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阳台晒衣服,想着再过几天,就在老家,心情很愉悦。一到老家,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什么事都不用做,回到孩子状态。想想都很轻松,一年里遇到的各种折腾,在年底,都能彻底给自己放个假!
这个念头刚出来,另一个念头跟着出来:
我累了,可以回家找爸爸妈妈,在他们面前放松,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状态,确实惬意,自在。
我的爸爸妈妈每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他们累了,找谁?爸爸今年73,妈妈71。
我没了答案,沉默了一会儿,他们确实没谁可找,他们的爸爸妈妈,早就不在了。
.........
于是,我又回到自己这里,我是成年人,我有两个孩子,我做妈妈也二十多年。20多年后,当我也70岁时,我累了,找谁?
20年后,我的父母90多,我还能找他们,还能在他们面前做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吗?这几乎不可能。
如果他们长寿且健康,我还能见到他们,看着他们的眼睛,牵着他们的手,和他们说说话,唠唠。
70多岁的父母累了,能找谁?谁是他们的身心加油站?
这时的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低了,也许只是想这每个春节,儿女们带着孩子们回来住住,一起坐在灶火间,烤烤火,聊聊天,东家长西家短,没有目的地唠唠。
又或者,看一看,儿女们再像小时候那样,看见爱吃的腊鱼腊肉刚上桌,徒手拈一块往嘴里送。
这时的父母,已经年老,自我感觉创造不出价值,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们、和子孙后代们有了时代代沟。
此时的他们,不太会在孩子们面前表达对孩子的思念,也不会奢望孩子们春节回来陪自己过年。
他们怕被拒绝,怕孩子们说忙碌没空,也怕自己的愿望成为孩子们年底的负担。于是,他们把团圆的心愿藏在心里,默默的在内心等待……
父母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孩子的理解。如果我们知道父母这个小小的愿望,主动回家住住吧,满足他们不敢表达的心愿。让他们,每年年底有盼头,他们就会有力量,有动力,闯年关。
春节过后,父母再把这种对团圆的向往,延续一年又一年,这会是他们的希望。
70多岁的父母,具备了韧性和智慧,他们会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身体,不会过度消耗身体。但他们的精神慰藉,情感需求,内在的希望感,却源于子女的爱与关怀。
趁他们在世时,我们尽可能多些时间陪伴他们吧。最终,每个人都会失去自己的父母。
趁他们还在,多看他们几眼,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唠唠,多和他们一起做做小时候爱吃的食物,爱做的事,这些小事就能成为他们的身心加油站。
子女的陪伴就是年老父母的身心加油站,子女的关爱,始终都是父母内在希望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