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朱梦圆 徐丹 董乐凡
单位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道民政服务站(社工站)
一、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李某(化名),女,84岁,是一名退休赋闲老人,与老伴同住。
因记忆力衰退导致内心焦虑和恐惧,主动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能够通过专业力量帮助自己减轻心理压力。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及需求:
(一)生理方面
李某(化名)今年84岁,记忆力衰退问题困扰数年,时常会出现购物忘记付钱、钥匙丢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急需为其链接专业医疗服务,提供认知康复训练,延缓认知功能退化。
(二)心理方面
李某的老伴腿脚不便,平时还需要自己长期照护。身体机能退化、照护压力等问题导致李某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存在焦虑、紧张、担忧的不良情绪。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同理心、鼓励等支持性技巧,为李某提供情绪支持,引导其乐观面对生活,学会寻找寄托。
三、理论支持
1.资源链接
资源链接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巧,是为直接服务提供后备和专业补充的重要手段,目的就是依靠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强化服务对象的功能。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以及服务对象关联,可以把社会资源分为非正式社会资源和正式社会资源,正式社会资源是指由正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资源。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明确向社会工作者提出延缓记忆力衰退的需求,因此社会工作者可链接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记忆包裹”项目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认知筛查、认知康复训练等正式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延缓认知功能退化。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强调服务对象在生活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并且注重从这些因素入手,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生活情境,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因生理、心理的压力对未来生活产生焦躁不安情绪,社会工作者可运用直接治疗技巧进行介入,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以支持、直接影响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解,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同时通过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引导服务对象对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改善服务对象的身心状况。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服务目标和策略
(一)目标
1.总目标
改善服务对象的认知功能,提升其自我价值感,缓解焦虑情绪,协助其发展自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并且预防新问题的产生。
2.具体可测目标
(1)为服务对象提供2次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筛查。
(2)协助服务对象掌握5种认知障碍干预的技巧,延缓认知功能的退化。
(3)开展2次情感支持,与服务对象建立亲密关系,引导服务对象掌握疏解不良情绪的技巧与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二)服务策略
1.首先通过探访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
2.链接专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了解自身认知情况,与其一同制定服务目标及计划。
3.开展认知康复训练,引导服务对象在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记忆力、定向力、空间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
4.提供情感支持与情绪疏导服务,引导服务对象掌握识别与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增进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系,缓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压力。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收集资料,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社会工作者运用倾听、鼓励的支持性技巧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需要,为个案的开展奠定基础,建立专业关系。
(二)第二阶段:认知筛查,了解大脑状态
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记忆包裹”项目资源,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等筛查工具,从服务对象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对象在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等方面存在退化。
在尊重服务对象自我决定权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服务对象的交流沟通后,决定此次个案服务的主要目标为改善认知功能,次要目标为情感陪伴与情绪疏导。
(三)第三阶段:认知康复,锻炼逻辑思维
根据前期筛查结果显示,服务对象在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等方面存在退化。
因此,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准备了“复合性注意训练”“执行功能训练”“学习和记忆训练”等专业训练方法,协助其完成“益智手指操”“趣味拼图”“积木大挑战”“魔法汉字”“筷子夹弹珠”等挑战,锻炼其逻辑反应力、定向力和记忆力,使其掌握认知康复训练的技巧,提升服务对象的认知水平,有效延缓认知能力的退化。
(四)第四阶段:情绪疏导,掌握宣泄技巧
服务对象因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产生孤独、焦虑的不良情绪,社会工作者积极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探索一描述一宣泄”等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疏导,引导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困扰自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厘清内心深处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同时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掌握正确宣泄不良情绪的方式,通过手工“兔子灯”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寻找一丝慰藉。
(五)第五阶段:暖心关怀,提供情感支持
社会工作者在前期多次服务的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密切的信任关系,服务对象也向社会工作者主动表达内心的想法和需求,提出想吃鱼的心愿。
社会工作者准备好食材,和服务对象一起在厨房制作“清蒸鲈鱼”,通过一顿饭的情感支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增强了归属感与幸福感,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六)第六阶段:筛查后测,处理离别情绪
多次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仔细观察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发现服务对象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愈发积极乐观,因此,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开展认知障碍筛查后测,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及老年抑郁量表等问卷,测试结果显示服务对象的MMSE、CDT分数比前测时要高,在定向力、记忆力等方面有显著的提升,而老年抑郁量表则显示服务对象的情绪状况也较为良好。
最后,社会工作者告知服务对象目标已完成,可以结案,并与其约定后续以电话的形式跟踪回访。
五、总结评估
在此次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支持者、引导者、服务者、使能者的角色,在项目资源的支持下协助服务对象掌握认知障碍相关知识和认知康复训练方法,维持并强化了服务对象当前的认知功能,并通过会谈引导服务对象厘清内心深处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
除此以外,社会工作者还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了一道“清蒸鲈鱼”的心愿,使其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增强了归属感与幸福感,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六、专业反思
本次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在服务过程中如何让服务对象理解并积极回应。
由于服务对象自身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理解与沟通表达能力区别于普通老年人,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表述不清等情况。即使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仍需根据服务对象当下的状态,针对性的调整服务内容和沟通策略,尽可能的收集与服务对象相关的价值信息,从而保证服务效果。
此次个案服务的开展,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是重要的支持者,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理解他们的感受,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关怀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关爱认知障碍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
注:本文所用照片已征得服务对象同意。
社会工作经典书籍
《社会心理服务社工入门手册》
讲透与人沟通、链接资源等技能
适合新手社工、心理学零基础的社工
入门工具书
扫码拿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老年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