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脑医汇-神外资讯:梁教授,您好!我们知道贵科室从初建到现在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您能分享一下科室目前的概况和进展吗?
梁鹏教授:
我于2013年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调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以下简称“肿瘤医院”)担任主任一职。目前,我科室配置有70张床位,分设两个病区,医生近20名。去年,科室手术总量达到1400例,多数为四级高难度手术。科室设有多个医疗小组,我个人所带领的医疗小组去年完成手术714例。实际上,我个人的手术量在2019年疫情前已稳定在每年超过500例,且近年来持续增长。
我们医院神经外科主要收治肿瘤病例,手术也基本针对肿瘤进行。尽管我们小组偶尔会进行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手术,但主要工作仍集中在颅底手术和胶质瘤手术上,这些手术多为复杂的四级脑肿瘤手术。全科室每年进行的胶质瘤手术约有300余例,我个人所在的医疗小组则承担其中近一两百例。此外,在我小组去年完成的700余例手术中,颅底肿瘤手术占据了一半。因此,我科室的工作重心在于颅底手术与恶性肿瘤手术,其中包括开颅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如针对侵袭海绵窦、前颅底、侧颅底比如三叉神经鞘瘤的神经内镜手术。
此外,科室还接收了大量从其他医院转诊而来的病例,包括手术后复发的二次手术病例,这些手术往往难度更大,过程也更为复杂。
02
脑医汇-神外资讯: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除常规肿瘤手术外,您肯定也遇到过许多高难度的胶质瘤手术和颅底手术。针对这些高难度手术,您能分享一些经验吗?
梁鹏教授:
我初到肿瘤医院时,便面临学科发展的挑战。为了提升病人数量与学科水平,作为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我制定了以下发展目标:一是开展高难度手术,并使之常规化。二是优化常规手术。这些目标看似简单,实则实现起来颇为艰难。
针对疑难手术,我们科室早在2015年,就成功实施了黑龙江省首例Kawase入路硬膜外岩前入路手术。此类手术目前从开颅到完成,我们平均仅需三个多小时。我们还率先在黑龙江省内开展了Dolenc入路等手术技术,用于处理床突段动脉瘤、前床突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以及基底动脉段动脉瘤等颅底手术。
海绵窦血管瘤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疾病。部分海绵窦血管瘤会包裹颈内动脉,并涉及颅神经,使得手术风险极高。然而,放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因此,当前学术界的共识是,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采取手术治疗。这类手术要求完整切除肿瘤(En-block切除),以避免大出血和手术失败。有几次在手术台上,患者的心率甚至降至20次/分,因为肿瘤粘连了交感神经,剥离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但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最终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现在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这种手术。
此外,我们科室在处理大型蝶骨嵴脑膜瘤/前床突脑膜瘤方面也颇有经验,即便肿瘤挤压硬膜难以打开,也能通过硬膜外前床突磨除术,为颈内动脉提供明确标志定位,并有效松解神经血管。
另外,远外侧入路、乙状窦前入路等手术方法在我们科室也均常规开展,包括神经内镜经鼻侵袭海绵窦的垂体瘤手术和侧颅底手术(如颞下窝手术)。这些手术最初在国内神经外科中鲜有实践,我们通过向国内外顶尖医院甚至耳鼻喉科医生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观摩和研究手术资料,逐步攻克难关。
我认为,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手术技巧积累,还需要具备胆识和坚持。在手术过程中,不应因循守旧,而应勇于创新,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这个过程对于医生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03
脑医汇-神外资讯:您认为科室应如何整体提升手术技巧,以便在开展的手术类别上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程度?另外,针对一些高难度的肿瘤手术,除了优化手术入路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在保证手术精度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梁鹏教授:
刚才我们说,很多其他医院开展不了的高难度手术,而我们医院要使之成为常规项目。起初,这类手术可能由更高级别的医院,如国内顶尖医学中心执行,现今我们地区医院的神经肿瘤中心已将其纳入常规。但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认为我们不应仅追求高难度手术带来的名声,而应重视提升普通手术的质量,以给患者带来最切实的益处。毕竟,高难度手术涉及的患者群体相对较小。无论手术难易,神经外科医生的关键在于确保手术治疗即医疗质量的管理,这是医生和学科发展的关键。
我们医院病人数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严格把控医疗质量。尽管宣传也很重要,我们科室很少宣传,我们更侧重于质量把控,尤其对于普通手术。我们神经外科病区连续多年未出现二次手术,多次因无投诉、无纠纷、无死亡病例,荣获我们医院的医疗安全奖。我们手术的安全系数高,几乎零死亡、零致残,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术后常规手术约一周即可出院。因此,医疗质量是考察医院或科室的重要指标。相较于手术数量,我们更注重手术质量。
除严格把控手术完成质量外,还需考虑手术类型、适应症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及患者恢复程度等因素。我们认为,单纯追求数量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力求每个病例、每个患者都能达到最佳恢复程度,这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04
脑医汇-神外资讯:对于众多基层医院或基层医生而言,在处理大量病例时,如何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又能兼顾数量提升,同时考虑到医生的体力与效率,您有何建议或策略?
梁鹏教授:
与国内众多资深神经外科专家的交流中,我们普遍认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每年能高质量完成500例脑瘤手术已属极限,因脑瘤手术相对复杂。手术数量增加会显著占用医生时间,影响手术质量。例如,我本人及我的下级医生经常需长时间手术,从早上八九点上台至晚上八九点下台,这对保证手术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评价一位医生的优劣,不应仅看其个别病例的表现,而应考察其整体病例的处理能力,即在大量手术中是否能保持高质量。若因手术量大而出现并发症,则应适当减少手术数量,转而追求每个手术的高质量完成,这才是医生应追求的目标。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颅底手术尤为耗时且体力消耗大,需医生在显微镜下全神贯注工作,时常长达五六个小时。此类手术如战场,要求医生具备胆识与毅力,勇于挑战并完成。神经外科手术亦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手术量增多使医生更加熟练,对病情了解更深入,手术速度亦随之提升。我所在医疗组对手术速度有严格要求,大型颅底手术如巨大脑膜瘤等,均在四五小时内完成。时间对手术质量至关重要,长时间手术易导致效率下降。因此,手术应如打仗般速战速决,但须严格保证质量。在手术台上,我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干扰,以最佳状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对医生而言,颅底手术的要求极高。
此外,医生应高度自律,尤其在行颅底或肿瘤手术时,以确保手术质量。尽管北方医生普遍善饮,但即便少量饮酒亦可能在手术关键时刻影响操作。因此,神经外科医生应减少应酬与杂务,全心投入手术,以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05
脑医汇-神外资讯:我们知道你们在手术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那么在基层医院,在设备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细节是否成为了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
梁鹏教授:
我院手术设备条件并非上乘,尤其在神经外科起步较晚的背景下,设备相对落后。然而,在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最近会有显著改善。之前一些基层医院医生在观摩后感到惊讶,认为我们能在如此条件下完成诸多手术,为他们带来了信心。实际上,我们常规手术设备简陋,经常是只用一台老旧显微镜,却成功完成多项复杂手术。这表明手术设备虽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医生的技艺和经验同样至关重要。
我认为要做好神经肿瘤手术,关键在于两点:注重细节与有效总结。我极为重视手术细节,对每个环节都反复琢磨。以神经外科泰斗朱贤立教授为例,他极度注重器械的使用细节,如专门配备助手调节吸引器压力大小等,这些在日后我亲自操刀后理解并愈发觉得重要。进一步地,我在手术中还会根据肿瘤特性及手术情况,灵活调整双极电凝的大小,吸引器压力大小,甚至双极滴水每分钟水滴速都要精准控制,这些不断总结的经验是高质量手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我还强调术后总结。我所指的总结,并非阶段性的病例回顾或研究分析,而是每例手术后的即时复盘。我会深入思考手术过程,评估成功之处与未尽完美之处,并关联至患者后续情况。以听神经瘤手术为例,我追求术后患者无面瘫,眼睛能闭合,即便面对大型肿瘤亦如此,且多数患者已实现此目标。这背后需总结诸多,如术中可能损伤的小静脉,需观察是否因此引发症状。医学领域有诸多未知,需自我不断总结经验。这种总结对神经外科医生技能提升大有裨益,许多经验或许未公开讨论,但正是这些经验使我们得以高质量完成肿瘤手术。
06
脑医汇-神外资讯:您刚才谈到了医生素质的提升需要坚持、注重细节、有耐心并提高效率,同时也强调了不应因循守旧,而应敢想敢做敢创新。请问您或贵科室近期有哪些关于创新的实践或研究可以与我们分享?
梁鹏教授:
近年来,我在神经外科领域积极推动创新治疗。早年,我们率先在国内实施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治疗胶质瘤,尤其是针对生存期仅14.4个月的胶质母细胞瘤。由于胶质瘤手术难度大,且易复发,我们采用术中放疗,在切除肿瘤后,利用附着于瘤腔表面的适配器释放低能X射线,在2cm范围内迅速衰减,有效消灭残留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至今,我们已总结50多例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病例,研究显示,该治疗方式可将患者生存期延长6个月以上。
此外,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胶质瘤的复发机制,发现其易沿神经纤维转移。因此,我们在手术前制定方案,探索肿瘤可能的复发和转移途径,并在术中放疗时,将设备置于可能复发的途径上,进行预防性照射。
放疗在胶质瘤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放疗区域的划分和靶区的确定仍存在挑战。我们与放疗科医生合作,探索更精准的放疗方法。同时,我们率先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临床,通过术前勾画神经网络,实现更精准的肿瘤切除,同时保护正常脑组织。这一创新技术已在临床中取得显著效果,如一例术前单侧失明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在切除肿瘤并保护视觉网络后,术后三天视力恢复。
同时,我们还发现神经外科脑网络不仅涉及正常组织细胞,胶质瘤自身也构成一个网络,并与正常组织存在有机联系。通过研究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判断肿瘤最可能的生长位置和方式,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我们现阶段开展的比较创新的工作。
07
脑医汇-神外资讯: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基于临床的创新和高难度的手术,在患者的单病种付费制度上,是否会给您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梁鹏教授:
08
脑医汇-神外资讯:您能否再为我们介绍一些关于贵科室在科研方面的进展,包括之前提到的关于年轻医生成长方面的内容?
梁鹏教授:
09
脑医汇-神外资讯:展望未来,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作为科室主任,您对科室有哪些期待,或者说未来在肿瘤治疗上会给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梁鹏教授:
专家介绍
梁鹏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CSCO神经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委会委员、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东三省微侵袭联盟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神经肿瘤专科联盟负责人,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青年奖获得者
识别二维码,前往梁鹏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