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妈妈健康,一文带你了解“妈妈手”的治疗与预防!

健康   健康   2025-01-20 19:18   广东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彭君华

长时间抱孩子

手又痛又肿

医学上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
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症状表现

1. 疼痛:主要表现为手腕桡侧(大拇指这一侧)疼痛,疼痛可在活动时加重,如握拳、拧毛巾、拿东西等动作。


2. 肿胀:在桡骨茎突处可能会出现轻微肿胀。


3. 活动受限:手腕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大拇指的伸展和外展动作。


病因分析

1. 过度使用:新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频繁地进行抱孩子、换尿布、喂奶等动作,长时间重复这些动作会使手腕部的肌腱和腱鞘过度摩擦,从而引发“妈妈手”。


2. 姿势不当:不正确的抱孩子姿势,如用手腕过度弯曲的方式抱孩子,会增加手腕部的压力,容易诱发“妈妈手”。


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初步诊断。如果患者出现手腕桡侧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且有频繁使用手腕的经历,医生可能会怀疑为“妈妈手”。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如按压桡骨茎突处,看是否有疼痛;让患者做大拇指的伸展和外展动作,观察是否有疼痛加重等。


3. 辅助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辅助检查,如 X 光、超声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妈妈手”如何治疗呢?
这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1. 休息

这是治疗“妈妈手”的重要方法。减少手腕部的活动,避免过度使用,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2. 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手腕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佩戴支具

佩戴手腕支具可以限制手腕部的活动,减轻肌腱和腱鞘的压力,有助于恢复。



4.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电疗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



5. 深圳市中医院特色疗法

浮针治疗“妈妈手”。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在1996年发明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它使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在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等操作。

诊断评估

医生会询问病史、症状表现,进行体格检查,确定“妈妈手”的诊断。评估疼痛的程度、关节活动范围等。

治疗操作

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通常为坐位或卧位。医生选择合适的进针点,一般在疼痛部位周围或相关肌肉的皮下。将浮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浅筋膜层进行扫散操作,持续一定时间。


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再灌注活动,即让患者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患部,以增强治疗效果。

优势
  • 相对安全:浮针针具在皮下操作,避免了对重要神经、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损伤。


  • 见效较快:很多患者在治疗后能立即感受到疼痛减轻和关节活动度改善。


  • 操作简便:治疗过程相对简单,患者接受度较高。



如何预防“妈妈手”呢?
这些措施要牢记!



采用正确的抱孩子姿势,避免用手腕过度弯曲的方式抱孩子。可以将宝宝靠近自己的身体,用手臂和身体的力量来支撑宝宝。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手腕部的动作。可以轮流使用双手,或者让家人帮忙分担一些照顾宝宝的任务。


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手部锻炼,如握拳、伸展手指等,增强手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避免手腕部受寒,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加重疼痛和炎症。可以在寒冷的天气里佩戴手套或使用暖手宝等。


“妈妈手”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
新妈妈们在照顾宝宝的
过程中要注意预防
如果出现“妈妈手”的症状
应及时就医,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科室简介】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介绍(点击查看更多)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深圳市中医院订阅号
该院始建于1975年,经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示范中医院、广东省名院”等称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