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你只看到我的凉薄,却不曾看懂我的温柔

情感   2024-10-05 20:02   内蒙古  


作者|满喜喜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提起张爱玲,你会想到哪几个词语?


绝情,冷血,刻薄……


几十年的纷纷流言中,她的内心世界,被潦草概括为四个字,也成了她的专属标签:


生性凉薄。


但也有人注意到她文字背后,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怀,在网上亲切地称呼她小张,或者因为她的女王行为,发自内心地叫她一声“张姐”。


这不是什么调侃和玩笑,是几十年后读者们真实的认可和敬爱。



这位20世纪文坛的奇迹,中国文学的高峰之一,大约在生前就已料到,自己的身后名会充满争议,但说实话,出名又早,又惊世骇俗的她,不会太过在意。


今天是张爱玲的生日,就让我们以她的几封信作引子,一起遇见一个不一样的张爱玲。


原来“生性凉薄”的她,也可以是爱憎分明的性情中人、温柔可爱的话痨笔友。


1.此生深爱


在我生日当天,收到了 7000 美元的稿费和胡兰成的死讯,难免会觉得这是一个生日礼物。

——致宋淇


关于张爱玲,有一个连她本人看了都沉默的谣言,那就是:

张爱玲爱了胡兰成一辈子。

之所以沉默,不是她不想骂,是害怕多说一句,都会被胡兰成拿去炒作。

1943年,情场老手胡兰成,将猎艳目标锁定在文坛新星张爱玲身上。

在胡兰成花言巧语地追求下,毫无恋爱经验的小张,死心塌地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大14岁,一屁股风流债的老男人,很快结婚。


婚后的张爱玲倾其所有,大把的花钱,整颗心交出去,一向骄傲的她甚至写出: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奈何所托非人,胡兰成的出轨可以说是铁锁连舟,死不要脸,毫不避讳地让张爱玲与其他情妇见面。

忍无可忍的小张,把三十万稿酬全部拿给胡兰成,当作分手费,就此离婚:

"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在这段感情里,你可以说张爱玲傻,但绝不能说她薄情。

她深情到几乎失去自我,幸好她自己救了自己,一刀两断,抽身而退。

多年后,前夫哥胡兰成不仅写信骚扰张爱玲,还将两人隐私,在他的作品里一通瞎编胡扯。

这才有了张爱玲将他的死,比做生日礼物的解脱心态。

摆脱渣男,张爱玲在美国的文艺营中,邂逅了一位风趣作家赖雅。

两人同样热爱文学、品位不俗,理解彼此灵魂深处的追求,简直天生一对。

唯一的问题,是赖雅比张爱玲大了30岁。

但这对从不循规蹈矩的张爱玲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张爱玲与赖雅

很快他们结婚,蜜月旅行,享受来之不易的甜蜜。

很快张爱玲的噩梦开始了,赖雅毕竟上年纪,频繁地中风,身体一年年垮下去,瘫痪在床,既不能赚钱,还需要人照顾。

谁来赚钱?谁来照顾?只有张爱玲。

她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但她选择留下来,为了她爱的人,不离不弃,受尽委屈。

异国他乡,她找的每份工作都不长久,总被辞退,写的小说也总被退稿,即使出版,销量也一般,丈夫病了11年,没钱是活不下去的,无论如何,她还是要努力用笔杆子赚钱。

不想做家务也做了,不想工作也上班了,什么难都受了,什么痛都经历了。

直到八十年代,她重获关注,华人圈如梦初醒,中国居然还有一位天才女作家活着,随之而来的,是稳定且慷慨的稿酬,她终于不必为金钱烦恼。

捧着远方飘来的支票,她想和丈夫庆祝,却想起陪在身边的赖雅早已去世,只留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下去。

“绝情”二字,凭心而论,张爱玲当真承受不起,也不该承受,至少在爱情中,她从来都是一个不顾一切,燃烧所有的痴情种。



2.此世缘薄


没有能力帮你,是真觉得惭愧……其实我也勉强够用。

——致张子静


对张爱玲而言,家庭最大的变故,是她18岁遭囚禁又出逃的过程。


因为觉得不受尊重,后妈孙用蕃打了张爱玲一巴掌,张爱玲本能地要还手,但被拉住了。父亲张廷重冲下楼,对张爱玲拳脚相加,揪住她的头发一阵狠踢,说要打死她。


这是许多年后张爱玲在《私语》中,一字一句描述的,仿佛刚发生不久。


第二天,姑姑张茂渊来求情,也被父亲野蛮打伤,住进医院。


从始至终,与她同处一个屋檐下的弟弟子静,没有任何作为。


多半年,张爱玲被囚禁在家,心情压抑,得了严重的痢疾,得不到治疗,频繁思考死亡。


直到有天,她寻得机会,逃出了恐怖的家,投奔姑姑和妈妈。


后妈听说这个消息,气急败坏,把张爱玲的东西全部扔掉。


张爱玲写:“只当我死了,这是我那个家的结束。”


此后与父亲有关的一切,她都只当是别人家的事,包括后妈、弟弟,都划分到另一个世界。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至于母亲,当1957年,张爱玲收到母亲从伦敦来的信,说自己重病缠身,想再见一面时,张爱玲思忖良久,只寄出100美元,当作问候。


青春期的张爱玲,也曾追逐母亲背影,在她眼中,美丽独立的母亲黄逸梵,近乎无所不能,她想要成为这样的大人,想要获得母亲的认可,但现实却是:


从小被仆人照顾的她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在母亲眼中就是笨拙;


家庭环境所迫,她的衣服不合体也不够时尚,遭到母亲的冷眼;


她把争来的奖学金拿给母亲,没有称赞,却被母亲打牌输掉了。


在张爱玲的视角,她既无法说服自己去讨好这样的母亲,也不再愿意和她亲近,她写道:


“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归根到底,黄逸梵知道怎么规划女儿的前途,却不懂怎么陪一个敏感的女孩长大。


她的严厉,是在女儿失去父爱后,进一步摧毁了她的底层安全感。


在被母亲放弃的恐惧中,为了避免绝望,女儿首先放弃了母亲。


1946年,黄逸梵再次出国,她们再也没见过面。


再后来,弟弟成年工作,平庸而无志气,曾染上赌博恶习。当弟弟向她倾诉生活不易,她也并未伸出援手,只是客气寒暄:没能力帮你,真觉得惭愧。


张爱玲唯一留恋的亲情,是数次救她于水火的姑姑张茂渊一家。


张爱玲与姑姑


是姑姑劝她离开胡兰成,替她处理不擅长的杂事,要求姑夫在香港照顾好她。


也是姑姑从小到大保护她,在她出国时拿出积蓄支持,相信她能靠写作谋生。


她始终记得这些好,记得姑姑给她做的麻酱糖⼼包⼦有多甜。


所以每当张爱玲宽裕,她就找机会给姑姑一家寄钱和礼物,盼望他们生活如意。


将心比心,如果家人不能滋养,与其相互折磨,不如保持距离。


把心里的位置,留给那些更值得的人,未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3.此情真挚


我最不会撑场面,朋友面前更不必。我这些年只对看得起我的人负疚,觉得太对不起人,这种痛苦在我是友谊的代价,也还是觉得值得。

——致夏志清


19岁的张爱玲到香港求学,与同宿舍的炎樱相识,一见如故。


张扬活泼的炎樱,顺理成章做了张爱玲的代言人,也在审美方面深深影响张爱玲。


她给张爱玲的新书设计封面,也做了张爱玲两次婚礼的证婚人。


20多年间,炎樱去哪儿,张爱玲就跟到哪儿。


但好像突然,张爱玲就不再把她当成朋友了。


炎樱在信中求问:“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你不再理我。”


真相是,六十年代的张爱玲,生活陷入一种绝境:瘫痪的丈夫,贫困的经济,四顾茫然。


而炎樱的性格,直白地说,是自私利己。作为朋友,她可以同享乐,但不可以共患难。


她目睹张爱玲的困窘,却没有关心的意愿,依然炫耀着自己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美满。


她希望张爱玲分享她的快乐,却不考虑她拮据敏感的朋友,是否会因这种幸福而悲伤。


炎樱有“装糊涂”的自由,张爱玲也有拒绝“演戏”的权利。


炎樱与张爱玲


有这样的先例在,张爱玲开始重新筛选朋友圈,进入了一种封闭的交友模式。


知己不需多,能遇着几个,就是幸运。


在张爱玲与这些知己朋友的信件中,我们也得以窥见一个温柔可爱,絮絮叨叨的张爱玲。


她会毫不遮掩地夸夸,说:“有了你这样的朋友之后,也的确是宠坏了我,令我对其他朋友都看不上眼。”


也会有真情流露:“虽然想听唱片,也想到府上见你太太,都只好搁下来,自己朋友,想你不会生气的。


千万不要买笔给我,你已经给了我这么多,我对不知己的朋友总是千恩万谢,对你就不提了,因为你知道我多么感激。”


1994年,她给挚友夏志清写了最后一封信,温声细语地聊了很多:


……无论如何这封信要寄出,不能再等了。你和自珍(夏志清女儿)都好?有没旅行?我以前信上也许说过在超级市场看见洋芋色拉,就想起是自珍唯一爱吃的。你只爱吃西瓜,是你文内提起过的。”


隔年她去世,全部遗产,计约270万元港币,全都送给了朋友。



朋友,是我们亲自挑选的家人。


在张爱玲出国后的日子,这些朋友不仅提供帮助,也常批评她的错误,以至于张爱玲总觉得得到的友谊太珍贵,付出的却太少,深感内疚。


爱是常觉亏欠,如此的张爱玲,又怎么会是刻薄之人



4.此去无悔


希望你这一向没有不舒服,家里大小平安,愉快的事层出不穷。

——致邝文美


40载背井离乡,75岁独自去世。


张爱玲离她笔下的上海已经很远了,离我们熟悉的,那个高昂脸庞的旗袍女子也已很远了。



晚年的她与世隔绝,最后住的房间,基本没有家具,一张行军床、一把折叠椅,纸箱就是桌子,纸袋装着日常用品。


年少时她曾经豪言壮语:“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然而后半生却是:吃苦,疲惫,煎熬,病痛。


如果真是世人以为的那个刻薄绝情的女人,恐怕早就承受不住,不是逃跑,就是死了算完,一了百了。


但她一关关闯过,靠着女性的韧性,到最后也没放弃过自己,遵从内心,不断迸发出彪悍的生命力,最终过上了一个人清清静静的日子。



当你站在上帝视角来看张爱玲的一生,你会发现“生性凉薄”是对她最大的误读。


她其实是重情义的,重视到如果被辜负,就会痛苦一辈子。


少年原生家庭的伤害,青年爱情友情的背叛,都在一次次论证她对自己性格的判断。


于是,她给自己敏感柔软的心,画了一个保护圈,于我们这些圈外的人,保持距离,用作品说话。只放一小部分她觉得安全,不会伤害她的人进去,付出温柔与爱。


确实她“毒舌冷漠”,确实她“不近人情”。


但朋友眼中,温柔可爱的也是她,如今回头看,勇敢坚定的也是她。


甚至这样的张爱玲,才更接近真实的张爱玲。


张爱玲总在信里祝愿好朋友们平安啊、快乐啊,但她出国后的人生,在旁人眼中,其实一片狼藉。


可那又怎样?旁人怎么评判,与她张爱玲有何关系?


做爱做的事,爱想爱的人,她爱怎么过,就怎么过。


网上自发叫她“张姐”的人,大概就是看懂了她离经叛道背后的真清醒和真性情。


如果你最近生活有点烦,日子有点糟心,张姐在笔记本中留下的一句话,刚好适合送给你:


尽我最大力量,别的就管他娘。




点个在看,祝你一路顺风,一往无前,收获爱与自由。



作者 | 满喜喜,生而为人,满心欢喜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粉丝3000万。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分享,请长按下方图片,关注我!


温迪读书
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不负光阴,阅读成长,一直在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