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加★星标★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遭遇问题,便想把它交给时间,期望能用时间抚平内心的褶皱,治愈伤痛。
殊不知,时间并不能治好那些遗憾,它不过是见证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
而这一切,或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暂时被我们掩盖和淡化,但伤痛一直都在。
美国作家、资深心理治疗师洛莉·戈特利布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中,用几个普通人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能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接纳。
几位咨询者走进了心理治疗师的诊室,展示出自己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在这里获得了心灵的疗愈。
此书一经出版,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时代》等媒体热推的畅销书,给许多处于困惑挣扎的人们带来了力量和希望。
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曾高度评价它,“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当一个人内心的痛苦终于被言说,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
而同时,你才能明白,或许,悦纳一切发生,才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1.年轻时身处迷茫,不纠结怨恨
二十五岁的夏洛特,是来到洛莉的心理诊室的一位年轻人。
她刚大学毕业,从表面上看一切似乎很光鲜,有朋友簇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可她却越来越迷茫,和父母有矛盾,生活焦虑,厌倦工作,甚至还有酒瘾。
随着咨询的深入,洛莉发现夏洛特的很多问题,都与她的童年有关。
她的母亲常年抑郁,总喝得烂醉。而她的父亲行踪不定,父母经常吵架。
从小,她就被迫扮演大人的角色,缺乏爱和安全感。
所以,一直以来,她试图通过自己出问题,比如喝酒、夜不归家、私生活不检点等,向父母发出求救信号。
可父母不为所动。
这种求救模式,她从童年一直延续到20多岁,期待能唤醒父母,但她一直无法得偿所愿。
她变得越来越焦虑,年轻的心浸泡在对过去的纠结和痛苦中。
洛莉告诉夏洛特,她已经成年了,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放弃改变父母的想法,自己先做出改变。
生活中,有很多像夏洛特的人,童年时期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常常对过去的遗憾耿耿于怀,而失去自我,渐渐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要知道,那流逝的岁月和缺憾,再也无法重来。
而我们要做的,是坦然接受,开启新的征途。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疗愈,在洛莉的陪伴和引导下,夏洛特终于迎来了蜕变。
她学会了如何自己把控人生的方向盘,不再纠结怨恨过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驶向她真正向往的地方。
2.中年时陷入困境,不轻言放弃
我们都听说过中年危机,处在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扎心的是,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书中,三十多岁的女大学教授朱莉,刚度过蜜月,就被查出了癌症,美好生活,骤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开始接受医学治疗,忍受难以言表的疼痛,有时候,她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她了。
在此期间,她来到洛莉的心理诊室,期望像个正常人那样,谈论和宣泄一下她的生活和烦恼。
朱莉本是个开朗乐观的人,可经过几次好了又复发的过程后,她也难免开始难过、患得患失。
洛莉耐心地陪伴她,开解她,鼓励她,两个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规划未来需完成的任务清单。
在此过程中,朱莉想明白所有事情后,开始接纳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
转而坚强地迎接挑战。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轻言放弃。
尽管如此,她的病情还是恶化了,但她还依然热情地过每一天。
在死亡渐渐逼近朱莉的过程中,她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吃一颗草莓,闻一朵小花,听一曲琴声,感受小侄子的笑声,一件漂亮衣服等等,不管多平凡,都能让她无比快乐。
她甚至给自己提前筹划了一场葬礼,按自己喜好布置了场地,还写好了在那天给亲朋好友的寄语。
在生命余下的日子,她尽力帮助别人,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跑去超市当了快乐的收银员。)
命运无常,谁也无法预料。
没有人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不妨换一种态度来面对到来的厄运。
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曾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写道:“我们对死亡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活得更充实,而且可以减少而不是增加我们的焦虑。”
接纳现实,不轻言放弃,努力冲破困境的枷锁,让活着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3.衰老时陷入绝望,不惧怕改变
有一天,洛莉的诊室来了一位69岁的老人,叫瑞塔。
她看起来极度孤独,她告诉洛莉,自己过去做了很多错事,已经没有机会弥补。
眼看着要过70岁生日了,她跟自己达成了协议:如果自己的生活在一年内还没改善,她就打算在那天做个“自我了结”。
随着咨询的深入,洛莉了解瑞塔的人生故事。
她有一个很糟糕的童年,又经历三次失败的婚姻,如今独身一人,孤独似乎就是她人生的全部。
第一次婚姻,她的丈夫理查德有严重的酗酒问题,经常在酒后对瑞塔和四个孩子大打出手。
可由于瑞塔的隐忍和妥协,让孩子们经历了可怕的童年。
现在,当她再想给成年的孩子们关爱,已经太晚了,孩子们已不愿再与她亲近。
她的世界只剩下孤独和绝望,生活没有一点亮色。
如今的她,垂垂老矣,自觉时间无法倒流,无力改变现状,只恨自己不可原谅,不断批评自责。
针对这种情况,洛莉鼓励她与外界互动,改善心境,改变看问题的视角。
对于儿女的疏远,可以想办法积极面对,而不是躲在痛苦的屏障里,用内心的批判为自己开脱。
在洛莉的引导下,瑞塔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背负几十年的痛苦。
她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封经过深思熟虑后写的邮件,信里客观地直面了自己的问题和对孩子们的愧疚。
不久后,她的女儿回信了,让她很惊喜。
信里说:“妈妈,你说得对,我无法原谅你,但我很高兴你也没要求我这么做。”
女儿甚至还回忆了一些儿时和妈妈瑞塔也有一些开心的回忆,还祝福瑞塔即将到来的70岁“生日快乐”。
这让瑞塔很欣喜,开始主动做出改变,相信孩子们会慢慢与她恢复关系的。
她擅长画画,这引来邻居的孩子们跑来跟她学画画,一家人把瑞塔当亲人一样看待,让她体验到了爱和关注;
一次偶然的助人为乐,还为瑞塔赢得了一份晚年的爱情。
她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不再绝望,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可见,遇到问题,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接纳它,并想办法解决它。
4.悦纳,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刻让你深陷困境。
那些过不去的坎、解不开的结,深深困扰着我们,我们想要改变,却往往无能为力。
书中讲了一个有关牢笼的故事。
一个囚犯在不停地摇着面前的“铁栏杆”,想要从囚牢里出去,但其实在他的左右两边都没有栏杆,完全可以自由出入。
我们有时候被自己捆绑在情绪的牢笼里,不肯出来,其实我们就是自己的狱卒。
而治疗师会提醒你,“没有人能救你,能不能走出来,这取决于你自己。”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无论身份如何不同,烦恼都是相通的——爱与被爱、遗憾、选择、不确定和死亡等。
痛苦本身不是财富,接纳痛苦、战胜痛苦,痛苦才是财富。
洛莉用她与来访者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不要心存幻想。
这个世界没有奇迹,你无法逃避你所遇到的痛苦,心理学也不能提供任何幻想,但不要忘了,世界上也有这样的地方,有这样一些人,可以直面这个无处可逃的、困惑的,痛苦的你。
我们坐在一起,随便谈谈,你可以言说真实的你,就是改变的开始。
故事的最后,或多或少,每个人都可以变好一些。
因为悦纳,允许一切发生,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更多好书持续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