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痛,我们却为何放不下?
文摘
其他
2024-10-20 05:00
江苏
《射雕英雄传》里,当黄药师听说黄蓉死了后,在船上痛哭高歌:
当然,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操的天才儿子曹植,这是曹植在女儿夭折后,痛苦而作的《行女哀辞》。
有的活到白发皓首,有的却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就早早夭折。上苍啊!你为什么这样的不公与狠心,只叫我在死亡的面前,除了痛苦哀嚎外,没有任何的办法。
几千年来,无论东西方,失去至亲的痛苦,让多少人很多年,乃至整个后半生都无法恢复过来,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也毫无夸张。
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是本能的趋利避害的,都是自然拒绝痛苦,而追逐快乐。为什么在至亲失去后,那种痛苦却是如此的绵密而深刻,甚至让有的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虽然,这样的放不下是人之常情,但是仔细想来,明明这么痛,却每每放不下,显然是违背了之前所述的,作为一个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
失恋后,一心想忘记对方,可是却每每无法忘记,在街道的转角处,总是不期然的会看见他的身影,总是想起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我们的内心里,好像住着两个不同的自己,一个是A,坚决要忘记曾经的恋人;另一个是B,却总是念念不忘。
B觉得他很重要,总是不经意间再再把恋人的讯息、图像,传递给试图忘记的A,而A常常没有觉察就接过B递过来的讯息,不断的回味,待感受到痛苦时,才再次扔下,发誓再也不想了。
可B又乘着A不留意,再次把恋人的讯息递上来,A又自然接下来,再次重复这样的痛苦……
我们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走不出来,我们以为是自己念念不忘,其实不知道生命之内正在发生着什么。
如果A代表显性心智,那么B就代表隐性心智。二者的功能各不相同,承担的作用也不太一样。
A代表分辨、思考,而B在配合A的时候,常常扮演一个不断提醒A的功能。
就好像A是孩子,曾经告诉母亲B,每周二早上6点要喊A起床,因为每周二,A得去学校值日生;B自从接到这个任务后,每周二一早就喊A起床,无论A表示多困,多懒,多么不愿意,但B还是尽心尽责把A拖起床。
当初恋爱的时候,A在心底自然觉得恋人很重要,总是一再的思念他,而这样的行为,就让B知道这个人对于A极其重要。于是,常常提醒A,向A推送恋人的讯息,而A对于B向他传递讯息这个行为是没有觉察的,爱恋时照单全收。
失恋后,也同样照单全收,只是这时候感受已经变了,从当初的欢喜,变成了痛苦。A再三玩味B提示的讯息后,直至感受到痛苦才觉得要舍弃。可是这个舍弃,每一次都只是在A这里完成,B没有接收到,还是不断的提示,不断的传递,这样的循环,让A痛苦不堪。
就好像值日生已经换人了,不需要周二一早起来了,但孩子一直没有告诉妈妈,妈妈依然坚持不懈的再再提醒,不管孩子是否困,是否不愿意,只会不断提醒。既然生命内在的机制有这样一份运作,那么我们不妨仔细观察一下:
接着,情绪越来越清晰,然后情绪背后的老旧故事就慢慢浮现;如此,你才意识到自己怎么又开始折腾这些无聊的老故事。
因此,你不妨好好观察一下,找个时间把头脑中不断出现的故事记录一下,无论多么的荒诞、多么的痛苦乃至多么的不堪,只要是不断出现的,你就要警觉,没有什么念头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这里面隐藏着重要讯息。
如果内心再再出现的故事,对于你内在的提升与成长确实重要,那么恭喜你,你的成长上路了!如果再再出现的事情,其实并不有利于你的成长,只是不断出现的烦恼,那你就要警觉了。
不再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消耗自己前行的力量上。
好了,好了,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不用再传递这些老旧的讯息给我了,我不想再进入这些情绪和故事了,一切都过去了。
注意:当你强烈地以情绪表达:我再也不要看见他!我讨厌这个人、这件事......就连我们旁观者都能接收到,其实这个人对在你心里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自然你内在接收到的仍然是“很重要”的信息。所以,真正有效的方式,反而是这样轻一些,清晰地告诉自己就好。
这样,每每再被递词时,你这样试着轻轻念叨几遍就会发现,当下的情绪慢慢就没了,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让你清晰它想传递的是什么就消散了。
总之,只要是无益于内在成长的,无论它是什么,都放过,都放手,都放下;反之,只要是有益于内在成长的,无论它是什么,都抓紧,都抓牢,都抓稳。
渐渐长养自己于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是那样的轻虚不着,一切任它生、随它灭,不抓不执,任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