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黄庭柏(壮族):巴平中学,永恒的青春坐标(散文)

百科   2025-01-20 23:22   广西  


巴平中学,永恒的青春坐标


广西百色|黄庭柏(壮族)


2024年12月18日,我在《北回归线文学》平台上发表了诗歌《巴平中学,你在哪里》——我试图用文字,唤醒那些沉睡在心底的记忆。2025年1月17日晚上,我又发表了自己作词、黄益坤老师谱曲的《巴平中学,你在哪里》的短视频,没想到短短两天,点击率就突破了一万大关。


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一首歌曲的喜爱,更是无数巴平中学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对那段共同记忆的共鸣。



步入2025年,我初中毕业近40年了。回首往事,记忆的浪潮总是不由自主地将我推回到那片承载着青春岁月的土地——巴平中学。它静静地伫立在大楞乡巴平村原七O四水晶矿工人生活区,以一种质朴而坚韧的姿态,镌刻在每一个巴平中学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永恒的青春坐标。


初次踏入巴平中学的校门,那是1983年的开学季。一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石头油毡砖瓦石灰泥结构的房子。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每两三个宿舍共用一个小厨房,这个小小的空间,在无数个夜晚,成为了我们心灵的避风港。


下晚自习课后,我们像归巢的鸟儿一般,迫不及待地奔向那里。虽然那时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从家里带来的一点大米,或是偷偷从田间地头摘来的瓜苗、黄豆等,但这些简单的食材,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煮出了属于青春的独特味道。在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畅谈着未来的梦想,那些欢声笑语,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




在巴平中学的日子里,艰苦是生活的主色调。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水泥路,唯一的一个水泥球场,也显得格外简陋。缺水,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为了能用上水,我们常常要步行一两公里,前往瓦红屯、水滴屯等地排队打水。然后提着那沉甸甸的水桶,一步一步往回走,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浇灭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洗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要去校园附近的强压电站露天龙头那里排队。寒冷的冬日,刺骨的水流打在身上,那种滋味,至今难忘。然而,正是这些艰苦的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坚韧,学会了珍惜。



吃不饱的日子里,年少的我们偶尔也会犯下一些“小错误”。顺路时,会偷偷钻进玉米地,偷摘玉米、黄豆等,然后满心欢喜地回到小厨房,生火煮熟,大快朵颐。


那偷来的“美味”,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成为了我们青春岁月里一段别样的记忆。虽然现在想来,那些行为有些幼稚,但在当时,却是我们在艰苦生活中寻找快乐的一种方式。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我们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来自各个村庄,穿着朴素,背着简单的行囊,徒步汇聚到巴平中学。在这里,老师们用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点亮了求知的灯塔。


1985年,学校推行的“六个型教学法”,在百色教育界引起了轰动。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个好时期,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那时的我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教室里,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后,我们热烈地讨论问题。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圩日,是我们一周中最期待的日子。放学后,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巴平圩上,吃素粉。那一碗没有肉沫的素粉,在我们眼中却是人间美味。


我们偶尔还会花五分钱,买一小杯炒南瓜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颗我一颗地分享着。那小小的瓜子,承载着我们纯真的友谊,成为了我们青春岁月里最甜蜜的回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离开巴平中学已经许多年了。但那片土地,那些人,那些事,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褪色。每当我回忆起在巴平中学的日子,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那是一段艰苦却又无比快乐的时光,是我们青春的见证。


巴平中学,你在哪里?你在那一排排石头房子里,在那简陋的水泥球场上,在我们打水走过的小路上,在我们偷摘玉米的玉米地里。你在我们每一个巴平中学人的心中,成为了我们永恒的青春坐标。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最珍贵的回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巴平中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我们的青春梦想和纯真友谊。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的奋斗,见证了我们从懵懂少年走向成熟的过程。


如今,我们已各自散落天涯,在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每当我们想起巴平中学,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青春的眷恋,对母校的深情。


回首往昔,那些艰苦的日子,那些纯真的笑容,那些为梦想拼搏的身影,都如同一幅幅珍贵的画卷,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展开。巴平中学,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我们青春的象征,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这些宝贵的品质,伴随我们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成为了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日子里,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巴平中学,有那段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我们就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一切。因为,巴平中学教会了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在奋斗中前行。
巴平中学,你是我心中永恒的青春坐标,我将永远铭记你,怀念你。愿你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愿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主编点评】黄庭柏老师这篇文章使用多个场景和时间轴相互交叉的手法,将自己和师生们在巴平中学那一段难忘的青春以文字的形式再度呈出于人前,点出了其“青春坐标”般难以忘怀的地位。如果能够在文中穿插入一两个具体又富有代表性的事例,文章会更为饱满。(李承骏)


作者简介:  本名黄庭柏,广西百色右江区人,初级中学数学教师。有诗歌、散文、超短诗、散文诗在《百色作家》《民族诗人》《百色城乡网》《蓝楼》《那文学》《北回归线文学》《西部风微刊》《诗豹校园作家》等平台发表。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寄快递用这个便宜!

手机卡用这个便宜!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29元100G高速流量,获100积分=100元,之后可以用积分来充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主编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