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为简单易懂的心理自助书籍,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
蛤蟆抑郁了,但通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咨询互动,开始审视过去,完成疗愈之旅。
在多次重读中,你会发现,书中的许多经典语句,会指引我们,去理解、反思和成长。
如同一个人在荒漠跋涉久了,终于寻找到了出口和方向。
1.“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第一次咨询结束后,抑郁的蛤蟆问咨询师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直视他的眼睛,说了上面那番话。
生活中,人们往往都会遭遇精神的至暗时刻。
这时候,怨天尤人,焦虑内耗都无济于事。
即使去进行专业咨询,能不能主动敞开心扉,把理论付诸行动,掌控权也全在自己。
正所谓,生活能渡的,是愿意自渡的人。
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
2.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作为成年人,有时也并不成熟。
出了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怪罪他人,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推卸给别人。
蛤蟆的童年,常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而母亲又受制于父亲,显得软弱无力。
所以,成年后,蛤蟆就处于这种“儿童状态”,情绪多变,缺乏安全感,常在崩溃边缘徘徊。
他心里责怪朋友不理解他,让他倍感无助,懊恼。
却又极力讨好他人,可内在焦虑恐惧。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表现,无关年龄大小。
3.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就跟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
蛤蟆家拥有家族酿酒企业,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富二代。
可小时候,蛤蟆就被机器轰鸣声、蒸汽和异味,惊吓到了。
他一点也不想继承家族企业,总想逃离。
这让严苛的父亲,怎么看他都不顺眼。
蛤蟆的父亲还经常为这为那训斥蛤蟆,并用不满的眼神看着他。
成长路上,父亲不停批评他,责备他。
而蛤蟆的母亲看丈夫脸色行事,对蛤蟆刻意收起慈母的一面,拥抱蛤蟆的次数少得可怜。
难怪,蛤蟆一想起孤独的童年,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回忆,总会痛哭流涕。
哪怕父母已去世多年,那不被认可的声音,伤痛的心,一直像噩梦一般环绕着他。
但苍鹭严肃地告诉蛤蟆,“你现在可以选择,是听从你死了的父亲的声音,还是允许自己做主?”
我们无从选择父母,但可以改变心态和看问题的视角。
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从无形的束缚中勇敢走出。
4.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
苍鹭给蛤蟆讲了一个婴儿期寓言。
想像一下,在一个很小的星球只住着三个人:你和其他两个人。
不光是吃喝,甚至情感需求,你都需要依赖他们。
作为父母,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爱你的,但有时,他们也会生气。
这时候,你就会感到无助和害怕。
因为无处可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他们的每一次喜怒无常。
这就是“儿童自我状态”中,“适应性儿童”的产生。
这种感觉,会影响人生后面阶段的许多事情。
理解童年,就会理解现在的你自己。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所有情绪,都有来源;所有行为,都可追溯。
5.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困境,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要知道,“情绪会来,也会走。”
如果我们压抑或无视它们,用苍鹭的话说,
“结果就像是做了截肢,如同身体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疾人。”
蛤蟆每每回忆起伤心的往事,就忍不住想哭,可竟然有点不敢。
原因是,他小时候,父亲完全不允许他哭。
他一哭,父亲就会说:“马上停下来,不然我就要对你发怒了。”
有情绪,却生生被压制,到最后,都化为了内疚。
他明明有愤怒,却不敢发作,只能被迫顺从,不与人争辩。
成年后的蛤蟆,面对朋友老獾像父亲那样的批评和说教,也是心里愤怒,面上道歉,忍耐。
在苍鹭的引导下,他明白了自己爱炫耀和隐忍的原因。
不过是想取悦他人,赢得认可。
从现在开始,理解自己,关注情绪,做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
6.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童年,为了生存,我们离不开父母的照顾。
但对于蛤蟆来说,在家风严厉的情况下,要想应对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只能选择“顺从”。
他照他们说的做,同意他们的想法。
苍鹭做了一个比喻,很形象。
他说,画家调色板上有红黄绿三原色,象征儿童自然具备的情感,快乐、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
但随后,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习调整自然行为来适应特殊情形。
我们会把三原色调暗,使它们看上去柔和,以利于生存,也是保护自己。
蛤蟆想起,小时候,几乎在他做任何事之前,都会为了安抚父亲而“道歉”。
成年后,他在与朋友河鼠相处时,只要对方数落自己,蛤蟆都会马上道歉。
但他的内心很愤怒,甚至用“怄气”这种不带攻击性的发火,来折磨自己。
至于“取悦”和“依赖”他人,都是无意识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7.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网上,有位女博主分享自己成长经历。
从小,她就是一个乖乖女,什么都听父母的。
可在大学毕业选择职业前,她想先休息一段时间,再去工作。
这让父母很抓狂,感觉她不听话,让他们在亲友面前很没面子。
他们不停骂她,批评她,想让女儿赶快工作。
这时,这位博主才意识到,这么多年,自己从未反驳过父母。
反而让他们误以为,可以一直掌控女儿。
这一次,她决定打破这种依赖关系,为自己做一回主。
她不再跟父母要一分钱,靠自己在外打拼。
如今,她三十多岁了,想专心做事业,选择不结婚。
这又让父亲对她很生气,可她仍坚持做自己。
慢慢地,父母改变了观念,不再处处要求她,给了她更多尊重和理解。
苍鹭告诉蛤蟆,成长的本质,就是要打破这种依赖关系。
8.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苍鹭在与蛤蟆的十次互动中,不断地发问:“你怎么看?你的感受是什么?”
一开始,蛤蟆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他从来没有觉察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旦开始面对自己,他的内心渐渐有了力量。
他逐渐意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也只有发自内心想要改变,才是最有效的成长。
蛤蟆在苍鹭的引导下,不断探索内在。
直面痛苦,是疗愈的开始。
蛤蟆情绪温度计从之前的1和2之间的低值,到最后,攀升到了9。他说,没选择10满分,是因为想给未来留些余地。
他重拾自信,成功走出抑郁。
9.打破心理的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书中,老獾很强势,他自称是蛤蟆父亲的朋友,便处处拿出家长的威严教训蛤蟆。
这次,他趁着蛤蟆正在治疗时,想取代蛤蟆的校董职位。
蛤蟆很生气,但苍鹭却说,是蛤蟆和别人“共谋”了这件事。
意思是达成一种秘密协议,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
就像在玩心理游戏,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赢家。
这一新的概念,让蛤蟆惊讶不已,他觉得很愚蠢。
不过,仔细想来,有时候,人真的是选择让自己不快乐,似乎在吸引不好的事情发生,让自己处在情绪低谷。
苍鹭告诉蛤蟆,这种“共谋”的概念,打破了心理平衡方式,会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
想起一句话,不要纵容自己的悲伤。
就是说,人沉浸在情绪的漩涡中,变得麻木,似乎痛苦能减轻。
可真相是,它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越陷越深,更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而通向觉悟之路,必定得历尽艰辛。
10.从现在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决心。
如今,自媒体发展很快。
很多人都跃跃欲试,渴望通过写作、短视频等改变生活。
可又有多少人,在最初的尝试中,被少得可怜的数据吓退,最后消极退出。
还有些人,只是观望,不敢迈出第一步。
对于别人的成绩,他们羡慕的同时,也不免挑剔揶揄,寻找心理平衡。
他们长期处于挑剔的“父母自我状态”和不独立的“儿童自我状态”,而迟迟进入不了“成人自我状态。”
人活一世,要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付出辛苦和努力,所有愿望只能遥不可及。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想要得到好的结果,就要有勇气去争取。
就像走出阴霾的蛤蟆,不再恐惧、内耗,果断卖掉蛤蟆庄园,去创业,重新出发。
宝贵的人生当如是,既接受挑战,更不惧磋磨。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我,更多好书持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