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 梁艺钟、姜小艳
饮食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应遵循高营养、易消化、低渣的饮食原则。生活方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而饮食作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之息息相关。
1
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肠道组织。
2
同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果,但需避免食用带籽、带皮及纤维过于粗糙的种类,以防加重肠道负担。
3
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乳制品在发作期常需严格忌口,因为这些食物易诱发或加剧肠道炎症。
规律的作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康复同样不容忽视。充足的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与调整的关键时段,有助于肠道黏膜的恢复。
患者应保证每晚7至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过度消耗都可能削弱身体的抵抗力,导致病情反复。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积极意义。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与血液循环。
长期患病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适当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患者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但需注意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患病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肠道神经功能,加重病情。
中医辩证施治利于促进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用药行为和生活习惯,减轻焦虑抑郁,促进患者康复。
患者应学会积极应对疾病,可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感受来释放心理压力,也可参加病友互助小组,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取支持与鼓励。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生活方式的全方位调整是一场长期而有益的“战役”。通过精心规划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以及积极心理调适,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提高生活的舒适度与幸福感,在与疾病的抗争道路上稳健前行。
参考文献:
[1] 潘光花.溃疡性结肠炎的情志因素及其干预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36 (5):383-385. 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12.05.004
[2] 牛秋霞.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应用效果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 4 (16):57-59.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0.16.057
[3] 江建颖.中医辩证施治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及行为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健康教育,2012, 28 (6):465-467.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2.06.025
【科室简介】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