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护理组 蒲继红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 钱方
耳尖穴
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卷耳取穴,在耳廓的最上方的尖端处,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调节气血、解痉止痛、清脑明目、镇静降压的作用。
耳尖放血疗法
中医认为“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 人体的十二经脉上络于耳, 耳郭上的穴位是躯体与内脏信息的反应点,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节相关经络和脏腑的功能,达到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之效[1] [2] [3] 。耳尖的作用归纳起来就是“三抗一提”——抗过敏、抗炎、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概括来说,主要有退热、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等作用及调节脏腑机能,传递生物信息、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细胞代谢的功能。凡属实热之证、血瘀、邪实、热盛等所致的脏腑经络病变均可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和辅助治疗。
1
中医认为少阳主风,太阳主表。膀胱经上至头顶再从头两侧至耳上,少阳经循行耳朵。表证与太阳有关,皮肤病与风与表皆有关连,所以耳尖可以主风主表,可以治风也可以治表。
另外少阳经也循行眼的内侧及外侧,在这里放血,可以治疗眼的疾病。因为少阳主风,又胆透过脏腑别通与心通所以可以治失眠症。大家都知道肾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因此在耳尖刺血治心悸及多汗(心主汗)亦有效。
2
耳尖在经络中为肝经所主,肝在中医里被称为“将军之官”,和情绪活动关系密切,肝脏功能失常,容易产生肝火症状,此时就可耳尖放血。心肾皆开窍于耳,且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因此耳尖放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治疗失眠很好的穴位。
3
现代医学表明:耳尖穴具有“三抗一升”的作用,即抗过敏、抗炎、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耳尖放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1
因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结核等引起的发热。
2
耳尖部有炎症或冻疮时。
3
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以及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等。
4
处于月经期患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
身体极度虚弱者,或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6
免疫系统受损者,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等,禁止刺血。
参考文献:
[1]宋庆雨,王喆,刘振宇,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J].军事护理,2024,41(03):79-81+85.
[2]洪秋阳,邓越,毛雪文,等.火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亚急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1):2094-2097.
[3]石蓬莱,徐霖.镇肝熄风汤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24,46(05):762-765+771.
应用效果评价[J].四川中医,2024,42(01):202-205.
[4]史思怡,王建锋,卢晨,等.耳尖放血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24,40(05):48-49.
[5]姚丽萍,杨春艳,柳研,等.九味消风散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面部皮炎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1):2097-2099.
[6]苏超,冯月香,郝长河,等.耳尖放血联合祛湿止痒方治疗黄疸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6):111-115.
[7]洪秋阳,邓越,毛雪文,等.火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脑卒中后亚急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11):2094-2097.
[8]陈庆霞.耳尖放血配合耳穴贴压联合头部刮痧在失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05):201-203.
[9]何周欢,龚显田,张恒.针灸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入睡困难型失眠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08):791-796.
【科室简介】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