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定不是结局……

文摘   其他   2024-10-21 05:01   江苏  

01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名字记不得了,但它所讨论的一个主题,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定不要傻乎乎地因为帮助别人,而把自己搭进去,甚至赔上一生的前途……


比如见义勇为的时候,却把自己变成了伤残,不仅无法自食其力,还给家人造成巨大的负担;
比如人生的关键时候,高考、就业等重大事件,却选择去帮助他人,结果错过了自己的未来;
比如在某些不合适宜的场合,却仗义执言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结果把自己的一生却就此断送……


说实在的,在设身处地考虑这些问题时,我发觉的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从小在我们的价值观里,做一个正直的人、乐于助人的人……都是自然而然的正确选择,然而,当把这样的正义与现实具象的困窘放在一起时,我的内心的确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纠结、矛盾,我一直没想明白吧,因此,这篇文章很深地就此映在了我心里,并成为一个未解的疑虑,偶尔遇缘就会想起、琢磨。


记得有一天晚上的梦中,我便梦到自己身处在了这样的困境中。


场景是气氛有些紧张的那个年代,我正在上大学,感觉自己的角色是一群“有为青年”中的一员,正和很要好的朋友在教室里,跟一大堆同学们激昂地讨论着什么。
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周围几个面容有些鬼鬼祟祟却又很气势汹汹的人凑了上来,是代表当局专门搜捕“反动言论”人士的。


这几个人走上来,声色俱厉地问我们:你们在说什么?
大家都闭了嘴,不吭气,明哲保身。


然而,我的好友却是一个耿直而思想激进的青年,她很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于是大声驳斥:你们又是做什么的?……


一番慷慨陈辞,成功地把这伙人吸引了过来,团团围住了好友,我本能地就上去挡在了好友前面,不想让这些人碰她,然而,这些人几下就把我俩推搡出了教室,并把我俩的行李、书包一并扔了出来。


被卫兵押着站在院里时,我心里其实是有纠结的:
同学们被集合着要去接受分配工作、毕业了,而我选择了守护好友,意味着已经被学校除名,这一辈子的所谓大好前程也就此结束了……


虽然心里闪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我的本能却是简单直接、自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就这样坚定地选择护着好友,并且在院子里时,趁着卫兵不注意,我拽着好友就一路逃了出去,在这些人的追击中东躲西藏,暂时躲在一个破庙门背后,稍微能喘息一下。


边躲我还在继续想着:
其实纠结、想不通也没什么用,关键时候还是本能在决定啊,就像我思想上这么纠结着,却事情发生时,已经本能冲在前面做了选择了……


梦醒了。


很感谢现实中,并没有发生这样的困境,生活在和平时代,幸福安稳,真好!


然而,对于这个困惑,除了在梦里明白了:
真正的关键时候,起作用的其实是本能,而不是思想见解。但我仍然并没有真的想通:帮助他人,如果搭上了自己的一生,到底这样的选择值不值?怎样的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02


朋友推荐我看的一部电视剧《爱情的边疆》,只是看了开头几集,我却已经被其中的一个人深深感动了,他用他的选择非常清晰地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他的名字叫万声。


这个来自上海的小伙,是1958年考入北京广播专科学院的一名新生,热情开朗,幽默耿直,因此成为这个班的班长。


也许是爱情,也许是友情,也许如他所说是“纯洁的同学情谊”……从一开始,万声就非常喜欢关心同桌文艺秋的大事小情,常被文艺秋嫌弃他“能不能不啰嗦了?”


文艺秋喜欢听苏联著名播音员维卡的磁带,万声就饿着肚子,拿自己的粮票跟同学换回了磁带,让文艺秋得偿所愿。


维卡来到北京广播专科学院交流学习,和文艺秋情投意合相爱了,并且领取了结婚证,万声想方设法阻挠不成,就喝醉酒祝福他们幸福。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维卡被软禁在宿舍出不了门,文艺秋急得没办法,万声想方设法打听维卡的动向,得知维卡已经随苏联专家撤走,且已经到火车站了,于是,万声赶紧骑自行车送文艺秋到车站……


维卡回国后,文艺秋思念深深,寄给莫斯科的三封信全被退了回来,并且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学校领导对这件“里通外国”的事情非常重视,在马上面临分配工作的情况下,学校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对“文艺秋事件”的认识。


昔日的同学,两年的同窗,在这样“需要向组织表态”的关键时刻,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向学校表忠心,同时痛心疾首地表达对文艺秋的痛恨,认为她的行为罪大恶疾、十恶不赦,并表示与她是同学感到极大的耻辱……


在那样的氛围下,这些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前途,纷纷选择了明哲保身,打击文艺秋。


作为班长,万声却站了起来,以他一惯的幽默与极好的口才,质问同学:
文艺秋是我们的同学,两年同窗,她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知道吗?
她为什么要写信?因为那里有她的丈夫,亲人无缘无故消失了,她关心、着急、写信……有那么可怕吗?
即使她错了,我们作为同学,就不能给她帮助吗?
……


这些在平常看来是人之常情的话,却在那样的氛围下,已经没有人敢发声了。只有万声,不管不顾站起来大声疾呼,竟令班级的“批斗会”就此不了了之。


班主任非常爱惜万声的才华,跟他说:
你讲的道理是对的,只是某些情况下是不合适讲的。


万声笑笑说: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对的道理,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讲出来。


同学们纷纷分配到各个地市去工作了,只有万声和文艺秋因为“思想问题”,迟迟压着没有消息。


班主任劝万声:
跟组织写份检讨,道个歉,你的问题并不大,这样就一定会分配在北京或者分回上海去,这可是一辈子的前途啊。


万声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然后,万声和文艺秋主动申请去了边疆工作。


文艺秋非常内疚影响到万声一辈子的“前程”。拎起行李箱,万声却依然乐呵呵地说了一句特别打动我的话:
这一定不是我们最后的结局。


在那个时代,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本可以回到上海,或者留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因为替同学的“仗义执言”,被发配一样,分到了边疆,一步之差,前途渺茫,难道不应该后悔或者怨恨命运的不公吗?


然而,万声却说了一句特别像“画外音”的话,他对文艺秋,也对自己说:
这一定不是最后的结局。


然后,乐呵呵地就上路了。


就这样,两个广播学院的高材生就这样到了寒冷的黑河。


故事却并没有就此回转。在黑河,思念成疾的文艺秋,为了听一听维卡的声音,想方设法配了一把“监听室”的钥匙,终于听到了维卡的声音,泪流满面之际,却发现有人走了进来……


在那个时期,偷听他国电台,当然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全台人员开会讨论“文艺秋”的严重问题。万声却再一次以学习之名进入会场,在大伙开始七嘴八舌要求严惩文艺秋这种罪大恶极的行为时,万声再一次站起来。


这一次,虽然还是幽默与阳光的口才,但是万声知道无法仅以说辞帮助文艺秋逃过一却,索性他大包大揽到自己身上:
是我太好奇了,所以偷偷配的钥匙,并怂勇文艺秋进去的……


结果就是万声和文艺秋被“发配”往条件更艰苦、更边疆的边疆了。


冰天雪地里,万声对文艺秋说:
我还是那句话——这一定不是我们最后的结局。


然后,带着他一惯的乐呵呵的阳光与幽默,开始了边疆的新生活……


03


也许是为了爱情,也许是为了友情,甚至是什么原因都不重要了。事实上,万声就这样,一次次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事关“前途与命运”之际,却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选择了“仗义执言”。


他的老师劝他:有些道理是对的,但是要分不同的情况讲。


万声却说:不是这样的,对的道理,是不分情况的。


然后,他确实一次次为自己的“不分情况”,以自己的工作、前途买了单。


只不过,他从来不曾把这些事件的后果,当成“命运、结局”,而是满怀期望地接受,等待着“真正结局”的到来——无论多难,他都知道:
这一定不是最后的结局。


让我不禁想到,每每让我们痛不欲生,绝望无助时候的想法,恰恰跟万声是相反的:也许我们因为帮助了他人,或者别的什么事情,然后因此发生一些不如人意的后果时,我们会以为“到头来,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因为我们把这个后果,当成了真正的结局,所以才会后悔、难过,怨恨、绝望。
分配了工作,就是一辈子的前途;


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都以为是可以决定自己一生的结局。


然而,万声抱着他的枕头,一路颠沛被发配往最寒冷的边疆时,却乐呵呵地说:这一定不是我们的结局。


所以,他甘之若素,静等着生命的峰回路转。


后面的剧情我还没来得及看。
但其实答案早就写在万声的神情语言里,呈现在他的一举一动里。


他帮助人,帮得简单坚定;
承受后果,却承受得如此轻描淡写。


而真正的秘诀,却只有这一句:
无论多难,坚信:这一定不是最后的结局。


这句话,真是太有力了!


看着他,我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
大多数人在和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多是一个环型的回路:
我付出什么,世界回报以我什么;
然后我再给予世界回馈,做出我甘愿的付出;
……


自我在这其中患得患失地计较着每一份付出,每一分收获,俨然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坚决不允许自己的利益有半点的闪失,然后,慢慢地在这种环型的弯路中,让自己的付出渐渐衰减下来,甚至充满负能量,抱怨、愤怒......


然而,万声的人生,却是一条直路,不在意世界的回馈,只是大摇大摆、开开心心地前行,无论世界丢给他什么,他都笑嘻嘻地说:
这一定不是最后的结局。


然后,继续前行,一路明媚。


是啊,若我们能记得:
无论发生什么,一定不是最后的结局。那只管努力付出就好,还有什么要特别纠结的呢?
《一会成长课堂》
欢迎你报名
请联系莫老师
微信wg13347715027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一会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在这一期一会的生命里,能彼此遇见,是一份美好;若能相懂,会不会更是一份惊喜?三次元人格分析与您一起看世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