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何海文 周诗华
单位 | 双百工程清远市汤塘镇社工站
一、项目概况
赋能妇女,共筑美好社区项目自2023年年底开展至今,通过积极探索“1+2+N”工作模式,在助力基层社区治理、社区发展方面,不断提升妇女群体在社区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逐步完善妇女参与社区治理机制,让她“力量”为社区的建设增添温度和力度。
另外,以“赋能”为主线,定期组织各种专题知识讲座、志愿服务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让妇女以此获得自我提升、自我成长。同时,充分利用“小积分,大治理”机制,让妇女为辖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提供入户关怀慰问、家庭清洁、文娱活动等常态化志愿服务,让她们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实现助人自助,推动构建社区“幸福圈”。
二、项目实施背景
(一)M村妇女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贡献被低估
在社会工作者驻村的2年时间里发现,尽管M村妇女人口占多数,但在社区层面的决策权和参与度上,妇女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使得妇女在家庭和社区责任上承担较多的家条和照顾工作,这使得她们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区治理。另外,妇女的贡献也常常被忽视和低估,她们往往无法获得应有的赞誉和回报,这一现象也限制了女性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M村妇女在自我保护、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
在社会工作者长期与M村妇女接触下来发现,先是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尤其是遭受到家庭暴力的情况,会认为是“两口子”的事或“家庭纠纷”,只会采取传统的劝架方式,不懂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其次是保健意识淡薄,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只要感觉不病不痛就不愿上医院,尤其是对妇科病检査很不在意;最后是存在自我认同感低、抑郁焦虑、情感需求满足程度低等问题,并且其心理困境的形成更多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三)M村独居高龄老人缺乏情感陪伴与精神慰藉的需求
在日常走访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M村有11名独居高龄老人表示日常缺少娱乐活动,生活感到无聊、孤独;更有5名独居高龄老人感到难以融入社区,他们都希望能有更多陪伴或社交,以丰富精神生活。
恰好M村妇女具备独特的交际能力,她们也关注家庭和社区的稳定发展,注重社交互动和沟通,乐于帮助他人。妇女的参与不仅能够在社区决策中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想法,更能够照顾到社区中弱势和特殊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三、介入理论
“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念是一种基于社区内生力量和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资产为本重视调动社区内所有资源和关键力量,激发社区的内在动力,推动社区问题的解决。
本项目以资产为本理论为指导,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为妇女提供个人持续发展、自我表现的平台,引导更多的社区女性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并培育发展以妇女为主要群体的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特殊群体提供志愿服务,营造社区互助氛围,最后促进社区问题的解决。
四、项目对象及目标
(一)项目对象
M村在家务农或无固定工作的妇女25人、80岁及以上高龄独居老人11人和辖区民政救助在册人员。
(二)项目目标
1.成立一支M村妇女志愿服务队伍,队伍人数达25人及以上,培育产出3名骨干志愿者,为后续如节日慰问、人居环境整治、家事调解、乡村建设、一对一帮扶等各项工作开展做好志愿力量储备。
2.为25名及以上妇女提供法律科普、养生保健、关爱女性等专题讲座不少于3场,开展2场志愿培训,不定期召开妇女议事会,参与讨论基层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小积分,大治理”制度落地。
3.与11名高龄独居老人实现结对帮扶,为高龄长者提供志愿服务,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五、项目实施
(一)强化队伍建设,助力社区治理
项目开展之初,社会工作者多次走村入户到辖区妇女家中开展调研宣传,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向她们了解参加志愿服务意愿、服务方向、服务时间等内容,并当场邀请有意愿的注册成为志愿者。
在后续队伍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妇女能力的提升,多次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外出交流学习以及议事会、内部分享会等,以此不断提升妇女的胆量,让她们敢想、敢说、敢做。逐渐地,形成了每次在活动开展前,或者涉及到社区公共议题的会议时,妇女都会坐下来一起讨论商量的习惯。
社会工作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培训
(二)关注自我成长,呵护身心健康
驻点社会工作者紧紧围绕M村妇女特性以及需求,积极链接广东高校“百千万工程志愿突击队”服务资源,利用寒暑假期间引入法律系、社会工作系、心理学系等专业在读大学生志愿者,为妇女提供法律科普、女性健康、养生保健、心理健康等专题知识讲座,呵护妇女身心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心理健康领域,驻点社会工作者与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携手合作,利用心理评估工具对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基于评估结果,他们将采取针对性的服务策略,旨在帮助妇女群体发掘并发挥自身的潜力,从而有效应对家庭关系紧张、生活压力等带来的心理挑战。
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专题知识讲座
(三)多样活动开展,精准结对帮扶
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驻点社会工作者发现M村妇女对手工制作、烹饪都十分感兴趣,为此,社会工作者从她们的特长入手,通过在传统节假日不定期组织开展“巧手插花”“草帽diy”、糯米糍、饺子等社区活动,并将制作好的成品送到辖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家中进行关怀慰问。
另外,针对11名高龄独居老人,妇女根据自己的居住地所辐射范围,进行“二对一”(2名志愿者结对帮扶1名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帮扶服务。她们每周结伴到高龄独居老人家中探访不少于两次,了解老人生活和身体情况,陪伴老人聊聊天,谈谈心,动态掌握老人最新需求并向社会工作者反馈。
妇女志愿者制作“糯米糍”爱心餐
六、项目成效
(一)搭建平台,提升妇女基层社区治理参与度
截至目前,M村妇女志愿服务队伍人数共计53人,3名中共党员,其中37名已实名注册成为志愿者,同时培育和发展出5名骨干志愿者,服务人次超500人次,服务时长252小时。与此同时,提高开展茶话会、志愿培训、议事会、外出交流等12次,让服务队伍变得能议事 、善议事 、议成事,不断促进着队伍能力的建设,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
其中,在7月议事会上,妇女针对“小积分,大治理”方案的积分制度、兑换规则等内容进行详细商讨,并最终推动相关方案在M村顺利落地推行。此次获得社区的认可,切实增加了妇女参与社区的成功体验,也激励更多的妇女积极参与到基层社区治理当中来。
组织召开议事会
(二)多方联动,精准施策支持妇女成长发展
项目开展期间,社会工作者联动镇妇联、村委、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为M村妇女提供法律科普、女性健康、养生保健等专题讲座4场,服务人数达100人次。同时,结合实际需求,为妇女开展家庭关系促进、个人心理情绪舒缓等支持性服务17次,切实呵护妇女身心健康发展。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啊!”刚参加完心理健康讲座的妇女骨干芹姨在分享会上表示,“以前一直觉得抑郁就是想太多了,只要自己慢慢调整心情就好,没想到原来是一种精神疾病啊,以后大家要多加注意心理健康问题了。”
开展法律援助服务
(三)与“邻”为伴,丰富高龄独居老人日常生活
针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等民政对象,妇女志愿者实行“二对一”的结对帮扶模式,通过就近邻居日常“打卡”的方式,定期为老人提供慰问探访、爱心餐配送、手工制作、家庭清洁等志愿服务。
这种模式不仅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了物质援助和精神慰藉,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加强了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另外,与社会工作者的定期访问相比,妇女通过“打卡”方式能够更细致地发现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了对服务的精准补充。
开展二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七、项目亮点及专业反思
(一)借助辖区妇女的优势与力量,推动治理格局动态优化,实现功能互补
本项目通过探索打造出“1+2+N”的工作模式,即“一场议事会”(每月讨论社区活动或重大公共议题)、“二对一结对帮扶”(每周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开展志愿服务)、“N场活动”(每月结合需求开展多场社区活动)”,不断提升妇女的自我认知、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的行为和能力,使辖区妇女成为有责尽责的治理主体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反映社情民意。同时,在确保人人共享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项目也为优化社会治理格局提供组织平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共同解决问题、创新、推动社区发展。
(二)求同存异,让服务更为有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积极与村委会、社会组织和各类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然而,并非所有合作伙伴都能立即理解或支持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更需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寻找共同点,并通过组织开放性的、多方参与的社区活动来吸引更多支持,逐步消除合作伙伴对社会发展工作的疑虑,从而提高服务的有效性。这一点在我们的工作中尤为重要,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志愿者服务如何管理?
9位资深社工讲授多种实操方法
9招教你高效管理志愿者服务工作
有案例,有方法
简洁、易懂、易用
《志愿服务管理9招》
重磅上线,抢先拿下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妇女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