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逗,要哄,妈妈一认真就输了。
认真的妈妈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要求和规则。比如很强的时间观念,几点起,几点睡;考试成绩要多少分,字要写得端正,坐姿要规矩,懂礼貌,嘴巴甜,不顶嘴,吃饭不能出声,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哪些朋友可以交,哪些朋友不允许交,要会这,会那等等。
认真的妈妈习惯性地把眼前的孩子,和标准中的孩子做比较。孩子要是低于标准,妈妈会焦虑,会想办法把孩子拉回到“标准的轨道”。要是孩子持续低于自己的标准,妈妈会看不上标准之下的孩子。认真的妈妈似乎有火眼金睛,每次,她都能找到孩子没做好的地方,能飞速地看到瑕疵和不合格。
绝大多数孩子,在年龄小时,直接认同妈妈的标准;但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会出现各种拖延,不配合,小动作,遮遮掩掩不说真话。同时还有抵触情绪,妈妈说什么,心中不乐意,表面上答应,行动上拖拉,明的暗的跟大人对抗。
如果认真的妈妈天天如此,孩子的积极性和热情渐渐地会被这些标准削弱和制约。
我以前真不知道自己的“过度认真”也是一种病,我过去常因自己的认真负责而自豪。最近在和家人的互动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认真”背后的刻板,机械和固化,认真是一种隐形的控制,是对关系、对环境的控制。当我真的看清了“认真”的本质,随即做出改变,先从日常小事开始。
今天一早陪大宝去医院看眼睛,每次去好医院,一到家她会立刻洗头洗澡,把去医院穿的衣服换洗掉(受认真的妈妈的影响),今天到家准备去洗澡时,她和我说了几句话。
“妹妹洗澡每次把浴室弄得到处是水,洗澡洗到一半,还跑出来上厕所,身上的水也不擦干,直接上厕所,水滴在马桶垫圈上,我用的时候,都是水,这个真是的......”
停顿了一会儿,补充说:“她这种做法,我真的很生气。”
我马上接话:“是的呀,我也这么觉得,这家伙,我要投诉她,哼!”
大宝说:“是的,我也要投诉她,她把水滴得到处都是。”
“对的,那你就投诉她。”
说完,大宝用一种特别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没再说话就去浴室了。
下午,她买了三杯不同口味的奶茶,我点了一个新品,她想尝尝我的是什么味道。于是四处找吸管,想找一根大吸管,找着找着,眉头都皱起了来,随口来了句“吸管呢”?
我说:“你随便拿一根嘛。”
她说:“我自己的奶茶里面有根吸管呢。”
我说:“对嘛,你随便用一根不就是了嘛,你不要那么纠结。”
她没接我的话,但马上拿到了吸管,尝了我的奶茶,说“嗯,味道不错。”
见她放下纠结立刻找到了吸管。我有点得意地冲她大声说:“我要投诉你,你那么纠结,你最大的卡点就是太纠结,我要投诉你。”
娃当时就站在我面前,看她那副认真的模样,说完之后,我又用脚尖在她膝盖上踢了一下,她整个身体顺着我踢的力度,向下矮了一截一时失去了平衡。
这意味着,当我说“要投诉你那么纠结”时,她还配合了一个轻松的身体动作。我抬头冲她笑了一下。她也看了我一眼,终于,她紧锁的眉头松开来了,整个脸部表情很放松地看着我。说完,就屁颠儿回房间搞她自己的事情了。
我觉得一个孩子的幽默感,轻松感是妈妈带出来的。在生活中,遇到琐事,或是纠结的事,我们可以用比较轻松的方法提醒孩子,引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学到轻松面对人生的尴尬和卡点。
用轻松的沟通方式,也能避免家长一说孩子的卡点或不足,孩子就炸毛。很多孩子特别担心被纠错,一纠错,孩子会觉得自己哪哪又没做好,又被家长抓住了,这时内心会有逃避,反感和抵触,较真的亲子沟通方式,培养不出孩子的感恩,反而会让孩子自卑和内疚。
当我们学着用轻松的方式时:
第一气氛不紧张;
第二我们没有站在权威的视角;
第三没有批判谁对谁错,大家是平等的;
第四,以一种游戏的、伙伴的方式,向孩子发出邀请,发出信号,然后借用用官方的词语如“投诉”,这会产生一种思维之外的落差。这么小的一件事,你竟然用官方的语言“投诉我”反而给人带来轻松感。
用轻松的方式交流,可以处理生活当中很多的琐碎小事,小摩擦。
对我来说从认真走向松懈,从紧张走向松弛是今年的一个大突破。我很愿意,把这段经历分享到我的朋友圈和公众号,让更多有缘的人,从我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在家庭当中,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交流和互动方式,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氛围,家庭文化的沟通模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