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守护!危机介入模式在抑郁症少女自杀事件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职场   2025-01-18 09:02   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石东梅

 督导 | 李琪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小A(化名),现年14岁,初三学生,父亲对服务对象的学业要求较高,平时管教比较严格。父母亲离异,且父母亲关系较差。


从服务对象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因为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等差异经常当着服务对象的面激烈争吵。初一时,父母离婚,服务对象和父亲一起住,母亲也会时常过来看望服务对象。离婚后,父母彼此依然会当着服务对象的面责备对方,服务对象承受了比较大的精神压力。


2024年某天,服务对象主动请母亲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父母因理念不合发生激烈冲突,之后服务对象跑到房顶,母亲报警,称:女儿要跳楼。


派出所接警,民警通知社区,社工介入。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心理压力非常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晚上也常常失眠,有负面的想法。社工和服务对象父亲沟通后,父亲同意带服务对象去看心理医生,并且当场预约了本周日医院的心理咨询。



二、需求分析



(一)问题分析


1.心理行为分析


服务对象因原生家庭的关系,父母经常在服务对象面前互相诋毁对方,给到服务对象较大的精神压力;父亲曾经跟踪过服务对象,该事件让服务对象对父亲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在学校,服务对象几乎没有朋友,服务对象觉得爸爸在同学面前关心她,同学都认为她有一个好爸爸,所以服务对象觉得同学不能理解她,她的烦恼无处可诉。


最近,学习成绩下滑,父亲又说:考不上某重点高中就不让服务对象上学了。服务对象认为自己肯定考不上,因此内心很恐慌。父母关系紧张、学业的压力、对前途的迷茫和恐慌让服务对象出现了失眠、焦虑等肢体症状,而求助无门增加了服务对象的无力感。同时也让服务对象产生了对父母、对人生的失望。


2.家庭关系方面


服务对象父亲和母亲关系不好,彼此怨恨;服务对象和父亲关系也不好,服务对象认为父亲很严厉,不尊重服务对象,不理解服务对象,尤其是私自拆服务对象的快递,而且还闻服务对象的洗发水,服务对象表示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感到恶心和厌恶;服务对象和母亲关系也一般,不愿意和母亲一起生活。


她表示:妈妈很啰嗦,把她当成小宝宝对待,也不理解她。服务对象感觉也没办法跟母亲诉说心里话。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让服务对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反而产生更多负面的情绪。


(二)理论依据


1.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会给个体的身心及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在生理、心理上产生紧张和焦虑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接受和适应这种危机状态。


在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因原生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支持系统的薄弱、家庭情感缺失,导致服务对象长期处于低自尊和缺少自我认同感的状态中,社交圈子比较窄,容易产生焦虑、偏激、自我抑制的心理,一经情绪爆发则会出现自杀念头。


危机介入模式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干预服务,社工需要通过及时处理、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等专业服务,降低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帮助服务对象度过难关。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危机介入理论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与重塑服务对象爱护生命、尊重生命观念;社工联动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社区、未保站等多方力量为服务对象链接必要的政策及支持;协助服务对象及其父母进行家庭关系重建;引导服务对象发掘自身及周围环境的优势与潜能,帮助服务对象重建自信心,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二)具体目标


1.开展紧急介入,及时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与支持,安抚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建立信任关系。


2.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结合心理诊断的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治疗建议,逐步提升服务对象对于生命的认知,重塑对生命的爱惜。


3.多方联动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4.为服务对象家庭提供关系调适服务,协调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关系,促进服务对象与家人沟通,打造正向、主动沟通渠道,改善服务对象与家人的关系。


5.为服务对象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积极协助服务对象的父亲改善对服务对象的管教态度,有效地扮演好父亲的角色。



四、服务实施



(一)及时介入,给予情绪支持,建立信任关系


社工接到工作站的通知,立刻和工作站副书记一起前往派出所了解情况。在派出所,服务对象的父亲非常气愤地向民警痛诉服务对象母亲的过错。


服务对象似乎刻意与父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且一脸的不屑,服务对象母亲在另一个房间,并且当她确定可以离开后就走了,并未打招呼。


后来,服务对象主动跟社区副书记和社工说,她希望分开谈。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很痛苦,很孤独,已经有负面想法并且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服务对象表示自己没有勇气去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社工运用同理、倾听、输入希望、赞美等方式与服务对象拉近关系,确立了信任关系。


最后,在社区副书记和社工的沟通下,服务对象的父亲同意带服务对象看心理医生。在得到同意后,社工加了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父亲的微信,并且表示有需要,可以和社工联系。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服务对象主动联系了社工,沟通中服务对象表达了父亲跟踪她这件事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服务对象感觉到人生很无望,很痛苦并且认为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痛苦无望的。社工及时运用了倾听、接纳、积极地肯定等方式提供情绪支持和陪伴,之后,服务对象失联,在生命第一的原则下,社工紧急联系了服务对象的爸爸,并及时向社区报备。通过与服务对象的爸爸确认,服务对象生命安全。


社工在服务对象去医院看心理医生之前都保持着联系,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帮助她舒缓情绪,减少压力。


(二)限定目标,输入希望


在后面的几次线上沟通中,社工采用充分的关注和支持,主动与服务对象分享生活的感悟和趣事,与社工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后续接触的过程中,社工了解到服务对象在医院的心理诊断为轻度抑郁,医生建议通过学习减压,运动、早睡等方式调整。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关注当下,做一些可以轻松完成的事,为自己赋能,并积极发现并肯定服务对象的“闪光点”,为她输入希望。同时,社工在日常中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学习使用理性思维和安全有效的宣泄方法,舒缓负面情绪。


(三)提供支持,多方联动


社工对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到相关部门、社区以及未保站。通过联动,定期开展联动研讨会议,相互分享和反馈信息,搭建资源输入链条,扩展服务对象的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网络,具体如下:


1.整合资源


社工通过走进服务对象的家门和研读服务对象资料去了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过往经历,为其建立一档一案。通过与社区工作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定期联动,整合社区的资源。针对服务对象本人,社工培养服务对象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提高服务对象自我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2.缓解家庭关系


社工针对亲子关系差,父亲在教育观念、沟通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认知偏差和问题,社工与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心理咨询师进行研讨后(服务对象父亲不同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直接为他以及服务对象做咨询,但是他愿意社工提供咨询及跟进等服务),由社工为服务对象的父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工运用心理社会认知模式,调整服务对象及其父亲关于自我和家庭的正确认知,协助服务对象及其父亲进行家庭关系重建,打造正向、主动沟通渠道,同时提供情绪支持。


3.恢复信心,培养自主能力


社工通过线上微信沟通与陪伴、分享减压技巧,鼓励服务对象运用以及线下面谈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通过渡过心理危机。同时,社工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社区减压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帮助服务对象缓解压力,扩大朋友圈,建构正向朋友圈,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及沟通技巧等。



五、评估总结



(一)服务成效


1.多部门联动,开展专业服务


社工通过多部门联动,定期开展研讨会议的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其建立一档一案,开展精细化个案服务。通过联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家人和社区的关心和支持,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引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积极面对挫折与困境。服务对象反馈自己的状态有了良好的改善。现在早睡早起,每周会进行一些仰卧起坐,精神好了很多,成绩也有了提升,压力减小。


2.缓解家庭关系,增强社会链接


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沟通,调整服务对象关于自我和家庭的正确认知,开展多样式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扩大朋友圈,同时,为服务对象的父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一步协助服务对象及其父亲进行家庭关系重建,打造正向、主动沟通渠道,从服务对象和家人的面谈中反馈家庭中的争吵变少,服务对象反馈有感受到自己意见被尊重,家庭无效沟通次数减少。


本个案结合社会工作者专业价值观、技巧和方法,遵循社会工作者工作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个案,采用危机介入模式联合多方资源助力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目标已达成,并且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回归正常生活。


(二)服务反思


1.抑郁症未成年人面临众多困境,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必不可少


面对抑郁症未成年人,他们需要更专业化、精细化的关怀与支持。社工在日常服务中,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困境儿童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提高社工的专业能力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开展服务。


其次,抑郁症未成年人缺乏自我应对能力,需要外界提供专业支持,社工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理解,拉近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其一户一档,同时,社工要注重多方联动,构建强社会支持网络。最后,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助力其增强自我效能。


2.社工不仅是服务提供者,也是资源链接者、协助者


社工要发挥“五社联动”优势,突破以往的传统个案服务方式,社工积极与政府、未成年保护中心、社区、社会慈善等社会力量联动,充分发挥资源链接者角色,使社工服务专业而持续,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构建支持网络,同时,在跟进服务过程中始终与其家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跟进服务,回应家庭需求。


3.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土壤


和谐的家庭关系青少年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社工需要积极协助服务对象的父母有效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协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发展中的阶段任务和危机;强化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渠道;改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态度;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并及时提供帮助。



什么是危机事件?
出现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
危机介入有哪几个阶段?
如何将危机介入理论运用于实践?
全国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教你
开展社会工作危机介入
扫码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青少年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社工客
点击关注!陪伴千万社会工作者成长。每天分享行业前沿资讯与实务干货。让助人者有力,让受助者温暖。点击“社工客精选”查看精选好书+好课+好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