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加★星标★
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如行走的影子,充满了宿命般悲剧意味的虚无与荒诞之感。”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就仿佛把自己置于虚无缥缈的世界里。
他用一种令世人难解的行为方式,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
作者用“荒诞”的手法,道出了现实的虚伪,和人内心真实之间的鸿沟。
人活一世,是遵循他人眼中的从善如流,还是保有自己特立独行的真实?
深入人性本质之后,谁又不是那个“局外人”呢?
1.这世上,总有格格不入的人
小说主人公默尔索对生活漠不关心,因为他自认为无力改变这个世界。
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了,他跟老板请假去参加葬礼时,表示“这不是我的错”。
到了那里,养老院的人本以为会看到一个伤心的儿子,可默尔索却表情冷漠,看起来一点也不悲伤。
有人问他,是否想看母亲最后一眼,他却觉得没必要。
葬礼结束后,他回到自己的公寓,感到很累,就沉沉睡去。
第二天,他还跑去游泳,随后跟女友去看了电影,共度了良宵。
不仅如此,在事业上,他也没有世人雄心壮志的那份野心。
当老板要调他到巴黎去担任一个好的职务,他却漠然对待,表示“去不去都可以。”
女友玛丽问默尔索,想不想结婚时,他随口答道,结不结都行,如果她要,就结。
凡事在默尔索眼中,都可有可无。
在世俗眼光看来,这种种表现,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无情又不孝的人。
生活中,在我们周围,也可能有这样的人。
在别人眼中,说得好听一点,是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实在人,随遇而安。
说得不好听,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没有头脑、不上进、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的。
可真相真的如此吗?冷漠孤僻,也许是性格腼腆,不善交际;遇到不幸,不是不悲伤,只是没有表露。
他人眼中的是非对错,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并没有深入到本质。
如果光凭表面印象,就给一个人下断言,难免会有失偏颇。
或许,相处的时间够长或真正深入了解后,才有发言权。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
2.越活得真实,越隐藏危险
默尔索有位邻居叫西蒙,他看起来不务正业,靠女人生活。
他常主动跟默尔索搭话,有时还来默尔索的房间坐坐。
而默尔索也没有理由拒绝和他说话,就这样来往了几次。
有次,西蒙让默尔索帮忙写信羞辱自己的情妇一番,默尔索认为没什么不可以,就写了。
后来,西蒙又把情妇打了一顿,险些被警察带走,又求默尔索帮忙作证是那个女人先冒犯了他,默尔索又觉得没什么,就帮了。
可默尔索最后也是因为帮西蒙,遭遇到危机。
原来,西蒙得罪了那个情妇,那个女人找来几个阿拉伯人,来报复西蒙。
正好西蒙邀请默尔索和他女友玛丽来海边朋友家度假的时候,那伙人来了。
在午后刺眼的阳光下,有个阿拉伯人亮出了刀,而默尔索在恍惚中,感到不适和恐慌,竟拿出西蒙给他的枪,打死了那个阿拉伯人。
默尔索被捕入狱了。
他因为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就连西蒙这样的人,也能接受做朋友。
默尔索并不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人,而是一个可怜的、真实的赤裸的人。
他秉持着如烈日般赤诚的绝对光明,不容一丝阴影。
他内心深处存在着一股坚韧的热情,驱使着他追求一种“绝对”和“真实”。
有人说,我们不必刻意地脱离主流来显示自己的特别,也不必迎合主流的观点来隐藏自己。
真实就是真实,但真实背后,却隐藏着危险。
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陷入虚无的泥潭。
3.最荒诞的现实是,人人都是“局外人”
审讯开始了,默尔索发现,在整个审讯过程中,人们对他所犯命案的事实细节、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并不感兴趣,也未做深入分析。
反而对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感兴趣。
法官调查了养老院的人,发现默尔索在他母亲的葬礼不仅不怎么悲伤,还在第二天若无其事地与情人约会。
而且他在犯罪后也没表现出悔意,就指控他道德败坏、泯灭人性。
在法庭上,默尔索无法为自己申辩,因为他被告知“最好别说话”,一切都得由辩护律师代言。
他不止一次深切感受到那些人,审讯法官、辩护律师和采访报道的记者都是一家人,而自己完全被排除在外。
他内心发出这样的声音:“现在到底谁才是被告呢?被告可是至关重要的,我有话要说。”
这不由让人惊讶,仿佛他的命运并不取决于那件案子事实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他这个人。
他们双方,究竟谁把谁当成了“局外人”?
基于他以前的种种表现,他最后被判了死刑。
其实,默尔索的内心并不冷漠,他能在窗边看上一整天的街道,能在监狱里一点点回想起各种生活中的要素。
他与生活无时无刻不连接着,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此时此刻的生活上。
他爱母亲,因为怕母亲没人说话,自己又没有足够的钱赡养,才把母亲送去的养老院。
母亲死了,他不是不伤心,只是完完全全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继续过他的生活。
他表面冷漠,内心却拥有一种爱。
即使面临死亡,他仍觉自己是幸福的,世界并未温情尽失,仍友爱融洽。
尽管生活有些荒诞,他还是热爱生活。
他所秉持的,无非是“如果一种情感是我真实感受到的,我只需诚实地显示出来。”
4.写在最后
《局外人》在1942年出版后,在巴黎大获成功,作者加缪从此声名远扬。
不仅是这部作品独特的切入角度,展现了现实问题,而且其中蕴含的沉郁的感情、深邃的哲理传达出了丰富的人性内涵。
有人把这本书视为“一个真正作家诞生了”的标志。
“存在主义”文学权威萨特曾赞扬它“是一部经典之作,一部理性之作。”
作者加缪对默尔索这个人物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不耍花招,他只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里的局外人。”
默尔索把自己内心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远离世俗,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遵循自己的内心和感受行事,不理会外界的眼光,活得过于真实和自我。
读完本书后,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思考?
我们要怎样活,才算不辜负自己,过好此生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为生活本就没有标准答案,遵从内心,不留遗憾就好。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我,更多好书持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