是非常普遍的人生体验。
有些丧失的经历会颠覆你的整个世界。死亡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悲伤会摧毁一切。痛苦会将你流放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宇宙,而你身边的每个人感觉一切如常。
我们必须打破沉默,要谈论这种令人痛苦的真相,要谈论真实的悲伤、爱与失去。
悲伤没有错,它是爱的自然延伸,是面对丧失经历时健康、理智的反应。虽然悲伤让人感觉糟糕,但并不意味着悲伤是坏事。
悲伤是爱的一部分。我们对生命、对自我、对他人都怀抱着爱。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即便是痛苦,也是爱的表露。爱是艰难的,有时甚至是一种折磨。
要想将悲伤的经历看作爱的一部分,我们就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探讨它,而不是从病理学角度来探讨它。
因为无论如何,彼此相爱就意味着会彼此失去。
作者发现了“解决”痛苦和“关切”痛苦的不同,还看到“试图劝慰他人走出悲伤”和“帮助他人与悲伤共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找到了与悲伤共处的答案:
你不需要解决方案,也不需要从悲伤中走出来。你需要的是一个“能看到你的悲伤并且承认它存在”的人。当你站在那里,盯着你不再完整的生命中的那个空洞,可憎的恐惧袭来之时,你需要的是一双握住你的手。
有些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只能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