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李光员(壮族):最美不过六郎城(散文)

百科   2025-01-22 21:41   广西  


最美不过六郎城



云南文山|李光员(壮族)

 

云南省广南县,有一处盛产石斛的“秘境”——六郎城。六郎城虽叫“城”,其实只是一个淳朴的壮族小村落。


乡愁,是故乡的味道和记忆,是一种属于心灵深处的归属感。记得住乡愁,那里有诗和远方。


蛇年春节前夕的一天,踏着明媚的阳光,我前往康养旅居好去处——云南省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探访。


乡愁,是那村头小路口母亲翘首以盼的目光,是那熟悉的田野和山川,是那淳朴的乡村风景,是那朝朝暮暮的烟火气息和亲朋好友的问候。


走进六郎城村,冬日薄雾笼罩,古朴宁静。带有壮家浓郁色彩的幢幢木楼依山而建,村舍庭院旁,或植于盆、或长于树、或生于石的石斛盆栽映入眼帘,为这个地处深山的静寂古村落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六郎城与石斛的渊源可追溯至宋代。


据《本草图经》记载,“石斛……以广南者为佳”。但长期以来,石斛在当地并未形成商业规模,甚至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广南种植和应用铁皮石斛的历史已达上千年,宋朝苏颂所著的《本草图经》讲到“今荆、湖、川、广州郡及温、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


石斛被誉为九大仙草之一,百年非遗“西枫斗”享誉滇南。而广南铁皮石斛产量高,茎秆粗壮,叶片厚实,纤维少,茎秆多糖含量高达60%以上,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石斛就占有16种,是药食兼宜、养阴补虚的佳品。


走进群山环抱的文山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青砖黑瓦的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院落中点缀的一株株石斛别具特色。该村的“万米石斛观光长廊”,漫山遍野的石斛清香沁人心脾。树上绑着种、地上铺着种、石头上附着种……一簇簇仿野生栽培的石斛成为了当地致富增收的“主打牌”。


近年来,广南县瞄准“康养旅居·桃源生活”定位,着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其中,六郎城村依托石斛生态观光园、万米石斛长廊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形成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民族特色食宿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旅居云南”旅游升级版。


景色怡人,身心舒畅。走进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万米石斛长廊蜿蜒于青石苍树间,不同品种的铁皮石斛生长其间,水雾升起,阳光与雾气交织,鸟鸣清脆,溪水潺潺,绿树成荫。游客们穿梭在石斛小道,仿佛置身天然氧吧。


除此之外,景区还增设森林音乐广场、惊险高空索桥、童趣丛林魔网、星空屋等多个游客体验区,让游客尽享快乐旅程。“石斛康养”遇上“森林旅居”,让乡村旅游有了更多新可能,让游客能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从六郎城村中心广场向东拾级而上,依山而建的万米石斛观光长廊让游客流连忘返。92种石斛或植于盆、或长于树、或生于石,仿佛一个天然的石斛博物馆。


六郎城村依托“古城堡遗址”四周茂密的森林资源,围绕“党建+扶贫+旅游”模式,引进广南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互助合作发展共赢的保障机制,将这里打造成千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同时,该公司推出康养、度假、体验、文创、美食、旅居、医药等特色项目,将六郎城建设成为集休闲观光与康养旅居于一体的原生态康养胜地,为游客提供可观、可游、可娱、可食的康养综合服务。


“山还是那座山,石斛还是那株石斛”。但是,云南省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通过“公司+集体+村民”紧密抱团的发展方式,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村土地、房屋等家门口的资源组织起来、利用起来,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市场竞争力的富民特色产业——石斛。这一株株石斛,为六郎城村的增收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山乡蝶变带来福音。


时光荏苒,六郎城的变化也让人唏嘘不已。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已经变得繁华起来。这时,我带着手机走在壮乡的小巷里,记录下一些美丽的风景,和老村民促膝长谈,聆听他们讲述着那些过往岁月的趣事。我会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和体味生活的美好,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乡愁并不是追逐过往。而是一种感悟,一种情感的流溢和喷薄,一种大自然和民风民俗的回响,一种自然而然的亲情和乡情。或许,壮乡的改变已经无可避免,但我们应该抱着敬畏和感恩的心态,让乡愁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记忆,感受着生命的温度和美好。


乡愁,最美不过六郎城。



【主编点评】这篇文章紧扣“最美不过六郎城”的主题,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六郎城的魅力。首先在描写上,生动地刻画了六郎城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如描绘冬日薄雾笼罩下的古朴宁静村落,以及石斛盆栽点缀村舍庭院的画面,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其次,在内容结构上层次分明,既讲述了六郎城与石斛的历史渊源,又阐述了当下依托石斛发展旅游产业的情况,包括万米石斛观光长廊等项目的建设,以及多种特色项目的推出,很好地体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六郎城的转型与发展。再者,文章将乡愁这一情感巧妙地贯穿始终,开头点明乡愁的内涵引出六郎城,结尾升华主题,强调乡愁是心中的永恒记忆,使六郎城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村落,更成为承载人们情感的地方,富有感染力。(李承骏)



作者简介:李光员,男,壮族,中共党员,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弃医从文,在云南省文山市广播电视台从事广播电视采编工作,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会员。喜欢写作,坚持不懈,1985年参加工作时就开始发表习作,时常有散文、报告文学、评论等数百件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云南日报》《广西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政协报》《文山日报》《右江日报》国家、省、州(市)级媒体发表。荣获文山州“十佳记者”。在国家、省、州(市)级报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万余篇,200多万字。《唱支山歌给党听》《帐篷小学书声朗》《一块送饭牌的传奇故事》《铁饭碗变成泥饭碗以后......》《情有独钟乡舞台》等3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好作品一、二、三等奖。有耕耘就有收获,有阳光就会灿烂。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寄快递用这个便宜!

手机卡用这个便宜!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29元100G高速流量,获100积分=100元,之后可以用积分来充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主编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