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经历一场危机,求而不得,疑惑困顿,反复焦虑。
或者,你觉得自己的心灵漂泊无依。
请你一定坐下来读一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
跟随书中人物,一起不断探索,穿越迷雾,找寻答案。
作者黑塞本人也曾经历过精神危机:
年少时被冤枉,求学时频繁被开除;
妻子患精神疾病,儿子无人照看,家庭离散;
因写文遭受恶意攻击,经济窘迫,靠接济生存;
一战后,作为一名人道主义作家,他的身心处于抑郁与绝望中,深受心理疾病折磨。
这部小说,更像是他的自传,而一切的救赎,都藏在他用心写就的文字里。
人活一世,对世界和人生终极问题的追问,从未停止。
而要想获得真正的觉醒,要不断探索内在,心怀慈悲,去爱他人与这个世界。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自我,谁始终知道,其中的一个从哪里开始,另一个在哪里结束,他就是不折不扣的智者。
1.青春的迷茫,在修行中探索
故事的背景是古印度,在那里,婆罗门属于最高的精神贵族。
主人公悉达多就是一个年轻婆罗门,他英俊潇洒、受人喜爱和尊敬。
他家庭优渥,父母以他为骄傲,有朋友追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所有人都坚信他会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可日复一日之下,他生出了某种不满足,并深感苦恼。
他像许多成长中的青少年一样,对这个世界和自身充满了好奇。
他问了一连串问题:“自己所追求的阿特曼,(指一种找到内在自我的意境),是独一无二的吗?智慧在何处?是否存在另一条道路,值得去探索呢?
博学的父亲和其他导师已不能解答他心中的疑问。
这时,他看到城外经过的苦行僧人,就想离家去做沙门,一探究竟。
父亲不愿让儿子离开自己,一开始很生气。
可悉达多去意已决,从夜晚站到天亮,来无声的坚持。
父亲无奈同意了。
悉达多从此走出家门,开始了自我探索之路。
他穿简陋的衣服,让身体在风雨中淋到麻木,在烈日下暴晒,忍受饥饿的苦楚。
压制所有感官欲望,修习禅定,冥想。
读过一句话,人生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了努力,就要准备承受风雨的洗礼,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
谁在青春年少时,不曾有过迷茫和怀疑呢?
与其在黑暗中徘徊不解,不如寻着微光找寻出口。
不要在有梦想的年纪,止步于舒适的生活。
勇敢面对一切,积极探索,才有可能走出一条更加光明之路。
2.中年的困惑,在体验中觉察
悉达多从沙门那里学到了很多。
他经历了痛苦,自愿受罪,克服苦恼、饥饿和渴望之后,走上了摆脱自我的道路。
可在冥想时的修炼,虽然暂时脱离了烦恼,可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
他过了三年的沙门苦行生活后,还是无法收获心灵上永恒的安宁,便和好友戈文达离开,另寻它法。
他们去拜见了已觉悟的佛陀乔达摩。
悉达多被这位尊者浑身散发着的自由光芒的气质所折服。
他的好友戈文达决定跟随佛陀修行,而悉达多经过思考,没有留下。
并不是他不信服,而是他更想自己去体验和觉悟。
正如书中所说,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可以,因为智慧是在经历中形成。
于是,他来到河边,一位面容和蔼的船夫帮他渡到对岸。
那是一座城镇,他想经历一场世俗的渴望。
不同于以往那种压抑感官的欲望,他想保持觉知的体验一切。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器,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悉达多与名妓卡马拉热恋,体验鱼水之欢;他跟随富人经商,学习赚钱之道。
在沙门岁月中,曾被扼杀的感官,如今又觉醒了。
光阴荏苒,悉达多过了很长时间的俗世生活,学会了寻欢作乐。
他享用了财富和权势,情欲也得到了满足。
可在品尝到了种种乐趣之后,他的精神越发空虚。
有一天,他梦到一只以前爱歌唱的小鸟,死在了鸟笼中。
他把死鸟扔到了街上,这让他感到心痛。
就如同把一切有价值、美好的东西也扔了。
他突然醒悟,俗世中的欢愉就像一场游戏,到最后,仍然给不了他想要的安宁。
这像极了现实中的中年人。
在不断追寻欲望的半生里,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心灵的湖泊愈加荒芜,干渴。
情绪不时被困惑笼罩,被世俗的洪流淹没的痛苦,常常不知怎么办才好。
或许我们能做的,是需要保持觉察,停止追逐。
与其执着,不如放下。
3.晚年的觉醒,从放下中获得
悉达多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他的智慧和思考因贪图享乐,已尘封多年。
他开始讨厌这浮华的世界,想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
于是,他决定放下那些昙花一现的东西,比如肉体的欲望、奢侈的生活以及财富,离开城镇。
他再次来到曾经的河岸边,带着绝望的心境,本想了结生命。
可灵魂深处却响起年少岁月祈祷时默念的“唵”,让他猛然觉醒,认清了自己的愚蠢行为。
他望着脚下的河水,它永远不停地往前流着,欢快地一路歌唱。
悉达多从河水中,获得了启示。他决定留在河边,去和那位好心的船夫做伴,感受平静的喜悦。
船夫像一位智者那样,引导悉达多向河水学习,倾听它的不同声音。
悉达多得到了内心的安宁和谐。
多年以后,曾经的爱人卡马拉带着他们的儿子去朝圣,路过这里,短暂与悉达多相遇。
卡马拉被毒蛇咬伤,失去了生命。
生前她把他们的儿子托付给了悉达多,这个孩子从小过惯了奢靡的生活,在溺爱中长大。
无论悉达多怎样迁就宽容,那孩子都抗拒,最终逃走。
悉达多很悲伤,此时,又是河水的声音给了他力量。
他倾听着这千万种声音,一切痛苦、一切喜悦、一切善与恶统统集合在一起。
他回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执意离开,不顾父亲的挽留。
悉达多停止了和命运搏斗,也停止了烦恼,脸上绽放出智慧的欢乐。
人生就是一场轮回,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哪怕是亲人也无法代替。
有些事,顺其自然就好,不必强求。
放下执念,让心灵得到解脱。
4.人生最难的觉醒,是向内求和,向外施爱
悉达多终于顿悟了。
他把对儿子的小爱融进对世界万物的大爱之中。
当我们怀着爱意,睁开双眼,世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
爱,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故事的最后,悉达多让好友戈文达亲吻了自己的额头。
让这个苦修了半生,迟迟不能开悟的求道者,一瞬间就体会到了世间大爱。
正如书中所说:“我觉得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是好的,生与死,好与坏。
一切都必定如此,一切都是我的赞成,只需要我同意,只需要我怀有爱的认可。”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指作为普通人,我们一般只看表面。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指一个人懂得思考,就能品味内在含义。
第三重境界: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当人生觉悟后,山水不变,可我们内心变了,感受到了自然的可贵与美好。
佛说,世间万物,都由心生。
也就是说,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它就是美好的。
历尽千帆,愿我们都能觉醒,做个内在平和,外有大爱的人。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我,更多好书持续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