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更要美

文摘   其他   2024-11-09 05:00   江苏  

01
 
Z哭泣着来找我,她妈妈不让她上班了。
 
我忙问为什么?
——我弟弟今年大学四年级,还有半年就毕业了,但突然生病了,痴痴傻傻的,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
 
这和你上班有什么关系?
——我妈不能接受弟弟的状况,一定要我辞职,然后要我和她一起,每天“押”着弟弟去上学,无论如何得把学业完成。
 
你弟弟这样还能读书吗?
——怎么可能,他连我都不认识。
 
你没和你妈说说你的想法吗?
——她那么强势,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只是嚷嚷着:不应该啊!不应该啊!然后逼得我一定要辞职......


小Z无助的神情不知该如何是好。既心疼弟弟的生病,也理解妈妈的焦灼,可是要自己辞职去这样和妈妈做徒劳无功的努力,心里觉得像要入无底洞一样的充满无力感。
 
该怎么办呢?
 
02
 
很能理解小Z的困境与无力感。


她真正希望的是,妈妈能正视弟弟的现状,也许让弟弟在家里休养一段时间,也许去送弟弟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无论是从弟弟的角度,还是她的角度,都是更合理的一种面对现实的态度。

然而,她的妈妈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弟弟现在的样子,只是希望全家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弟弟把大学读完,似乎就一切都正常了一样。

她知道妈妈对弟弟读大学的重视,但是没想到会一意孤行到这种程度,所以无语到想逃。


看着小Z的无助,我也深觉难过。


生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吧,我们无视现状,无法接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现实,非要一意孤行的去做自认为是对的事情,却不知这样的“对”,却最终做到所有人都受伤。
 
面对这样一个超级强势的妈妈,面对这样一个活在头脑中的母亲,那种心理压力,相信绝不是一点半点。想来,无论小Z还是弟弟,如果学习或者工作中有什么不能达到妈妈心里认为“应该”的标准,正确的准则,那下场会很惨。
 
或许有一种可能,这个弟弟就是无意识在采取这样的方式去逃避这种压迫,想来实在是无奈。然而,母亲不仅没有一点松动与反省,还要理所当然地要求女儿也放弃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这样的悲剧还要发生些什么才会停止。
 
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没有什么是不应该的。
 
当我们不能接受时,我们也无心去探究造成这样的原因,而是想着硬掰,儿子这样了,还要“押”着去学校,作为母亲的那份痛苦可以理解,但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叹息。
 
不能因为读书对,就要无视一切的坚持。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对”的过度坚持,乃至无视自己的感受与现状,最终连“对”也失去了。
 
朋友和我提起他的一位邻居。
 
老人家60多岁,常常在小区里,光着上身,双手交换、不断扔举着一个石锁,据说那个石锁有110斤。每一次这样锻炼,都引来大家的围观,老人家也越耍越开心,大冬天也最多一个背心而已。
 
可就在不久前,老人家去世了。
 
说起来,邻里都不相信,这老汉满身的肌肉,怎么说走就走了?
后来听说是用力过猛,受了内伤。
 
锻炼身体是对的,但是完全不顾及自己身体的感受,完全不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只是活在头脑中,过度透支,过度用力,其结果却是英年早逝。
 
如此可见,我们在追求“对”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对”之间的关系,不要让我们内里与“对”之间产生“恶”的关系,直至酿成恶果。
 
03
 
人生有很多高远的目标值得我们追求,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顾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实际的状态。如果没有美好的感受作伴,如果只是一意孤行地不顾自己的现状,那么这种追求之路,恐怕也就难以走远。
 
只是很多人似乎忽略了这一点,他们的眼里只有“对错”。
只要是对,就应该坚持不懈,不能丝毫放松;
只要是错,就应该完全杜绝,丝毫不允许出现。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都是人,是人就难免进进退退。事实上,有时候,自己设定的计划,自己也很难坚持,譬如每天背50个英文单词。
 
这个目标本没有什么错,错在过程中,不把自己当人看。做不到,就开始不断谴责自己,直到那种自责的挫败感,深深的刻划在自己心里。只要一想到背单词,那种低自尊的自己就随之浮现,那种挫败的感受也随之升起,于是乎就更加不愿背单词,再然后,就更加的自责。
 
一个对的目标,生生被一个机械化的方式给摧毁掉了。
 
面对自己,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有时候要拉一把,有时候也要用哄的,这样从自己目前在的地方,一点一滴如实前行。
 
累了,允许歇一歇;
疲了,允许松一松;
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要特别培养学习中的美好感受,千万不要仅是“苦作舟”。
 
那些学问有成的人,往往绝不以为读书是苦,相反,他们从中找到了乐趣,一日不读书,一日只觉白过。
 
做正确的事固然重要,愉快的做正确的事更会长远。
 
千万不要用自己固执的单线思维,破坏我们和正确之间的关系,反之,如何构建与正确之间的美好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理性很重要,感性的满足也同样很重要。不姑息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结果往往只有失败和痛苦。
 
要想走的快,理性先走;
要想走的远,理性和感性一起走。


从自己在的地方,如实前行,慢慢走,终会快快到。
 
《一会成长课堂》
欢迎你报名
请联系莫老师
微信wg13347715027
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一会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在这一期一会的生命里,能彼此遇见,是一份美好;若能相懂,会不会更是一份惊喜?三次元人格分析与您一起看世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