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风云 洞察先机|颅内压监测的创新技术与临床影响分析

学术   2024-12-29 17:17   上海  


颅内压增高是一系列严重脑部疾病的共同特征,包括创伤性颅脑损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等。这些状况往往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颅内压监测对于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的风险、优化治疗策略和手术计划至关重要。现代颅内压监测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参数、多模态的监测系统,不仅监测颅内压,还包括脑组织氧合、脑血流和脑自动调节等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监护。

Codman®颅内压监测系统以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监测技术,为神经重症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助力医生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干预,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为此,脑医汇-神外资讯特别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劲芳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黄齐兵教授,就颅内压监测这一话题,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学术洞见。


脑医汇-神外资讯:刘教授您好,在您看来,颅内压监测在神经重症监护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并且您如何评价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普及和实施情况?同时,您能否谈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颅内压监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如何利用衍生指数来指导临床治疗?



刘劲芳教授:

在探讨颅内压监测的重要性时,我们首先需认识到,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无论是颅脑创伤还是脑血管病,神经监测均被视为一项关键的医疗实践。今年我翻译的一门神经外科学著作中有关于神经重症监测的章节,其中详细讨论了多模式监测的重要性。该章节特别强调,颅内压监测是多模式神经监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任何其他神经监测的开展都应以颅内压监测为基础。此外,包括灌注压和压力反应指数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监测参数,均是基于颅内压监测数据衍生而来。因此,颅内压监测无疑是所有神经监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值得全国神经重症和创伤临床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尽管颅内压监测在全国的推广已有十余年,但其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江基尧教授提到,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实施颅内压监测的比例仅为20%左右,这一数字明显低于欧美国家,显示出我们在监测率上存在显著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特别是基层医院应给予高度重视。
进一步地,颅内压监测不仅关乎监测本身,还涉及到一系列衍生指数的监测,如灌注压、压力反应指数(PRx)和脑自动调节能力(RAP)。这些衍生参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压力反应指数有助于确定患者的最佳灌注压,而RAP监测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颅内代偿空间和能力,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脑脊液引流作为缓解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适应症的确定同样依赖于这些衍生指数的监测。

在颅内压监测的具体操作方面,尽管在江基尧教授的领导下,我们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推广和规范制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足,包括置管方式和颅内压管理等方面。早期,人们担心颅内压监测可能导致感染,尤其是当探头放置于侧脑室时。然而,随着新产品的改良,感染风险已显著降低。此外,强调皮下隧道留置的长度也是减少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置管位置的正确性同样至关重要,不推荐将探头放置于硬膜下、硬膜外或血肿腔等非标准位置。为了提高颅内压监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我们需要通过学术活动加强推广,加深认识,从而使更多患者受益。


专家简介

刘劲芳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脑外伤与神经重症亚专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中南大学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 中南大学脑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所所长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全国委员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副组长

  •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创伤、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常委

  •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识别二维码,前往刘劲芳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脑医汇-神外资讯:黄教授您好,我们了解您在脑重症脑创伤领域深耕多年且建树颇多,那么能否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在您看来,目前治疗脑创伤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颅内压监测在脑创伤治疗当中扮演怎么样的一个角色?您如何评价其重要性?



黄齐兵教授

传统上,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已被证实能够覆盖约80%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颅内压监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基本上可以确保这些患者得到妥善处理。

然而,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加,我们逐渐认识到,即使结合颅内压监测,仍存在一些无法完全通过颅内压数据解释的情况。这是因为大脑内部包含脑组织、脑血流和脑脊液等多种成分,而监测探头仅能在局部反映压力变化。实际上,颅内血流和脑脊液的变化,以及脑组织的弥漫性肿胀,可能不会完全以压力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可能以血流变化的形式呈现。

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尽管基层医院可能因资源有限而主要依赖颅内压监测,这种监测方法因其直接性和数据的明确性,确实能够满足大多数患者的治疗需求。但在更高级的医疗机构中,通过实施多模态监测,可以进一步涵盖剩余的20%患者,从而更全面地解决他们的治疗问题。这种多模态监测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脑部生理状态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脑医汇-神外资讯:您如何看待将颅内压监测与其他多模态监测工具整合,包括现在常用的多模态参数的分析的软件。多模态监测在脑重症当中的重要性是如何的?它如何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如何影响临床决策过程?



黄齐兵教授:

目前,英特格拉公司在颅内压监测领域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除了传统的颅内压监测外,还开发了包括PRx(压力反应指数)、RAP(动脉压反应性)和RAC(脑自动调节能力)等多参数监测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提供了单一的压力数值,还涵盖了压力波形等数据。从临床角度来看,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参数,如脑组织肿胀、水肿情况,以及血压与颅内压的关系,还有大脑的适应性状况。

然而,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些监测技术可能还需要软件的进一步优化。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目前,这些监测参数并不像颅内压那样具有直接的表达方式,例如颅内压达到20毫米汞柱即表示较高,这种直接的数值可以迅速指导临床决策。而新型监测参数背后的含义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利用,目前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多参数监测技术,其对临床治疗的帮助将是巨大的。此外,结合颅内压监测、脑电图和脑血流监测等技术,可以在原有的临床和影像学基础上,更全面地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信息,从而实现更早期的干预和处理。这些综合监测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专家简介

黄齐兵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NICU病区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急诊外科副主任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副组长、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库神经外科和重症专业组成员、国家创伤中心颅脑创伤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中心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脑血管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神经急诊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重症管理专家协作组常务委员

  • 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神经创伤与重症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创伤分会神经创伤与重症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神经重症学组组长


识别二维码,前往黄齐兵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Codman颅内压(ICP)监测系统以其全面的监测深度和广度,为神经重症监护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解决方案。其新一代的CODMAN MICROSENSOR RM系列颅内压传感器,以其小巧的体积和易弯折的设计,实现了硬膜下、脑实质和脑室内压力的直接监测,并保持了长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减少因漂移原因的更换。搭载NEUSTRO神经重症监护处理系统和CODMAN ICP EXPRESS颅内压监测仪,该系统能够实时计算临床参数,全面评估个体化的神经重症指标,如脑血管反应指数(PRx)、脑压力代偿指数(RAP)、脑灌注压(CPP)以及最优脑灌注压(opt CPP)。

Codman ICP监护系统超越了传统单一参数的颅内压监测,采用了创新的多参数监测技术,通过整合监护仪、线缆、传感器和先进的多模态监护处理软件,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集成化的监测模式。其系统操作简便,通过智能化数字界面,医生可以一屏全览,及时、全面评估患者状况,预测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诊疗策略。全新环保材料的黄金颅内压多参数传感器,通过与神经重症多参数监护系统结合,引领着颅内压监测新未来,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神外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